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持续每周工作70+小时,聊聊压力这件小事

这几周工作压力挺大的,一是本职工作排得四脚离地,二是下班后帮忙朋友公司的新项目产品设计 ,三是,依然希望每天保持1-2小时的码字(心还真够大-_-)。

刷了下我的IHOUR才发现,各类工作累积时间已经持续6,7周均超过70小时。

在此之前,我以为用用几个APP就算时间管理、就算做的还可以了,当连续几个礼拜的周末都在家办公时,所谓时间管理方法论似乎瞬间都秒成渣了,脱胎而出不少新的感受和方法。

1、态神勇时,请好好压榨自己

包括我在内,潜意识会有“每天在某某任务上投入多少小时”的计划倾向。看似方便坚定不移的按部就班,然而,现实中效果和效率并不理想

因为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啊!

  • 你会有状态消极,一提计划就想死的时候;
  • 你会有偶尔身体向你发出警告的时候,不得不停手的时候;
  • 你会有突然窜出优先级更高的任务,必须切换进程立马处理的时候。

随便一个就足以把计划打散,是不是很沮丧?

真正让时间发挥最大效用的路径是:有风驶道尽,无风潜海底。

用人话翻译是:神勇时好好虐自己,不行时就放松or躺平。我们知道,人类不可能匀速运动,精力分布也是如此,起起落落才是常态。

Todo list是需要的,固定的“上钟”也是需要的,但不应恪守,在进入顺滑轨道、工作得顺手时,对自己下狠手使劲压榨才是更妥帖的路子。

坦白说,真要那时候你没准还舍不得停下来。整个人散发着“沉迷工作,不可自拔”的开挂气息。

2、重视效率

我前几天码字,原先写3,4K字的时间只码了不到800字,焦躁得一塌糊涂捶胸顿足。再撑了半小时,仰天45°流泪的心都有。

可睡前一看,哇,今儿的使用时间接近11个小时,莫名的安慰感居然油然而生。

人啊,总喜欢自欺欺人。

10000小时定律”告诉我们,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10000小时的锤炼。可我们往往把它理解为:“只要付出10000小时,我就能成专家!”的单一因果关系

量是需要的,但是,决定最终结果的,是时间的使用效率

你有没有发现,上学的时候总有几个学霸,看的不比你多,玩的不比你少,甚至你和他一起去图书馆自习,可不知怎么着就是学的比你好。

时间看似是公平的,每天24小时,每周7天,谁也不多谁也不少。但实际上它并不不公平:或许你投入许多时间,过程中不断被外界干扰,或三不五时刷刷手机,最后发现犯了个低级错误只得推翻重做。

折腾了一圈回到原点,好忧桑。

感觉就像花了30元,只买了一罐价值3元的可乐。

  • 只有效率在线,才能真正让投入时间,接近现实中流逝的时间。
  • 只有充分利用,才可在价值和价格之间,划上约等号。

3、对待碎片时间的态度,决定了时间对你的影响力

最大的帮助倒不是做了什么,而是养成什么习惯。经年累月的力量叠加是非常惊人的。

之前说过,过去短短一年我通过碎片时间收集的文字素材已超过30万,无外乎就是等车、等吃饭期间。可码字之前,我几乎回想不起碎片时间都在干嘛。

以前出差途中,除了玩手机就是睡觉放空。尝到碎片时间的美好滋味后,就会顺手带本书。

上周5去出差,2个多小时的车程,去的时候看完了1/3本书。回程时原本想着早晨5点多爬起来赶车也没午休,刚想稍微休息一下,临时接到个任务,于是在动车上用手机打了两份提纲,到家晚上10点多开始继续补充整理。

它们就是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积木,你想要搭建高楼大厦,就得好好排兵布阵,考虑怎么充分组合,考虑如何决定主次,发挥出各自的最大效能

甚至我们以为会忙一整天的事情,足以在被切割成块的时间来完成。

此外零碎时间的持续利用,会把自己推进一个惯性圈子中。推的过程是比较痛苦,但是一旦踏入了,节奏跟上来脚步就会轻盈很多。

当然,能够把时间榨出丰富营养液,其实有两个大前提。

第一个是驱动力。

人么,骨子里有好逸恶劳的天性。谁不希望天天睡到自然醒啊?谁不希望瘫在沙发上吹空调吃西瓜看电视打游戏啊?

可反观人类的进化历史,就是由一个个反人性的片段组成。

从外因看:当有潮水般的任务朝你碾压而来,再不情不愿也好,天人交战也罢,还不得麻溜儿跳起来搬砖?

这是属于被动模式。好,那是不是可以切换为主动模式呢?

1、你下定决心,暗暗立志:这周我一定要看3本书/跑步4次/码字5篇,然后激发出小宇宙,实现宏伟壮志(但该情况出现的概率极小,你们懂的)。

2、你不仅下定决定,还和朋友们打赌:做不到请大家撸串。当你萌生放弃念头时,一想到朋友们在烧烤摊前如狼似虎的嘴脸,只好咬咬牙撑下去。

3、你非常期待有朝一日能像某位大咖一样牛逼;旱鸭子的你想追一位喜欢游泳的妹纸;你想在夏天来临前减重10斤穿上好看的XS连衣裙……

驱动力,才是第一生产力

另外,以上几种主动+被动的药物配合使用,疗效甚佳。

上礼拜天原本想偷懒,一大早收到同学发来的信息,问有没有时间帮忙他出个付费的Case方案。我这么义(见)薄 (钱)云(眼)天(开)的人,睡觉算老几啊?二话没说撸起袖子,吭哧吭哧做到晚上9点。

  • 主动因素:(还能为啥?好吧,当做爱财吧,且愿意去努力争取)。
  • 被动因素:朋友的Case刚好缺人,希望帮忙。

两者相加,驱动力就蹭蹭蹭上去了。

第二个前提是:理解付出时间的意义。

昨晚和许久不仅的前同事吃饭,她听说我的近况,表情复杂问了句:“你至于这样么?”

什么鬼?!不良少年误入歧途的既视感啊!

老实说,我完全算不上自我管理做的有多好,天生自带陀螺属性——不抽就不转。只是随着业余时间写些自己零碎想法,逐步扩大了原先封闭的视野,同时带来的满足感,融为源源不断的驱动力又返回到我身上。

一种良性循环带来的美好体验,痛并快乐着。这种体验,很迷人。

再换个务实的角度看。

《暗时间》一书中有段话: 「俗语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说法。其实这话说的是,我们的努力是为了增加结果发生的几率,而不是为了那个确定的结果。」

「增大成功的几率,本来就是我们付出时间的原因。」

深以为然。

要想秋收硕果,必须静待春夏;要想俯瞰山景,必须先至山顶。

当然,倘若你本身就没啥要求,坦白说,也不需要什么时间管理,好吃好喝,也是一生。不过既然来都来了,何不玩玩HARD模式,尝试些更刺激高级的经历?

到底,人生只是一趟单程旅行。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5 +1
临公子

微信公众号:临公子的后花园(ID:hi-lingongzi)这是个工作、理财和自我修炼的公众号.我是临公子,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秋成社区签约作者,一枚不正经的工科产品汪。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