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从清华到港大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这个北京姑娘却说自己想要告别“精英价值”

真正的精英人才,有三个基本特点,即有杰出的能力,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深厚的平民情怀。——教育学者熊丙奇

这个社会需要精英。

我所想要告别的精英价值,是一种深深陶醉于拥有特权、优越感的“精英病”;只顾追求个人体面不凡,脱离劳苦贫贱,无视社会责任。我们的教育只教会了我们怎么考试,怎么挣分,许多比考试更重要的东西,却没有人给与我们正确而适时的性教育、媒体教育,也没有人告诉我们如何与人合作、认识自己,如何处理情绪,如何了解自己的权利,更好地建造公民社会。我们也不了解什么是独立思考,什么是生存与死亡,什么是意义和使命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一定会在以下几方面多下功夫:

01、找一位人生导师

有一次我和一位高中同学提及我们在北京的农民工子女项目,其中有一个元素是成长向导计划。我们与京城很多间大学合作,为北京的农民工子女提供一对一的成长向导服务。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北京人,甚至第一次有机会乘坐他们父辈参与修建的地铁和电梯。一年下来,孩子们改变很多,无论是人际交往能力还是自信心、解决困难的能力,都显著提升。这位同学毕业后在一所高中教书。她近乎含着泪水对我说:“赵晗,我支持你,你们在做的事是多么地有意义。如果我高中的时候可以有一个导师陪伴我,我未必会走得那么辛苦。”

每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少年,都有许多的迷惘。工作后,我有机会接触到很多研究论文,发现原来在海外这种导师计划已经得到业界的普遍肯定和支持,对青少年的成长格外重要。而这种师友关系,不是家长和普通任课老师可以取代的。对于格外脆弱却又格外敏感的青少年,学校如果可以提供超越于学校体系的师友计划,对于学生成长,绝对大有裨益。此外,“驻校社工”这一职位,在香港已非常普遍,但在内地仍旧非常少见。“社工”和“生命师傅”,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角色不同,但同等重要。

02、不再一味追求表现,多元化发展

当表现成为一种迎合的手段,当表现成为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当表现与真正的内心断裂,表现便成了一盛大而华丽的表演。那些灿烂和兴奋,只不过是一张张聪明、勤奋、才华、自信的面具。社会和学校对于学生的衡量标准过于单一,势必会塑造出很多有着绝佳表现却生命枯干的人。

与自己的内心和性情断裂失联,无论外在的表现多么出色,内里也是岌岌可危。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人的智能至少可以分为这八种: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之后还有学者提出第九项智能,即存在智能。在我们过去的教育中,普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学校的课程安排更是格外注重数理化竞赛以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一些条件较好的中学里,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和音乐智能也能得到一定的发挥,然而最不容易用“表现”来体现的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和存在智能,则基本停留在尚待开发的态。一个人绝非拥有全部智能才算健康发展,可是,过度开发培育某一项智能,忽视其他可能更为重要的智能,就一定是不健康的发展。

03、全人教育,服务社会

我曾经参观过香港的几所中学,其中两间基督教中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香港,每间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超过半数的学校都是由教会或者民间团体建立的。其中一间学校的特色是生命教育。校长在介绍学校办学宗旨时提到,青少年的成长,包含三个方面:知识、品格和灵性。他还提到,一份“对于宇宙奥秘的赞叹”和“超越眼前问题的信仰眼光”尤为重要。那所学校隶属基督教中国布道会(中布会),而中布会的创办人是无私服务劳苦大众的计志文牧师,所以校长说:“我们学校的精神,就是无私的服务。”校长还提到,他们学校希望恢复一种“师徒关系”。老师与学生之间,究竟是“契约 (Contract)”的关系,还是“盟约 (covenant)”的关系呢?校长说,他们坚信,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师徒关系,是一份永恒且牢不可摧的“盟约”关系,而非受条件限制随时会改变的“契约”关系。

在第二间学校参观的时候,我更加惊叹不已,在这所学校为来宾预备的学校介绍光碟中,它最强调且引以为豪的是这所学校培养的学生如何关心社会,服务社会,虽然它的学业成绩,同样在香港众多学校中名列前茅。

这所学校地处九龙一个相对贫穷的区域,然而学生却多数来自较为富裕的中产家庭。正因如此,学校的社工老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关心邻居关心社区的情怀。他们响应“食物银行组织的号召,将富余的食物集中起来,分配给有需要的穷人。学生通过食物回收再分配活动,看到这个表面光鲜的城市,在利益和贪婪的驱使下,充满着不公不义。此外,学校还会组织学生亲身体验贫穷。在学校所处的街道附近,有许多露宿者,学生也会像露宿者一样躺在天桥上或者立交桥下。他们要忍受行人的白眼和唾弃,他们亲身感受躺在大街上,在尾气和各种喧嚣中,人的灵魂究竟是怎样的。他们强调的是对于社会的关心和尽责。我在这所学校看到了青年人应该有的活力和热情,感受到青年人应该有的责任和担当,更欣慰他们才是这个社会明天的希望。

在我读书的年代,参加社会服务的机会实在太少。所有人都告诉我们:“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管。”而那时的视野也太过单一,每天的生存就是为了学习,学习就是为了考试,所有的考试都服务于最终的高考。所以那时很多同学的人生梦想就是考上清华北大。那时很少有人会问:“考上之后呢?”所以有人考上了心仪的大学之后,便突然发现人生价值和追求完全坍塌,似乎再也没有支撑自己走下去的动力。然而也有人会描绘之后的人生梦想:抓好学分绩,找到好实习,拿下GRE,要么出国Ph.D,要么大公司里好福利。不过开始有些人会问:“那么之后呢?梦想和目标,究竟有什么区别?”任何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如果一味关注自己,就越看不清自己;越是沉浸在自己的得失利益中,就越难以得到真正的平安和满足。

04、敢于想象另类的未来

在单一的评价标准之下,便是单一的榜样。

人人都渴望成功,然而对成功的定义却千篇一律。已经走在这条路上的人,只会出于惯性而走下去,他可能身怀绝技,但是并无真正令他满足的用武之地。有的人可能已经走得无趣又辛苦,但是他不知道除了这条路,还有什么别的选择?有的人一开始就不想走上这条路,但是他没有任何探索和发展自己道路的机会,所以从小就被标签为“失败者”和“异类”,过着本不属于他的生活,失去了他本该有的精彩。我们所盼望看到的教育应该鼓励青少年追求真理、公义和智慧;为他们给予空间去发展生命无限的潜能;助他们点燃人生的理想;提供接触社会和参与服务的机会从而认识苦难和不公,可以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激发他们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好奇和探索精神;培育认识自己,珍惜他人,懂得自律和与人合作的未来领袖。

我们要追求的,不是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卓越,而是真正有灵魂的卓越。

  • 作者|赵晗
  • 来源|微信公众号:WE留学生(ID:WorldEducation),关注国际教育,关注留学群体,深入探讨教育话题,分享第一手的海外升学、生活和文化资讯。

【原文标题为《从清华港大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最后我却想与精英模式诀别》,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3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2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干活

2017-09-15 09:58

精辟

2017-09-25 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