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记住:给领导干好活,也要给自己留好路

  ——1——

  公元前310年,让各国诸侯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的秦惠王永远闭上了眼睛,太子荡即位,是为秦武王。

  这位新君不仅给六国继续带去了麻烦,还让周天子颇为头疼,因为秦武王有个特长,那就是力气极大,喜欢举鼎,而且还是周天子的九鼎。

  他经常跟他的智囊团说这样一句话:“寡人欲容车通三川,一窥周室,死不恨矣!”

  这句话将秦武王的雄霸之心暴露无遗。

  这个男人已不甘心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诸侯王,他想成为天下人的王。故此,举鼎这一爱好,放在百姓身上是锻炼身体,放在一国之君身上,则显然是在昭示一种决心。

  面对这种决心,周天子只能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样的陈词滥调来对秦武王说明自己的神圣不可侵犯。

  作为象征意义的天下共主,作为实际傀儡的宗周王室,这是他所能发出的最后也最无奈的声音。

  ——2——

  历史的规律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不管你曾经多么显赫,都会有腐朽无用的一天,枯叶落地,随风而去,新的枝叶迅速生长。

  秦武王要做这片新生的枝叶。

  这位国君一边每天在宫廷内与大力士练习举鼎,以便能“一窥周室”,另一方面,樗里疾、甘茂在他的领导下,开始了对韩国宜阳的攻伐。

  说起樗里疾、甘茂,时为左右相国,前者为秦武王的叔叔,滑稽多智,国中百姓都喜欢称他为“智囊”;后者是外来户,因前者的推荐而见于秦惠王,屡立战功,到了秦武王时,更是倚为重臣。

  秦武王以这二人为相,诙谐与庄重相配合,智慧与谨慎相融洽,可谓用人得当,搭配有度。

  可以看出,秦武王除了举鼎的兴趣外,在用人方面也是极有手段的。

  攻伐韩国,是秦武王第一次对外作战,必须保证一战而胜,绝对不能拖泥带水,这不仅是技术性问题,也考验着当事人的智慧。

  秦武王想了个一石二鸟之计。

  ——3——

  他命樗里疾以私人身份入韩为相,令甘茂出使魏国,与秦联合袭韩。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里应外合而使韩国屈服,也给魏国上了套。

  一战下来,魏国必将损耗不少国力,如此,家门口的三晋之地,能与秦国正面抗衡的,也就剩赵国了。

  事情进展得十分顺利,但是甘茂的一句话让这种顺利看起来十分的脆弱。

  他让助手给秦武王带来一句话,建议现在不要征伐韩国。

  这句话让秦武王颇感不快,但稍后一想,可能是甘茂另有想法也未可知,便急急赶到国境,他要听听甘茂的真实想法。

  其实甘茂并不是不想攻伐韩国,恰恰相反,如果此战得利,他在秦国的地位将会更将牢固。但那是后话,身处于此刻情境,他有自己的算盘。

  ——4——

  甘茂是外来户,拿的是工作签证,深知一个客卿在秦国发展的不易。为了能在秦国扎下根来,他必须有自己的依傍。

  现在这个依傍来了,它就是韩国的宜阳,他要在这个地方做足文章,因此他怎么可能白白向秦武王道出自己的打算。

  秦武王让他谈谈想法,甘茂只道:路太远了,又费时又费力,这个买卖不好做啊!

  买卖不好做,就是嫌国君给的支持太少,不大气,怎么能成大事。甘茂在委婉地向秦武王提出要求的同时,也适时地批评了一下这位国君。

  秦武王不傻,听出了话外之音,于是下令,甘相国需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但甘茂还是不满足,除了充足的战争物资以外,他还需要国君的绝对信任。

  领兵打仗之人最为忧惧的就是领导的猜疑。战事瞬息万变,计划只能跟着变化走,而如果这时有谄媚之人在国君面前搬弄是非,那将导致君臣离心,一切都将前功尽弃。

  于是,在秦武王和甘茂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臣子需要国君的信任,但口说无凭,立字为据,国君居然没有反对,指天盟誓,然后写下誓书,各自签字。

  这在几千年的传统君臣关系中也许是个特例,甘茂应该感谢命运让他遇到了这样一个不拘小节的国君。

  ——5——

  想要的都已拿在手中,甘茂纵横疆的大戏正式开演,除了他这个主人公,还有五万秦军做群众演员。

  这五万群众演员非常珍惜自己的出场机会,个个奋勇当先,以一当十,但由于宜阳守军依仗有利地形固守,连战数月,甘茂始终无法拿下这座城池。

  三个月过去了,秦武王耐心地等着,五个月过去了,秦武王的耐心依旧坚挺,但是五个月后,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甘茂预想的事情发生了,国君的耳朵里陆续传来于甘茂不利的言论。

  秦武王原本不想理会这些杂音,但是从韩国归来的樗里疾的一席话却让他发生了动摇。

  樗里疾对秦武王说,宜阳城池坚固,带甲之士有数十万,粮食充足,而我军远处他国,将士疲劳,后勤保障也时常出现问题,这样下去,会拖垮秦国的。

  ——6——

  秦武王坐不住了,五个多月的时间暴师于外,却没有任何斩获,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他越想越气,越气越急。他下令,命甘茂速回秦国。

  几天过去了,甘茂没有回来,只遣人带了一封信给秦武王。

  也许是战场事多,没有时间挥笔万言,所以这封信只有两个字——盟誓!秦武王猛地清醒过来,他再也不听别人的反对,同时向前线增兵五万,全数交于甘茂统领,不管花多少时间,只需将宜阳拿下即可。

  秦武王的这一举动让人想到这样一句话:伟大的人之所以被传颂,不是因为他取得了多大的功绩、做出了多大的贡献,而是因为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能够适时地自我反省,勇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

  甘茂没有让秦武王失望,他是个行事谨慎,但一旦打定主意就不会轻易改变的人。这回秦武王又发兵五万来增援,这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为了最后的决战,甘茂做了动员演讲,事后还拿出自己的私房钱分发给各级将士,以作鼓励。

  甘茂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宜阳城在十万秦军将士的呐喊中轰然倒塌,城中七万多韩国将士的头颅变成了秦军加官进爵的阶梯。

  当韩襄王听到前线惨败的消息后,与其说他的心在淌血,不如说连淌血的力气也没有了。他瘫坐在自己的王位上,眼神迷离。

  ——7——

  人在倒霉的时候才知道友情的可贵,在失败的时候才懂得忠言的重要。

  韩襄王明白,现在捶胸顿足已无济于事,他所能做的,是将自己国家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韩襄王挑选了各类珠宝玉器,派出以相国为首的议和团来到秦国。

  所谓“议和”,只是说出去好听罢了,其实谁都知道,这次会面是一方卑躬屈膝的求和,另一方趾高气昂的享受。

  作为男人,韩襄王心有不甘,但作为国君,他必须为国家的生存考虑。

  三家分晋,韩国最小,活到现在也不容易,再怎么不济,韩襄王也不愿意看到祖宗的基业毁在自己手里。

  这位国君可能没有想到,就在同一年,当楚国发兵进攻韩国时,第一个提出救援韩国的竟然是甘茂。

  这当然不是甘茂“良心发现”,有意要帮韩国,他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扩大秦国对韩国的影响力,继而扩张秦国势力。

  从战略上来说,这不失为一招好棋,但甘茂却因这一计给自己惹上了大麻烦。

  此时秦武王因举鼎受重伤不治而亡,秦昭襄王即位。

  他对甘茂的这一计策不以为然,认为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加上前番甘茂因攻略韩国宜阳而荣宠备至,让一些大臣眼红,故而向新君进谗,导致甘茂离开秦国,就职于齐国。据说工作、生活双丰收,活得有滋有味。

  • 来源|忆城千年行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5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