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你学了很多东西,但不够深度?

-1-

网路上的很多文章,都提倡“一万小时理论”和“刻意练习”。如果你缺乏思考,做什么事都想莽夫一样一股脑儿地向前冲,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运气好的时候,会侥幸获得一些好成绩。

这些像莽夫一样的人,有时被称作“执行力”,经过时间的洗礼,缺乏思考,终究不会走得太远。

大多数人都有一个误区,以为拼命地努力,拼命地拼搏,就一定能获得成功。但是,不可否认,你不拼命地努力,必定很难成功。

深度思考是好东西,如果你有执行力,又喜欢思考,你就有可能有小成功,甚至大成功。大部分人不会花时间思考,也懒得思考,或者思考的深度不够,这都是很糟糕的一件事,这部分人可能很难脱离现,除非他们立志于学会思考。

最近几年,知识焦虑症盛行,很多人开始购置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购买各种书籍和学习的APP、加入各种各样的学习社群。因为囤积的东西太多了,而没有经过有效地消化,反而变得越来越焦虑

你学习一样东西的时候,有没有深度思考过课程结构,如何学,学好后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知识?还是漫无目的地学习,一知半解就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

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应用,这个永远都是王道。

-2-

网络时代,信息的流动速度会越来越快, 人的时间有限,你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装进脑子里。

常常看到网路上的很多知识大咖,说现在的年轻人太肤浅,凡事想得不够深入。然后,就会有一大帮知识高人跳出来教你各种各样的方法和道理,教你如何深度思考。

但是,就算看了那么多理论,你还是无法深度思考。究竟什么叫深度思考呢?

国外的权威机构表明,所谓的深度思考,就是自己凭自己的意愿和爱好,在无人驱使的情况下,去拼凑每一个细碎的资料,编织成属于自己观点的思考大纲。

如果你只是不断地囤积资料,什么都懂一点皮毛,那只能算是广度。过去所谓理论的深度,都是只在自己专业领域中不断钻研,是很容易走入死胡同,而有所局限。

现代社会流行跨界思维,而每一个突破性的发现,几乎都是在领域之外的经验所给予的灵感和思维的碰撞。

这世界的组成是循环系统,宇宙的規律是互相牵引影响的。不能把每一个事独立来看,而该去思考周围环境与因果变化,这就是深度思考。

-3-

1.进入公司前,你思考过为什么加入吗?

你考虑过这家公司的竞争优势,发展方向,人事关系,职道路吗?还只是傻乎乎的人家要我,工资合适我就去,只要按时发薪水就行?

2.当领导交给你一个项目的时候,你思考过怎么把这个项目完成得更好吗?

你分析过这个项目的现有竞争对手替代品潜在竞争对手供货商客户之间的关系吗?还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说干就干。完成这个项目后,有没有总结一下整个过程的得失?是否下一次遇到类似情况,可以有改进的地方?

3.步入职场已经有一定的年月了,你有没有思考过现

为什么你的同事升职的比你快,为什么你的竞争对手做的比你好?

一旦你花大量的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你的路会变得更清晰,你会觉得自己的思路就像呼吸了纯氧,别人呼吸的却是雾霾,这个时候你在思维的高度上已经超越很多人了。

充足的思考带来的行动看似是非常简单的,但这简单的行为背后却有着复杂的逻辑

-4-

说一个关于转行求职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一个朋友,我们都喜欢称呼他为大K。

大K是一个有理想、有想法、有热情的人,他想放弃现有的工作,找一份关于投资方面的工作。虽然他没有从事过类似的工作,但凭着内心力量的驱动,他花了三个多月研究一个行业,写了一份该行业的研究报告,接着投递了好几十份简历

有一家投资公司叫他去面试,在面试的时候,HR问了以下几个问题

1.在你人生中,对你影响最深的是哪本书?你对这本书的作者有了解过吗?他曾经著作过那几本书籍?

2.你喜欢看电影吗?平时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影?在你人生中,那部电影对你影响最深?这部电影为什么那么热销?你分析过原因吗?

3.你有没有自己的爱好?你对这种爱好痴迷到什么程度?现在的水平精进到什么程度了?

大K都对这些问题一笔带过,他没有什么相关的喜好,就喜欢看点财经方面的书籍,也很少关注影视方面的资讯,看电影的频次也比较少。除了看书,几乎没有什么爱好。

面试完毕,HR直接跟他说,他不适合投资这份工作。

大K有点不甘心,说:“为什么?明明我对投资行业研究了那么久?虽然我没有从事过这份工作,但是我有信心可以把它做好。”

HR微笑地对大K说,“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缺乏远见。”

大K终于明白了,面试的这些问题是有深意的。HR问的这几个问题,其实都非常具有针对性。问你有什么书对你有影响力,书籍的作者是谁,还有类似的问题,都在考问你对这些东西的深度。

对于电影,是在考问你对这个细分产业的了解,平时是否有观察过相关产业和有洞察能力投资工作,往往需要研究很多垂直细分的产业情况,电影的某些概念,甚至是未来投资的方向,是一种对未来思考的态度

对好爱好,是在考问你的个人情况以及社交的偏好。投资工作,经常面对的是投资者、被投资者的关系,社交能力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你的爱好,往往可以成为拉近距离的有效谈资。

如果你只是对问题的表面进行思考,你的思考程度就非常浅显。深入思考是触及事本质的程度,深入理解事物本质是深,只了解事物表面是不够的。

-5-

一般来说,对于学校里表现突出以及考试名列前茅的学生,我们都会称赞他们很聪明。

不可否认,能够考到高分,确实是聪明的一种面向,然而,这只不过是社会要求我们具备的能力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深度思考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比方说,解决目前为止无人能解的难题,研发出市面上从未出现过、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商品,灵活果断地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深度思考是发明创造不可或缺的能力。然而,这种能力却不能透过一般的考试来衡量。

深度思考需要满足以下4个前提:

1.再好的事情,如果自己不想做也无济于事,内心有强烈的意愿才能开启深度思考之路。习得深度思考,需要不断地练习。

2.深度思考始终是自己的事,虽然一开始很难深入,但时间久了,有了自己的方法就不难了。

3.没有强烈的兴趣与热情支持,就容易半途而废,在你选择的领域会直接影响你日后的成就。

4.光是想远远不够,没有决心就会给自己很多口。

-6-

不能深度思考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因为自己的见识少,知识量累积不够。

现在是信息大爆炸时代,现在几乎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有价值的。所以,你必须懂得取舍,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哪些信息是没有价值的,并且选择不看。快就是慢,快就是无,理解才是最重要的。

好的问题多思考多想,没有动脑哪来思考?对一个问题想得越深刻,一直不断地思考,就会在某个领域成就专业。

思考过程就像盲人摸象一般,需要努力从多层次,多角度来看待问题。要想多层次的思考,就要跟自己较劲,不能仅仅想到了一、两层就不再想了,你需要继续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把所有的问题都想通了,把所有的问题都串联起来。

有时候,我们对问题认识得不深,一定程度上是没有对细节做全盘的掌握,仅了解了笼统的概念却没有更深入的追求。只有追得越深,事的本质才会更深入。深入思维,是一种态度

深度思考本身包含着把他人的思考观点收纳进来,而非只是排除他人的观点,只遵照自己一个人的观点。深度是一种结合与融合,并非是独立存在的,我们要了解这一个点与周遭事物的关系,而不要排斥其他人有用的论点。

这个时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裂变,价值多元,任何决策都不是完美的方案,也没有一劳永逸的抉择。

有深度的思考,必定是广而纳之,理而顺之。所以,你要做到深入思考,必须多了解别人在想什么?

-7-

深入思考,针对一个问题,每隔一段时间回顾并且再次思考一遍,就会发现对于它的认识又加深了一些。

问题还是那个问题,但你已经不是当初的你了。你看待事物的眼光会变化,过去不理解的原理会变的更加自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拓宽了自己的维度。

对于同一个问题的不断思考,也可以理解为某种程度的多维能力打造。随着学习的深入,你所掌握的概念和知识在不断的增多,这说明你观察世界的维度也在慢慢变化。

即便是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时间去考虑,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我在现在的工作中有没有获得成长。为老板工作的人只会考虑自己是否拿到了足够的薪水,不关心这段时间有没有获得更多的价值

而为自己打工的人则会重点关注自己有没有在这份工作中获得成长,因为这是最能配得上自己时间的“报酬”。

想知道自己学的好不好,站在老师的角度想想就知道了。想知道自己干得好不好,站在自己老板的角度想想就知道了。隔岸观火,洞察若神明呀。

对于如何从平庸走向卓越,我认为是成为一个问题解决高手。何为卓越?就是你能不断克服困难,像网游打怪兽一般通关,不断升级。

要有耐心,不要对短期回报期望过高,不要对长期回报期望过低。多唯度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地深入思考,每次的思考都会有新的认识,直到自己的能力提高到很好的水平。

-8-

那到底要如何做到深度思考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我提几个我觉得得比较可行的方法:

1.写作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不是人人都能够这样做,你可以用自己想得到的方式去记录,拍照、录影、画画都可以。

重点在于记录你的变化,那些变化代表着你的思维方式的改变与演进。

用你习惯的方式记录下这些变化是很重要的,并且做到时时回头检视,深入了解自己的思维惯性。破解自己的思维惯性,有利于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思考深度。

2.要达到深入思考的地步,必定需要对于细节有透彻的理解。几乎每一样事情都需要有逻辑因素。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必须提高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而当你真的要被称为专业,对于细节总是要懂得。要说服别人,必须在细节上有逻辑性。

3.現在要了解一件事的来龙去脉貌似很简单,因此让許多人都在短时间内误以为自己是专家了。尤其是一些快速上手、快速学习的方法,只懂了些皮毛就好像会了一样,是最大的误区。

对任何事要做到深度思考,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人的专注力是有限的,一段时间用完就没了,大脑处在高速运转的情況下,能夠持续的时间不久,大多数时候很容易就发散了。

微信时代,我们的阅读几乎都成了短、平、快式的阅读,虽然也有拿来就用的好处,但是知识的深度和宽度消失了。

快速阅读只存在于知道的层次,並不是真正的理解。把书读多几篇,写一篇读书笔记。然后把它束之高阁,每隔1、2年后,你再拿出来翻看其中的一些章节,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给一点时间,沉淀一下,将思绪断开,重新接上的时候,就会出现新的想法。

-9-

生活有着简单思考,直觉判断的地方,这是来自于我们对于熟悉的简化,而深度思考则是尝试找到不一样的切入点,並引发更多的思考观点。

不一定总是要深度思考,但一定要有可以深度思考的能力。我们都在探索世界的深度,就不该让自己太早放弃思考。

学会深度思考,你会发现这世界更多的乐趣。

  • 作者:冯树强(Alex_fung)
  • 来源:简书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08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8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谢谢分享,发现自己现在就是什么都略知一二,但却一无所长。

2017-03-14 23:05

深有感触,在与人沟通时,那种感觉懂一点,却又无话可说的感觉真是折磨人,缺乏的正是深度思考啊。

2017-03-15 00:26

明白了不少 得加油了

2017-03-15 14:03

要广度还要深度

2017-03-15 14:05

学会深度思考会发现这世界更多的乐趣。

2017-03-15 14:07

流于表面,没有深度的剖析什么是深度思考。阐述繁琐,逻辑混乱,前后表达重复矛盾。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2017-03-15 14:27

文章的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往前经常快速浏览并牢记于心,相当于一台复印机一样,没有去仔细深入思考其成因,过程,结果,仅了解表面现象却认为已了然于胸。但是在日常工作以及生活中已失去真实意义。深入剖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却也是非常痛苦的。需要打破以往你的固性思维,大脑本能的会排斥来阻挡变革,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纵深后侧深,切记切记。

2017-03-16 07:37

#2楼 @Zsx708841309 唔。。那可能只是记性不好。。=D

2017-03-16 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