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每月收入接近万元,无房贷车贷, 为什么攒下的钱却很少?

  能挣钱不算本事,能攒住钱才算本事。

  那天晚上值班,有个用户(暂且叫她思思)过来跟我讲述了自己当前的困惑。

  从毕业到现在工作有两年多了,每月的到手工资9000多。没记过账,每月的开支控制在4000以内。不用租房、不用还车、房贷,爸妈也不用自己供养,这种“无压力”的生活让身边的很多北漂朋友很羡慕……

  但那天心血来潮算了一笔账,思思才发现工作两年多以来,真正攒下的钱只有3万出头,心情顿时就不好了 (>_<)。

  我也在投资理财,为什么账户里的钱却不见多呢?——这就是思思的困惑。

  于是,规划君给她讲了一个故事。

  听说过「拿铁因素」吗?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一对夫妻有每天早起,外出一人喝一杯拿铁的习惯。后来一位金融顾问告诉他们,每天喝两杯拿铁的花费一共70元,一年就是25550元,30年就是76.65万元!这就是“拿铁因素”效应。

  拿铁因素,指的是生活中的那些非必要开销,比如上面那对夫妻每天一杯拿铁咖啡、还有看到电商打折就赶紧囤货、闲来无事逛某宝时发现的爆款、付了钱却并未真正使用的健身卡……

  这些开支看似不起眼,也不会造成财务压力,但经年累月下来,数额也是不可小觑的。这些“拿铁因素”,足以掏空你的钱包。

  所以,结论1就是:

  很多人攒不下钱并不全是因为挣得少不够花,往往是不能理性消费。见到喜欢的就买,而且不在乎几十或者几百块钱的支出,长此以往,恐怕会成为财务质变的重要因素。

  想把“拿铁因素”扼杀在萌芽里,那就定期检查自己的消费情况吧。

  Ps: 对“拿铁因素”感兴趣,大家可自行百度

  你在盲目投资吗?

  很多人总以为,只要我投资理财了,资产就一定会增值。醒醒吧,那是梦。投资产品并非越多越好,盲目理财,也是导致资产缩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难道投资也有错吗?

  投资没错,但盲目投资是大错。市面上的产品多如牛毛,五花八门的投资类别更是眼花缭乱。我相信,而且99.99%的敢肯定,很多人对自己投资的领域仍处于一知半解的态,看到其他人都在理财,被安利了很多励志故事后,便立即随大流跟着投资。什么基金股票贵金属P2P等等,可谓要什么有什么。

  我们对产品仅仅了解个大概,是远远不够的。自认为懂了投资,其实也只是明白了一些很浅的道理,比如储蓄有多么重要、什么是基金、理财不要把钱放在一个篮子里等等。但具体到实操,“纸上谈兵”肯定行不通。

  所以,结论2就是:

  分散投资本没错,但别过火。否则有点儿风险,毛爷爷说没就没。并且要抛弃羊群心理,投资是自己的事,多学多看,自己做决定,而非问别人自己到底该不该买。

  你真的把攒钱当回事儿吗?

  有时候不是你没有能力攒钱,而是你根本就没有攒钱的决心。

  很多人对于攒钱,心里默认的公式是“收入-支出=储蓄”,抱着“先花着,到月底看剩下多少攒多少,没有就算了,反正有钱的时候就享受,不能苦了自己”的心理。所以这类人,攒不下钱再正常不过了。

  不储蓄,也不记账,往往在遇到用钱的时候,就会造成两个后果:一是真抓瞎了,束手无策;二是不顾一切的缩减支出,然后一夜回到解放前,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所以,结论3就是:

  没把攒钱当回事儿。如果把“收入-支出=储蓄”的公式,换成“收入-储蓄=支出”,工资到手,先把下决心要攒的钱存起来,剩下的当作支出,不信你攒不下钱。

  想攒钱,可以按我说的做:

  思思每月至少有5000块钱用于积累资本

  ★ 如果拿出其中的2000元开始基金定投,年末的总储蓄金额就有2.4万元;

  ★ 拿出2000块钱放在正规平台的P2P里(比如攒钱助手),年末的总储蓄金额同样有2.4万元;

  ★ 剩下的1000元,可以放在货币基金里,作为可灵活运用的现金储蓄。年末的总储蓄金额为1.2万元。

  这样,不算中间的投资回报工作奖金以及加薪的部分,一年下来至少攒够6万元。如果再算上投资收益,保守估计一下,利息也能有3500块钱。跟当前相比,一年攒钱量比两年储蓄的两倍还多!

  换一种心态对待攒钱,换一种方式开始攒钱,或许在第二年、第五年乃至下一个十年,会有完全不同的收获。

  来源|好规划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3 +1
复制成功
投资理财  拿铁因素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