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良大师
近期收到网友的几则疑惑:
A:我做财务很多年了,现在想专门从事财务培训,可是如何把那些枯燥的概念,转化成别人想听的内容?
B:领导总批评我不会做汇报,说我讲的东西总是云里雾里的......
C:我刚刚管理一个部门,是不是现在的年轻人脑子和我们不同啊,为什么我讲的东西他们都不明白呢?
D:我是一个写作初学者,如何能写出含有自己观点的文章呢?
我思考后觉得这些其实是同一类问题:
如何有效的传递一个观点?
你可以想想,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处处面临需要传递观点的场合。比如:
向女神表白;
去菜市场买菜;
向别人推荐一本书;
把你的商品卖给别人;
给投资人写一份商业报告;
.......
如果说我们靠传递观点生存,一点都不过份。
当然很多时候,针对一些具象和共知的东西传递观点并不难。
正如你想买两斤大白菜,直说即可,而不用说成:
我需要那种十字花科芸薹属叶用蔬菜,要1000克的,差不多16个鸡蛋那么重。
但在工作和商务环境中,我们往往需要传递一个别人认知领域之外的观点,这时你就需要一些套路,以保证传递的有效性。
下面给大家一个万能公式,几乎可以应用到演讲、培训、写作、汇报、路演多个领域,这个公式是由四个必杀神技组成:四大必杀绝技
- 吸星大法:吸引注意,建立联结
- 化骨绵掌:化解概念,清晰表达
- 乾坤挪移:示范举例,触类旁通
- 万佛朝宗:总结点题,引导反馈
第一技 吸星大法
传递观点的开场,需使出一招“吸星大法”,目的是紧紧扼住对方的注意力。
《深度工作》一书指出:一个人在从任务A切换到任务B时,总会存在大量的注意力残留。
所以在开场时,最重要的是设法把对方从原来的思绪中拉扯过来。
你观察那些卓越的演讲者或者优秀的作家,他们的开场都极具吸引力,能一下子把你抓住。
2014年白岩松在中国传媒大学做演讲时,曾说了一个关于中外传媒风格的例子。
众所周知,新闻一般都有一个导语,也就是在报道的开头用一两句话交待清楚事件的始末。
谁(Who)?什么事(what)?时间(when)?地点(where)?为什么(why)?
白岩松今天下午一点半,在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大教室,给大家上了5个小时关于传媒变迁的课程。
可是在国外媒体却不这样,很可能只用一句话作为导语:“白岩松在那一瞬间显得很尴尬......”
这遵循的是一种四元素法则:主人公、故事、戏剧化、悬念。
这种方法更符合人性,能迅速与人建立联结,吸起别人注意。
你想想看,那些比较火的网络文章是不是都以一个小故事为开头?
而那些比较成功的演讲是不是经常以一个耸人听闻的数字来开头?
开场需要根据受众来调整,除了故事和数字作为开场以外,你还可以:
面对老板:以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作为开场;
面对学员:以一个案例作为开场;
面对客户:以一个问题作为开场。
总之,开场以吸引为第一要务,一定要激发起对方兴趣与好奇,让对方快速切换心智,跟随你的观点。
第二技 化骨绵掌
当成功捕获别人注意力后,你需要使出第二招:化骨绵掌。
这一招的精髓在于:将你的观点分解,再结构化的输出,并保证内容的简洁清晰。
至于如何分解,很难在一篇短文里展示清楚,不过你可以尝试逻辑树这个工具。
与思维导图不同,逻辑树追求的不是“发散”,而是“分解”,每一层级与上一层级必为子属关系。
比如我这篇文章的逻辑树如下图:
关于分解一般可采用时间分解、空间分解和重要性分解,我这个逻辑树很明显就是时间分解。
关于如何清晰表达,这里就不展开了,我曾有篇文《在500强花了10年,学到的5个表达套路》,里面说的很详尽,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文末点击阅读。
这里还须做个提醒:表述时,切勿复杂晦涩,请记住越口语化越好。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国防部印制告示,写着:“撤离时,须灭掉发光的物体”。罗斯福就很不理解的说到:“为啥不直接说‘人走灯关’呢?”
所以,在传递观点和概念时,你真正要做的是:化繁为简。
第三技 乾坤挪移
当你把观点一本正经的“输出”后,千万别以为万事大吉,不要高估了对方的吸收程度。你还要再使一招“乾坤挪移”,好打通对方的“认知六脉”。
要知道让人快速接收观点的方法是:触动对方的爬行脑。
爬行脑掌管人类的欲望和判断,而此脑极爱形像化的东东。所以,“乾坤挪移”就是让你变化一种说法,让观点更形像,更生动。
“乾坤挪移”也是演讲高手、写作高手、营销高手共有的一个特技。
马丁路德金,想表达他的观点,他并没有说:“麻痹的,黑人不是人吗?大家为啥不能平等相处嗫?”
而是说:“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咪蒙想夸自己儿子的热情,她写道:“我那5岁的儿子,对人的热乎劲儿,就像居委会大妈......”
钱钟书描写忠厚老实之人的恶毒,他形容:“仿佛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淨的刺,给人一种不期而遇的痛......”
乔布斯推广ipod时,并没有说这是一款小容量大体积的MP3,而是说:“把1000首歌放到口袋里。”
你看,这些高人都特懂得通过示范、举例、类比等方式来实现“乾坤挪移”,让他们的观点“biu”的一声就进了你的爬行脑。
这时你也许会急着问我:乾坤挪移的本领要如何练就?
我只能说四个字:触类旁通。
你可以经常锻炼自己,把一个领域的概念用来解释另一个领域,通过想象,把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之间,建立某种连接。
例如,我这篇文章的框架实际上是借用了培训理论中的4C法则,不过就算你知道4C,可能也无法辨认。
再比如,我学手绘时,老师说:“先整体再局部”,我马上联想到年轻人就业,要先看行业再看公司。
老师说:“世界上任何的形象都可以归纳为三种,球体、方体、圆柱”,我马上联想到这不就是“收敛思维吗?”,任何一种复杂的思想或事物,其实也都可以归纳为三种左右......
讲真,如果你真的把“触类旁通”这四个字领悟通透,你的心智会跃迁好几个level。
第四技 万佛朝宗
丘吉尔曾说过:在最后结束时间到来之前,没有人会主动离开狂欢节晚会。
这句话意指“事件收尾”的重要性。
如果你觉得这话太感性,那咱来点理性的。
诺贝尔奖得主卡尼曼曾做过一项研究:
人们对某事或某人印象的强烈程度,取决于峰值印象和最后印象的平均值。
换成我们这个主题也就是说:观点传递时,结尾没收好,会直接拉低整体的传递效果。
如何做好收尾?我送你一招从天而降的掌法,如来神掌的第九式:万佛朝宗。
这一招并不难,只包含两个方面:
★ 总结点题
★ 引导反馈
第一是总结点题,因为你第三招耍是“乾坤挪移”,是一种发散的表达方式,好处是增强对方的理解,但也有一个缺点,就是把对方的注意力也给“挪”走了……
这时你需要“收线”,也就是把你的中心思想用简练、准确的方式浓缩成一句话,与你的开头交相呼应。
如果你留意一下网络上质量比较高的文章,就会发现:凡是干货文必是以总结归纳为收尾,凡是观点文必是以金句点题而结章。
你再看看那些商海奇才或者政坛显耀发表的演讲,结尾时也一定是以感性登对的语句加持主题,引发受众共鸣。
第二是引导反馈,更准确的说应是引导正面反馈,这个主要适用于面对面的场合。
你可以通过询问:“你感觉我说的够清楚吗?”或者“你同意我的观点吗?”争取让对方明确表达对你的支持。
你可能有疑问为何要多此一举?
因为人是很复杂的动物,你讲的时候对方可能觉得头头是道,可回过头来又说你的观点有BUG,这招“事后打脸”你不得不防。
你也许又会问:难道对方当场表示赞同就可以预防打脸吗?
答案是肯定的......
他在两个小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给少量的报酬,请他们将一块电视机大小的广告牌放置在院子里,看有多少住户愿意授受?
不同的是,西奥迪尼博士先说服第一个小区的住户做了一件事,就是在窗户前放一个明信片大小的广告牌,然后再说服他们放置电视机大小的广告牌。
而在第二个小区,则是直接游说住户放置大型广告牌。
结果怎样?第一个小区接受度是7.5%,第二个小区的接受度仅仅只有1%......
这个定律揭示了,当人们进行了一些小的承诺后,容易作出更大的承诺。
所以,引导听众的正面反馈,是为了让他们在特定的方向先走一小步,再往后,他们会有更大的机率保持这种一致性。
要知道,你传递一个观点的背后总有一些目的,无论是把产品卖给对方,还是让对方接受你的计划,都是需要别人接下来的配合,这种正向反馈,实际上是为对方塑造动机。
好了,说完收尾,我也该收尾了,来和我一起操练一下这四个必杀绝技吧:
第一招吸星大法:请伸直双臂,两掌朝向胸口,轻盈采气间收回手掌;
第二招化骨绵掌:两手掌心相对拨动,感受气息的相吸相纳;
第三招乾坤挪移:两手掌心上下相对,如韵球于两手间,上下翻转;
第四招万佛朝宗:双手掌心向上举过肩膀,缓慢合拢与胸前。
文章结束了,你启迪了心智,又锻炼了身体,所以你欠了我,点赞后可一笔勾销。
【原文标题为《 如何有效的传递一个观点?送你四个必杀绝技 》,本文为作者投稿,MBA智库已获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谢谢合作】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