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不让中间商赚差价”,不见得是好事
等公车间隙,背后传来一阵争吵。
车站背后是房产中介门店,一位五十来岁的大姐和一个年轻小伙子站在门口,声音越来越大。
“就看你不容易,所以才让你从1.5%降倒1%嘛,不然我早找别人做了。”
“你之前已经压到1.5%了,总价又不高,我也要吃饭的啊…”
“反正我有房东电话,还有认识的中介,你自个儿看着办吧!”大姐的语气和表情丝毫没有退让的意思,侧身一副准备走的模样。
“你以为这房子卖不出去啊?!”小伙子口气强硬起来,“你摸着良心说说,你要求这么多,我找了多久才找到这套?1.5%已经够低了,你之前不也说没问题吗?怎么…”
话还没说完,门店里跑出来一位稍年长些的人,匆忙把他们拉了回去。
脑海中浮现出一句广告语——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且不说真有没有这样0差价的平台,这句slogan如此流行,恰恰击中多数人的一种心理:
一看到别人从自己身上赚钱,全身不自在。好处吃尽,寸土不让。
这种骨子里的零和心态,看似精打细算,实则只会画地为牢。
02、让别人赚钱,是维护关系的一剂良方
我一邻居是全职妈妈,有段时间批发了些小商品放在小区门口的店铺卖。经常有人有意无意地问她,哎你这成本大概多少啊?批发价应该挺便宜的吧?
反倒是一些亲近的街坊,买东西时二话不说,甚至嘱咐她,你卖这价可别赔了。
邻居说,“没事没事都是熟人嘛,我也是卖着玩的。”街坊们一个劲儿摇头,“不都得花时间花精力去做?可不能让你做赔本买卖。”
你有没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都喜欢找熟人,可熟人报价时又想着TA是不是没给我最低价?即便低于市价,都抹不去一丝顾虑,总认为似乎可以更低些。
咳咳,越是熟人越要让人家赚钱。
难道让熟人喝西北风?交易过程本就包含许多隐形成本。你一心想着熟人挣了你多少钱、给的是不是最低价,而不是想TA帮你省了多少钱、省了多少麻烦,这种低级思维只会让周围人逐一离你而去。
再熟的人,交易时如果没赚到钱,时间久了肯定不耐烦。让人家多少赚一点是维护关系的良方。
你有一块糖,分我一点儿甜,大家都开心。
03、让别人赚钱,才有人愿意和你合作
我始终认为,愿不愿意分享利益,是评价一个人or一家公司是否靠谱的重要依据之一。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赚别人的钱,让别人无钱可赚。”这句话看起来超级霸气,其实放到现实中,就是个大笑话。
朋友公司曾通过一家中间商采购硬件设备,中间商设计出一份方案,采购方拿着方案乐滋滋地跑去找源头厂家,恩,你懂得。
厂家的报价非但没便宜,反而比中间商高出15%,理由是:
采购方只好与中间商签了合同。
那项目两年后启动2期,中间方大幅提高了原先的“友情合作价”,其他愿意合作的厂商寥寥无几,最终,公司只得接受了对方提出的新价格。
如何让合作伙伴越来越多,路越走越宽?
让人“有利可图”。
让人知道和你一起做事能赚到钱,你就赢了一大半。我不吃亏,你也有所得,双方都在一个舒服的位置才可能长久。
04、看到价格后的价值,是你变得更好的必要条件
很多时候,交易变得愈发艰难、不断堵死去路的不仅仅是“彼之所得必为我之所失”的狭隘想法,更因为:
你眼里只有价格得失,忽视了最重要的目标,久而久之走进一个死胡同里。
以前公司曾打算定制一套财务系统,找了不少厂家、问了不少报价,好容易找到一家各方面都让人挺满意的供应商——价格合适,经验丰富,功能不需要定制开发就能短时间内配置出来,还附送一些其他办公小插件。
多快好省啊有木有?
But,沟通时出现一种声音:
他们做这套系统用不了太多工作量,价格顶多原先1/3。不然这钱也太好挣了吧?
目标不就是以预算内价格做一套好用的财务软件,尽快上线吗?有个近乎现成的产品摆在眼前时,突然后悔了,哪怕它比心理价位还低。好像只有连续加班30天才配得上报价。
这不给自己添堵吗?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中,几句话我印象深刻:
要完成一笔好交易,最好的方法是强调其价值。而很多人会犯强调价格、而非价值的错误,常说什么:“这的确很便宜,再也找不到这么低的价格了。”
不错,没有谁愿意出高价,但在最低价之外,人们更希望得到最高的价值。
只想捡便宜的人,会看到品质好坏、深层合作等水面下的宝藏吗?
不会。
用别人想要的东西,换取你想要的东西,这是交易的本质,更是你不断变好的必经之路。
最后叨叨两句。
有些人本能地拒绝为非实物产品买单,比如服务、信息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愿意花钱买它们恰恰体现了一种更从容的生活状态。
往小了说,你事必躬亲,累得够呛。往大了说,每个环节的人都赚点儿钱,才能让链子像上了润滑油一样流畅运转。
更何况,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周围就容易聚集什么样的人。谁也不想每天蹲在你吃我一口、我就少掉一块、你开心我就不开心的圈子中吧?
多几个人手拉手,注定比一个人双臂环抱,拥有更大的圈。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