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Facebook关闭“失控”AI系统的新闻又把人工智能的问题放到我们面前。据称人工智能已经能自己创建语言(也有说是机器人英语不够好,反正是在语言交流上创造它们的人类有些失控)。人工智能是否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是很多技术大牛人均无定论的,我们小白更不敢断言,但是人工智能能在很多方面碾压人类是毫无疑问的。周末时,和几位HR 领域的朋友讨论起,以前我们一直探讨在职场上建立自己的优势,以免被别人轻易取代,以后,我们恐怕来不及PK掉我们的人类竞争对手,就要被机器取代,这种趋势现在已经在加速到来。
作为一个经常旅行自然知识又极贫乏的人,我在旅途中经常看到很多美丽奇特的花草树木只会说,这个花(草/树)好漂亮啊,自己都觉得自己粗陋不堪。后来朋友推荐了一款App给我,可以瞬间识别植物,还会附送描写赞美的古诗一首。一向羞愧于植物知识非常匮乏的我,一下子觉得自己有了个永不嫌我烦的植物学家随时可以咨询还文彩立升,每次掏出神器就想到人家“腹有读书气自华”,现在我是“手握神器心自定"啊。
记得我小时候学书法,一手烂字的我被什么字如其人的话吓得很长时间毫无自信,我小学一位语文老师还说过字写得好不好,代表了受教育的程度。现在的书法成了艺术,不再是必修,会写个毛笔字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了,写得好不好要有专业人士才会点评,普通人一个月不动笔都很正常,不会写字,已经不再是文盲了,而是现代人的特征。
大家越来越感受到语音录入已经很强了,语音识别已经准确到9X%以上(这个准确度在部分领域已经超过人工,而且X还在提高中)。我这样喜欢码字普通人,已经越来越多的时候用“讯飞语记”写字,随时记录,在碎片时间对着手机说说,一篇文章就能写出来。我一向反对微信里用语音和别人讲话,觉得这样方便了自己,麻烦了别人,现在语音就是一种输入法,输入语音,出来的文字已经识别率非常高了。以前说在手机上输入文字,70年代的人一个手指录入,80年代的两个手录入,90后的嫌录入麻烦,直接按住说话。慢慢,各个年代的人都会发现语音录入的好处。
很多地方的速记员这个岗位已经消失,当然从我们的生活中悄然消失的行业越来越多。
最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用Google之类的翻译软件,很多已经可以拍照直接翻译。前一段时间高考填志愿,我的同学替朋友问,孩子学个语言专业好不好,我只能说我所看到的,绝大部分语言专业的都是改行的,在十多年的猎头生涯中,我从来没有做过一个像样的大单是找学语言的。一个普通单位有几个专门翻译的情况越来越少。大家基本掌握一到两门外语似乎已经如开车一样,成为受过良好教育的标配。如果仅仅生活上用的,翻译软件在突飞猛进。
学了语言和基本没有什么专业并不见得有什么语言优势,很多语言大师、专业译者很值得尊重却不一定是学语言的。专业搞语言专业的,要求也一定越来越高。当然,大学学了语言专业的也不必难过,因为其它专业的实用性也差不多。很多专业走上工作岗位前已经注定是将死专业,我大学入学时的专业是物价,到大二学校就替我们改成了万灵的投资经济,物价专业全面取消了。水平普通的各行各业所学的专业出路都是转行,专业的划分越来越模糊。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那些已经和正在消亡的技术,我们曾经那么重视,现代的技术吹枯拉朽般的摧毁我们的认知让我们无所适从。
不谈Alphago碾压人类智商的成就,我们也知道很多以前人穷尽一生努力的事业已经毫无意义,机器可以分分钟取代。
我们不敢预测很久的未来人类是否存在的话题,但我们的生命可预见的未来越来越长,我们现在也可以肯定:
一、机器人会广泛出现,越来越多的用到我们生活中,能用机器的地方不用人。
用工荒在全国乃至全球很多行业很多地方出现。中国脏累差难的工作招工越来越困难,人越来越金贵,甚至当我们看到一个人仍然做些脏累差的活的时,自然产生人文关怀,同样的物种,我们会升起一种同情感,用人远比机器麻烦很多。
2)未来的各行各业,会大量广泛使用机器人,无人驾驶已经走上街头,无人机已经投入使用,无人超市,无人工厂都已经出现。
如果你在国外稍微好的区域生活,就知道,西方生活很少用保姆,阿姨,一方面是因为贵,隐私也是问题,另一方面,高度机器化下的家务劳动不算什么,洗衣机,干衣机解决了洗衣晒衣服的问题,家里四季几乎恒温,吃的相对简单,烤箱,洗碗机都是标配,家里是中央吸尘。以前讨厌的扫雪问题,现在已经有自动扫雪。这都是普通人家,不是什么富豪才有的生活。
在中国生活方式不同,我们还是非常依赖人工,但也是越来越多人说在中国阿姨越来越贵,即使贵,就质量好吗?想想杭州纵火案真是让人难过。
最近我安利了很多人去买炒菜机器人。我这个家务笨蛋对生活要求很简单,但一直觉得中餐制作工艺复杂,做饭的能力是无法替代的,眼见各种家电被广泛迅速使用,相信随着机器的普及,今后我们必然也要和西方一样,在大量的机器帮助下,各类家务的负担会越来越轻。
人工贵,还有很多问题,机器不犯错,成本更低,能用机器的就尽量不用人已经成了很多行业的共识。
二、人类对情感的需求越来越复杂。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脱离了生存层面的需求,需求多样化起来。
曾经我们喜欢工业品,现在仍然是,同时现在我们又追求人工制作的独特性,高端定制中越来越标榜自己手工制作;工匠精神越来越被尊重。为什么呢,我想主要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用心,这种用心,体现出了人类的情感。让人类的劳动很值钱。
2、开始重视无用的东西。
我们越来越愿意为无用的东西花时间花钱。对于艺术,从来不少人关注,但很多普罗大众认为是锦上添花的事。但是你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对艺术、文学、历史、人文…这些非必需品上花费时间和金钱。最能拿捏大众知识需求的“得到”上“西方艺术史”“博物学”之类专栏热播,博物,文学艺术这些越来越被重视。无用的谈资成为判断一个人的阶层的方式。
3、沟通不可替代。
分类越来越细,机器作用越来越大时,有时候我们宁愿找个人,好好说说话。
随着网络交流的越来越盛行,似乎交流越来越方便时,抑郁症成了全球迅速上升的的病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1%,约有3.4亿抑郁症患者。当前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是世界各地的首要致残原因,它是导致全球疾病负担的一个重大因素。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WHO官方网站)
作为社会性物种,人本能就是渴望能和不同的人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会产生情感,即便是简单的服务业,如果你掌握让人心情愉快的表达沟通能力,你就有更多的机会脱颖而出。
三、新的产业,新的技能出现让人猝不及防。
新技术的出现消灭了很多行业,很多岗位无端消失了。但又有很多岗位无人能做。做猎头行业很多年,我发现猎头每天为找不到客户要求的人而发愁同时,也为每天找工作的人的简历而包围。
正如当自动柜员机取代柜面人工时,银行人工并不是减少,而是另外新增了很多岗位,但是很多岗位也许出现了,大家都没准备好。不可能让每个只会做传统柜员的人顺利转去做大数据分析吧。
现在我们都知道想要职场掌握主动,就要成为不可替代的人,那以后除了人和人之间的竞争,还必须培养机器人难以替代的能力才能算有不可替代的能力,否则人也许会越来越舒适(正如我们现在的生活比之古代的帝王舒适很多),但可能会像较低等的生物一样,只是简单的生老病死,无工作可做,低层次的活着,每个人都有更美好更丰富的精神生活只怕很难。
光是勤奋也不一定不能替代,最近天气很热,很多同事中午都叫外卖,也时常看到有报道外卖、快递员中暑的事,我自己家住无电梯的六层,每次上楼都会累半死,但快递每天要上多少层,可想多么辛苦。但是这样的辛苦工作就一定会永远有吗,暂时看上去不可缺少,但是我很清楚已经有多家机构研发的快递机器人已经进展到很接近投产使用的阶段了,我虽然不知道未来什么时候会大面积使用,但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些准备才能成这不可替代的能力呢?那我们如何应对,我们真的会成为不需要工作,傻吃傻喝的”低等生物“吗?
哪些能力会让我们是机器不可替代的呢。当大多数人在做什么的时候,也许你是少数人做其它的事,就是你区别于大多数的机会。
一、操作机器和机器协同的动手能力。
机器越来越好用的时候,我们以为动手能力要求会变低,我们不需要再了解机器的原理,也会用得很好,现在很多机器如手机连说明书都没有了。实际上对与机器协同完成工作要求的动手能力的高低会成了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在Alphago在围棋上战胜人类时,有人采访1997年被机器“更深的蓝”胜过的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洛夫,他就提到他被机器击败后,不再想着战胜机器,因为不可能实现,而一直致力于研究更好的利用机器,他发现利用机器用于国际象棋教育就非常有效,而且他和机器合作能打败其它机器或其它人的组合,把国际象棋的水平发展到一个新高度。所以以后这些打败我们的机器也许就像我们的Partner一样,我们更好的利用它们,而不是想着打败它们。
动手能力在未来随着机器能力越来越强大,要求越来越高。
二、训练沟通方面的能力,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永远不可替代。
有部电影《太空旅客》,说的是在遥远的未来,一艘运送五千人到遥远殖民地星球的太空飞船发生了技术故障,本该再沉睡90年的工薪阶层旅客乘客Jim提前从冬眠中醒来,整个太空船上到处都是机器,可保衣食无忧,而且酒吧有个人形机器人亚瑟善解人意,但Jim还是渴望与人的交流沟通,孤独的Jim历经精神折磨,几乎处于自杀边缘的Jim绝望中孤注一掷,把美女作家Aurora(我喜欢的Jennifer Lawrence 演的我最喜欢的Aurora女神啊)的睡眠舱弄短路了,让她也从沉寂中醒来。等于把溺水里把人拉下水一样,明知毁人生路,极不道德,但孤独和绝望让他不顾一切,否则宁愿毁灭自己。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是不能被取代的,即使如机器人亚瑟再完美,也无法理解人的复杂而没有规律的情感。有憎恨,有丑陋,有痛苦,有失误,有美好,才让人与人之间有妙不可言的化学反应。
看,虚拟世界很好,可我还是喜欢大表姐Jennifer Lawrence 并不完美的脸和其实有斑点和痣的皮肤。
机器不会犯错,但会有故障。没有痛苦,也无法体验快乐,只有理性,没有冲动。而正是因为有错误,有缺点,才是人类,只要人类不灭亡,机器人在能力上可以替代,情感上却不能。人的寿命越来越长,生活质量也许越来越高,如果没有情感交流仍然会极不满足。
当然如果悲观的认为人定会被机器消灭那又是另一码事了。
那我们怎么强化沟通能力才能不被轻易替代呢:
1、学会与人沟通,不要自傲于你的专业,绝大部分专业是会消失的。而人的核心能力,从来就不是专业。 很多人都说现在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网络才是真实的世界,现实才是虚拟的世界,所以Ta们更宅,更习惯网络化生存。无论怎么生存,如果没有情感的感知,回避了人和人的直接交往,数字世界里寻找存在感,现实社会的社交能力在退化。如果有的人反过来强化自己这方面的能力,那么不管做什么职业,只要到了人和人交往的环节,Ta就会更受欢迎,容易脱颖而出。
如果以后不培养和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和机器相比竞争力并不大,要培养与人连接的能力,要做机器不能取代的事情。
2、学会理解别人,同情别人。
只要人不灭亡,人类始终是有情感的,需要有交流的,有感知别人情绪的能力,有优秀的沟通能力,不仅作为与人打交道的行业的必须,也能在其它类型的工作中凸显优势。
沟通能力,同理心,理解他人,机器人再能干,再能模仿人的思维和表情,终归不是人。在《太空旅客》中,机器人酒保阿瑟的沟通是按照逻辑进行思维走向的。之前男主要阿瑟保守唤醒女主的秘密。机器人一直没有说出这个秘密。但是在后来你侬我侬时,在酒吧女主当着阿瑟问男主道:毕竟,我们(男女主角)之间没有秘密,不是吗?男主根本没多想就点了头。
这个时候机器人的逻辑就在判定:1,没有秘密:那就是可以说出男主唤醒女主的事情。2,有秘密:继续保守男主唤醒女主的秘密。机器人判定视为,没有秘密。逻辑走向1,没有秘密啊。怪在男主在那一刻情意绵绵,想也没想到机器人是没有情感的,只会按照逻辑判定进行思维走向。当他走开一会儿,酒保阿瑟泄露了秘密后,女主角痛不欲生,男主如遭雷劈,阿瑟还是一如既往的微笑,并没有觉得自己做的有啥不合适的。
无用的东西会越来越重要,但不是基于生存,而是基于情感和审美,正如照相技术越来越先进,我从来没听说过人就不学画画了。但写实的绘画作用是为了表达,你画一幅素描或肖像,肯定不是为了和自拍PK的吧。
机器也会造出非常完美的艺术作品,但相对人有感情的表达方式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人从生存型的需求上解放出来,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的“无用”品会越来越重要。
三、应变能力,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社会变化迅速,既然永远无法预测下一步什么是需要。我们就得培养快速学习的能力,迅速转换,适者生存。
我家街角原先有一位修自行车的老师傅(也就50岁不到吧)现在已经回了老家,而另一个街角有位修车也会修鞋修包修小家电的生意还不错。
很多中年白领有外企危机,中年危机,其实很多是因为技能较单一,尤其是长年在一种单一稳定的企业文化中做螺丝钉,尺寸是定制了,如果没有注意其它技能的培养,就比较麻烦,被替代是非常容易的事。
2、人类不按程序进行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性的动手能力使得机器无法取代。
机器越来越深入每一行,操作这些机器的主体,再智能的工具,发挥出足够的能量,必须是有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人。正如在《太空旅客》飞船出了大故障,机器无法判断,无法修复时,还是Jim这个人类工薪阶层的工程师找出问题,修好了飞船。
乐高这样动手玩具全球都很流行。这是一种不按程序进行的动手。这也说明人类本身就具备这样的潜力,但需要强化这种能力。
3、应对变化,为改变做准备,投资新的技能,加速新技能的学习。
《百岁人生》这本书上描述了人的寿命已经长到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时代,科技的进步也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在我们长寿的人生、与机器共生成为可能的一生中,我们的技能、社交圈,思维方式,都要随之不断变化。应对变化的能力对任何年代更重要。
要刻意的在我们现有能力上多做一些。如果想未来不可替代,能适应未来社会的人,要彻底地接纳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不确定性,偶然性,随机性会越来越多的时代,要敢于拥抱变化,要放弃把安全感锚定在一个人,一种技能,一份工作,一个地方,一个行业的习惯。如果未来人类真的被机器人消灭了,当然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们并不能准确预测未来哪个行业,哪个地方,哪份工作,哪种技能可靠,所以每个人都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快速学习的能力。要能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事。让自己的技能更多样化,如果需要,能快速进入一个新领域。
对新的变化保持开放的心态,在认知上先承认知识的更新不可取代,在一个新浪潮来临之时,要及时捕捉,迅速主题学习,把自己原有的经验和知识和新知识间建立联系,勇于放弃已有的偏见,迅速践行,刻意练习这种学习能力。
与其不靠谱的预测未来,不如更好的准备应对变化。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