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与朋友谈起,才惊觉大家一路走来,其实都走了许多弯路。
十年前,朋友升大学时是希望毕业後投身商界的,但他确实对社会科学很有兴趣,陷於两难。
他的家人也很支持他,说无论你念什麽,日後都可以进入商业世界打滚。但你只会念一次大学,你现在不念社会科学,以後就没机会了。
朋友想一想,这说得真对,於是就念了社会科学。
毕业後,他发现原来毕业後投身商界,的确不难;但一个非商学院背景的大学生希望在商界当上比较顶尖的职位,却需要付出比一般商学院背景付上更多的精力,每一个暑假都好计划如何善用,在顶尖的商业机构当实习生,才可以令人眼前一亮。
朋友说:我的家人的确指出了一个可行性,但却没有告诉我要如何做才可以实现这个可行性。
毕业後,朋友起步的工作不是特别好,但一直努力向前,追回失去的时间,用了几年时间,终於到了行内顶尖公司的核心部门工作。
===
於是我也跟他分享了我的故事。
十多年前开始,我的目标已经很明确,就是在商界有一番作为。所以在十年前,当上面这位朋友选读社会科学时,我毫不犹豫选了号称亚洲第一的科大商学院。
我不知道其他城市是不是这样的,但香港的报纸每年都会报导说这些商学院的毕业生平均每人在毕业前已经收到多少份聘书,彷佛当了他们的学生,自动就会变成商界奇才丶金融才俊。
念商学院的第一年,我找了一份在国外的实习工作,打算集国际经验和工作经验於一身。跟家人商量,我妈说到国外工作危险赚的钱也不多,倒不如在家休息一下。於是我留在香港拍拖。
念商学院的第二年,有同学叫我申请实习工作,我还说:这是毕业前最後一个暑期了,要工作以後有的是机会,犯不上为那丁点儿钱卖时间。最後这位同学找了一份月薪二千港币的实习,而我在外地流浪了两个月。
念商学院的第三年,我终於下定决心找工作,却发现比我想像中难得多。报纸记载了名牌商学院毕业生平均一人收到几份聘书的风光,却没有记载在收到聘书之前,他们是何等努力去准备这一天的来临。
同学们都相继在毕业前收到名企的offer,那位接受月薪二千港币实习工作的同学,得到了一份月薪二万的银行管培工作;那我,则当上了月薪九千的珠宝销售员。
那一刻,我和开首所述朋友毕业时的感悟是一样的。
===
我在想,我拿九千的工资,要多久才可以升至二万。到我二万时,同年的同学可能已经月赚六万了。大家的差距,只会随着年资的增长而变得愈来愈大。我不甘心,也不愿看见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
於是我开始研究大银行对管培的招聘准则和喜好,发现学校好丶实习经验充足丶国际经验丰富这三个条件,只中两个已经可以有较大机会入选;如果三项俱备,则稳操胜券。
想通了以後,我辞职并申请了下一年的英国研究所,同时找特别的国外实习工作来补偿之前的不足。在英国研究所开学前,我已经在新加坡的时装公司和美国的娱乐公司当了共7个月的实习生。到了英国,我又在当地的一家律师事务所找了一份实习工作。毕业时,我已经手握两家商学院的学位和三个国家的实习经历,与当初不可同日而语。
我清楚知道那一年是我最後的机会,已经没有退路了,所以我每天都穿正装,一下课就与到校招聘的公司代表打交道,往往完结时已经九丶十点,再在雨雪下等待巴士回家,吃完杯麺後开始发thank you Email,投申请书和简历,到一丶两点才休息。同学们到处旅游,而我连欧洲大陆也没有去,到英国的其他城市要不是面试丶考证书丶就多是因为实习工作需要。常听人家说Work-life balance,但大家可能没有办法想像,我那时候却是多麽的希望失去Work-life balance,多麽的希望有一份好一点的工作。
申请了一百多份工作,得到了二十多家公司的面试机会,获取了两份聘书。其中一家,叫恒生银行,职位是管理培训生。
努力了这麽久,我终於找到一个好一点的职业路径。
但我没有因此而停下来。
因为当过珠宝销售员,我特别珍惜成为专业人士的机会;因为跌倒过,我没有安全感地超级努力工作和学习;因为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些精英,我很感激在困难时间伸手扶我一把的那些人,也乐意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扶一把。
在辞去珠宝销售员的三年後,我在银行领了副总裁职衔,负责商业客户融资。高强度的工作,很辛苦,但学到很多,也见识了大千世界。
也许是职业病,平常码字总爱三分故事七分分析。但这一次,我只想原原本本地,把这个故事记录下来,不分析,也没有理论。想说的思想只有一个:弯路很多人都走过,多至很多时候你都不察觉。我们看别人,都总会看到光鲜亮丽的一面。每人都总是武装自己,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对於过往走过的弯路绝口不提。我写的我和朋友的弯路故事,只是希望让大家明白,很多你看到的光鲜亮丽,其实都是慢慢一步一步走过来。
走了弯路,你可以选择自暴自弃,又或者加倍努力,扳回自己失去的时间和机会。
加油!
【原文标题为《数年间,我如何从珠宝销售员变成银行副总裁》,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谢谢合作】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