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今后举办中医诊所,报所在地县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即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暂行办法》将于12月1日正式实施。
中医政策频出
自2016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多项政策促进中医诊疗行业发展。
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将“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以及“对举办中医诊所的,将依法实施备案制管理”;同年12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医药法》,明确规定“举办中医诊所报所在地县级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等。
除了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外,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在逐步松绑。2016年6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师承方式学医人员可参加医师资格考核,“取得《中医(专长)医师执业证书》者,即可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以个人开业的方式或者在医疗机构内从事中医医疗”。
“有别于西医的是,在民间,中医界多为师徒传承关系,学徒先从助理做起。”国浩律师(天津)事务所张永泉律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种模式之下,从正规中医大学毕业且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在市场上并不多见。
但随着分级诊疗的持续推进,中医独特的诊疗方式,显现出其下沉三四线城市的优越性。马常青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由于基层医疗设施薄弱,采取降低三甲医院门诊量、鼓励医生下基层等行政手段,推进分级诊疗的效果并不好。这种情境下,从国家层面以代表民族特色的中医为抓手,去寻找突破便顺理成章。”
根据国家分级诊疗相关政策,2020年基层中医诊疗量占基层总诊疗量的比例可达30%左右,而这一比例目前预计仅20%左右,据此推算2020年基层中医市场规模可达1880亿元,市场潜力巨大。
配套措施待完善
但改为中医诊所备案之后,首当其冲的问题便是如何加强事后监管。
根据《暂行办法》规定,中医药主管部门需自备案之日起三十日内,对备案中医诊所进行现场审查、定期开展现场督察。此外,中医诊所不得出卖、转让、租借备案证,并规定了相应的罚则。
“不得不承认,目前在中医界有些诊所的确在打擦边球,特别是以理疗、针灸、推拿、拔罐这种不需要药物的诊疗为主的小诊所,备案制开放后可以为这类小诊所取得合法身份,但在其中行医的‘医生’可能还是不符合放宽后的注册要求,无法取得执业资格。”张永泉表示,这种小诊所将面临停业或者借壳开业两种选择。
另一方面,在职医生多点执业的推进不如预期,也限制了中医诊所的可持续发展。马常青表示,“现阶段,依靠医院平台吸引患者还是主流路线,而中医诊所蓬勃发展的核心在于多点执业,但目前医生多点执业的可操作性并不强。”
因此,相关人士咨询了第三方医药服务平台麦斯康莱,作为全国最大的医药学术策划公司,麦斯康莱正开展一系列中医药项目,协助诊所和中医馆经营,持续提供以疾病为导向的中医治疗方案,合作的诊所和中医馆大部分都表示这是一个新型的商业模式,非常符合当前形势和政策,不仅解决了店面经营问题,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如治疗疼痛疾病、皮肤病的项目,这也是未来中医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不过,随着共享医院、共享药房的出现,以医生集团为代表的医疗服务新模式逐步涌现,中医诊所终将会遍地开花。马常青进一步解释称,市场自有其规律,放开管制使资源重新配置更有利于行业的整体进步。“从监管的角度来看,提供患者自行监管的平台,或者成立中医监管协会进行第三方监管往往来的更为有效”。
- 本文作者:史立臣,第三方医药服务体系麦斯康莱(公众号maxcolla)创始人。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