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明天入职,今天又拿了个offer怎么办?

明天入职,今天又拿了个offer怎么办?

听起来像是个小概率事件,然而现实职里却经常发生。

我经常收到来自友人的此类江湖告急,马上就要入职甚至已经入职了,这时候一个让人心动的offer从天而降,于是,当事人纠结到死。

其实我自己也曾遭遇过这纠结,比这更惨!

那一年,我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面试,最想加入的公司走了4个月流程还没有发我offer,为了等这个offer,保底的其他offer已快消失殆尽,还剩下最后一个,也摇摇欲坠。我此时能做的只有:接!

命运多舛,造化弄人。入职第一周,那家让我好等的公司给我发了offer,我心里那叫一个骂:早点告诉我会死嘛。接下来的几天,我经历了职业生涯迄今为止最艰难的一次抉择:刚入职就提离职?

也许很多人会说:那还不简单,选给钱多的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你总觉得对不起这家已经让你入职的公司,况且给钱多不是你选择工作的唯一衡量,哪份工作未来发展更好,你并没有底气,担心自己折腾了半天最后并没有得到好的结果。这时候,你想到了听天由命,也许这就是命运最好的安排?可两年后,你又开始折腾换工作了,比起两年前,年纪和经验涨了,你却更难转型了,你又想起了那家你曾经心心念念但最终选择放弃的公司,于是开始埋怨自己当日的逃避与懦弱。

回到我的故事,经历了万般艰难,我做出了最后决定,我离开了那家刚入职不久的公司。再之后的故事,我慢慢接近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内容,翻了几番的薪水给我安全与自由。而且,事情没有我想象中的极端,我与当时那家仅有几日之缘的公司还保有联系,当时那个Team的同事也有大半换了工作,偶尔吃饭聊聊近况。公司迎来新的人加入,旧的人奔赴去新的路,这就是职

无独有偶。我的一位好友,目前是某全球顶尖的PR公司的总监,若干年前遭遇了一模一样的境遇。她回国后入职了某顶尖投行的PR岗位,入职第一天,她出国前任职过的前雇主诚邀她的加入,旧日情谊和新的机遇叠加,她做了与我当日同样的选择,今天她依旧在前雇主那里工作,实现着自己的理想,当年的事情已距今过去了6年,成为了生命中的小插曲。

我并不是在鼓吹,入职前后又拿到心仪的offer时,离开是最好的选择。在时间期限内,每个人最终都会做出选择,只不过,这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面对同样情况,我又该如何选择?

第一步:认清事实。

不要烦恼,这是职场中正常会发生的情况。

当我们在挑选公司时,雇主同样在挑人选人,我们谁也无法提前给对方承诺。我们挑选的多家公司,面试流程不同,有些面试已经走到合伙人面,另一些面试一面的面试官,时间还未安排妥当,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概率会先后拿到不同的offer,稍不走运,就遭遇了题目中的窘境。

这件事情,并没有谁做错了什么,只是发生了预料之外的况,有了状况就要分析和解决。无论选择留下还是离开,总有人得到了或者是失去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复杂下,试图寻得最优解。

第二步:理性判断。

你的每一个选择,都影响每一个人的得失。

你答应要入职的公司里面的人,包括欢喜于自己刚得了一枚助手的经理,包括又完成一个招聘KPI的招聘专员。

发给你offer的公司里面的人,包括在面试中就对你表示满意,一心期待你加入他们团队,还为你争取过薪水的Line Manager,包括帮你refer过简历的朋友。

当然,还有你自己。

我们会在某一个单独的利益点面前纠结不前,而忘记去考虑如何做,综合利益才能最大。如果提离职带来的当前公司损失和自己满腹的愧疚感相加,相比离职后,新公司的得益与自己职业生涯的得益相加,答案是远远低于的话,离职可能是更优的选择。反之亦然。

没有完美解,只有最优解。

理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无限接近最优解。

第三步:妥善处理。

越拖着不解决,越是对所有人的不负责。

用最短的时间权衡利弊,做出理性判断,然后将结果告诉相关的人,是更成熟恰当的做法。很多人在沟通离职理由时会编纂一堆口。其实离开从来不是错误,只是个人选择,而编纂借口, 才是无法解释的错误。

记得当年快速离职时,我与直线汇报的经理坦白了所有真实情况,她之后的一席话我每每回想起来都很感动:虽有遗憾,但员工离职不是员工的错,是作为Manager自己该承担的风险,而听了我的情况,如果她是我,她也会做同样的选择。

有时比我们想象的要真诚的多,成熟的多,不要让小心眼限制了想象力

第四步:事后补救。

事后补救,不如事前预防。

为了补心中的亏欠,我事后也向当时的雇主推荐了不少合适的候选人,但是毕竟这一步不是总有资源去实现,补救的力量也微乎其微。所以事后补救,不如事前预防。

做好以下两件事,可以降低再发生概率

  • 1.控制时间。在每一次更换工作之前,做好时间安排,在一两周之内,密集的投递简历,可以让面试发生的时间更紧凑,也可以降低最后发放offer的时间间隔太久。
  • 2.过程沟通。将整个面试当成是一整个项目,作为项目经理去全盘管控,当某个特别心仪的机会,进程过缓,可能造成潜在的时间差风险时,努力去通过沟通推进进程,尽最大努力缩减时间差。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2 +1
阿宝

阿宝姐,草根逆袭的职场达人,玩转跨界的神奇女子。不鸡汤,不说教。有干货,有温度。这里是带有文艺气质的职场新青年聚集地。 LinkedIn专栏作者。微信公众号:阿宝姐(ID:wojiejieshuo)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