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想裸辞,可你具备零基思维吗?

去年四月底辞职后,我去参加了一个培训课。上课第一天,老师让我们每人选一张符合自己的图片卡,并说明选择这张卡片的原因。

有同学选择了乐团指挥的卡片,有同学选择了几个手叠在一起的卡片,也有同学选择了图书馆的卡片。

而我,则选了这样一张:画面上的人纵身一跃,从耸立峭壁跳入到了深海之中。

为何选这张?

因为对那时的我来说,深海代表的不是危险,也不是令人恐惧的未来;相反,它代表的是自由、无限可能以及可以创造的崭新世界。

也许你不会相信,在选择这张卡片之前,从峭壁跳入大海的景就在我的梦中和想象里出现过很多次。

这个场景仿佛是种召唤,在我做出最终选择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记得在我准备辞职时,周围很多人一面佩服我的勇气,一面语重心长的跟我说:“你就这么辞职了,如果一两年后又想回到职场怎么办?那会非常困难的。你的职业生涯不但有了一个很长的断层期,需要做出充分解释,而且那时你的年纪也比现在大了几岁,你所熟悉的工作也一定有了很多变化,适应起来会很困难,到那时你该怎么办呢?”

说实话,这个问题若是没有想过,我也不敢裸辞

11年前,刚刚硕士毕业的时候,我没有积蓄,没有工作经验,没有人脉,在上海也没有住所。通过努力,在过去11年的时间里,我获得了现在的一切。辞职两年后,如果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还得重回职场,那也比11年前的境况要好很多。因为,现在的我已经有了积蓄,有工作经验,有创业经验,有人脉,有住所,有爱的人,有这些年积淀的一切。

11年前一无所有时都不怕,为什么现在却要怕了?大不了就像11年前那样重头开始做,再用11年的时间去好好工作,重新来过。为何要怕呢?

这就是在我裸辞背后的重要思维方式 - 零基思维

1、什么是零基思维?

零基思维是:拿掉既有框架,让思维回归原点,从头开始思考的思维方式。

其实这个概念最早来自财务领域。

在财务领域,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概念和方法,叫“零基预算”。意思是企业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所有支出均以零为基底,不参考过去的预算和营收水平的惯性,从根本上研究分析每项预算是否有支出的必要,以及支出数额的大小。

一般来说,每年编制预算的时候都会把去年的预算表打开,在上面修修补补,做些调整。然而零基预算却打破了这种固有的预算编制模式,它不再参考过去的预算和营收水平,而是从根本上重新考虑需要支付的每笔费用

为何会有这样一种预算制定方法?

原因其实很简单。

如果一直都是参考往年预算进行编制,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就会非常自然的如法炮制。但是,如能从零开始,就必须去思考到底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又为什么不需要?

同样,零基思考也是如此,它让我们像在一张白纸上作画那样去解决眼前的问题和困局。

在一张白纸上作画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可以去画自己想要的任何图像,而不是在既有的框架内绘画、按照老师要求绘画、或是做做简单的填色游戏。

所以,零基思维代表的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相反,它代表的是:从今往后,你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以及创造的机会。

如果缺乏这样一种思维方式裸辞前的我会是怎样想的呢?

最初我其实是这样想的:奋斗了这么多年我才混到今天这样,现在是我这些年收入水平最高的时候,一旦辞职,不但这些收入没有了,就连四金都得自己缴。折腾上一两年如果没能成功,还得灰溜溜的回到职,继续朝九晚五的生活。这样损失的便不仅是这两年的收入,还有这两年的时间,甚至是这两年我投入的资金。何必呢?还不如在职场中好好工作

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看出了前后两种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

大多数人常用的思维方式是这样的:既有一切都不能放弃,这些都是钱,都是我身份的象征,没有它们,我的日子该怎么过?别人问我要名片时我又该怎么说?家里亲戚问起我的工作和收入时,我又该怎么答?

而零基思维却是这样运作的:现在就将一切都归零,不去想损失了什么,又可惜了什么,别人说什么,应该做什么。然后从这个初始起点上开始思考这样两个关键问题:

1)我想要的生活、事业或亲密关系是怎样的?我的愿景是什么?
2)我究竟该怎样做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景?

当你去问自己这样两个问题时,就会有种神奇发现:眼前的世界忽然变大了、敞开了,你手中的力量也比以前增强了许多。

因为对零基思维的践行能让你放下肩上的担子与既往所得,轻松上阵,向着真正想去的方向前行,从而聚焦能够创造的,放下不能改变的。

相反,如果使用的是后面一种思维模式,那你就只能扛着担子、带着已有一切,向着你也许早已厌倦,也许根本就不喜欢的方向负重前行。

其实,零基思维的运用景很多,你可以在本职工作中运用这种方法,也可以在亲密关系中运用它;既用于顺境,也可用于逆境。

今天要聊的主要是两个方面:

1)如何通过主动归零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
2)在被动归零时,如何调用这种思维模式?

2、通过主动归零,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

日本著名的管理学家《经济学人》评出的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 - 大前研一就是一个有着零基思维的人。

很多人都以为大前研一是经济管理科班出身,其实不然。早年他在早稻田大学读书时,学的专业是应用化学。这个专业最大的应用方向是石油。但在大一时,大前研一读到了一篇美国学者发表的论文,论文中说,根据对目前世界能源储备的现预估,全世界的石油资源会在30年后枯竭。

大前研一深受震动,于是,他决定转而研究可以取代石油的核能。这一次的变化,后来被大前研一称作是自己的第一次归零。于是,本科毕业后,他考入了东京工业大学研究所原子核工学系。然后,又到美国留学,在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继续研究核能。

博士毕业后,他进入了日立公司,被派到日立工厂核能开发部炉心设计科。那时他的梦想是要制造由日本人自己设计的原子炉。但是,后来东京电力觉得自主开发技术过于困难,决定放弃自主研发,直接从通用电气引入技术。得知这个消息后的大前研一,在加入日立的第二年便选择了离开。那一年,他29岁。大前研一把这次改变称为自己人生的第二次归零。

后来,在谈到自己人生的两次归零时,大前研一说,尽管后来证明,不断有新的石油资源被发现,全球的石油储备一直也没有枯竭,但自己却一点儿也不后悔。

“因为这条路是我自己判断、自己选择的,知道错了,只要立刻归零再做修正就行。如果发现自己的假设是错的,重新做假设,再次出发就行了。我认为一直悔恨自己的人生,与固执于错误的假设是一样没有意义的。”

正是通过两次主动归零,大前研一最终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人生使命,并将它践行了出来。

他的第一次归零是在主动归零与被动归零之间做出的选择,如果石油真如他之前以为的那样枯竭了,大前研一面对的就是被动归零的局面。相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他选择了主动归零。而他的第二次归零则是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做出的选择,因为无法在选择的现实中实现理想,于是便选择了归零,去另一个可能实现理想的地方重头开始。

29岁,已是接近我们所说“三十而立”的年纪,在此时做出再次归零的决定其实并不容易。但大前研一却非常坚定的做了。

为什么?

因为继续在日立工作并不符合他的人生愿景

我有一位好友,认识他时是十几年前,那时我刚到一家私企做暑期实习生(读硕期间),他则刚从一家大型国企辞职,也去了那家私企做市场部工作。之前他的工资是后面这家私企的两倍,但因为想要离开体制、寻找自己的事业,他还是依然决然的选择了离开。

谁知,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他就通过业绩证明了自己的决定,成为了那家公司负责销售和市场的高级副总裁(SVP)。随后,在做SVP的几年时间里,他又带领团队公司业绩翻了几番。

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再次决定离开,开始创业。从创业开始到现在已有三年,他从一个人到现在的几十人团队,从用自己的积蓄投资到现在的A轮融资,我亲眼看着他一步步将自己的理想变成了现实,而我知道,这只是他理想的一个开端,他还有很多想要实现的事情。

在整个过程中,他一共做出过两次让周围人难以理解的辞职决定。第一次:离开国企去了工资只有一半的私企。第二次:离开SVP的高薪职位,把所有积蓄拿去创立公司。

两次都做了主动归零,而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和结果证明了一个事实:即使归零也能有所成就。

为什么?

原因其实也不复杂。只有我们在做动力很强的事情时,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然而,究竟什么事情才能激发我们的动力?

无非三点:符合天赋的、热情所在的、愿景指向的。

当这三者合而为一之时,就是动力最强之时。(以后会写文章详述)

3、被动归零

在主动归零之外,其实还有一种更为常见的情形,那就是被动归零。

2月15日上午的月度全员会上,滴滴CEO程维宣布公司将做好过冬准备,2019年会聚焦当前最重要的出行主业,继续加大安全和合规投入、提升效率,因此将对非主业进行“关停并转”,对业务重组带来的岗位重叠和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减员,整体裁员比例占到全员的15%,涉及2000人左右。

其实,裁员一事并不新鲜,一直都有,不论是经济形势良好之时,还是经济寒冬之时。即使不是大规模裁员,因跟上司处不来、工作没做好、公司合并等,都有可能成为被动归零的原因。

那么,在遇到被动归零时,我们究竟该怎样做呢?

当然是调用零基思维啦。

褚时健在51岁时担任玉溪卷烟厂厂长,将这个快要倒闭的烟厂带到了全国第一的位置,并且成立了云南红塔山集团。然而在65岁时,他被检举贪污受贿,唯一的女儿在狱中自杀,71岁时他被判无期徒刑。本以为褚时健的人生会以惨淡收,没想到在他74岁的时候,因为糖尿病被保外就医,被限制行动期间,他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反而与妻子在哀牢山种起了橙子。85岁,褚时健再次出山,“褚橙”从云南红到北京,创造了新的传奇。

74岁,早已过了我们俗称可以“东山再起”的年龄,这时整个人生被动归零,实是难以想象的巨大打击。然而,褚时健却承受住了。不仅是承受住了,他还选择从零开始,去创造人生的另一种可能,于是就有了“褚橙”的传奇。

所以,如在年轻时遇到被动归零的情形,无需自怨自艾,更不必颓废,而应把它当作一件好事,一件可以重新开始,向着自己想去方向重新出发的好事。

因为这时你又有了一张白色的纸,如果能够消除对于画不出来的恐惧,建立自信,畅想愿景,相信每个人都能画出属于自己的富有想象力的画。

4、零基思维的阻力

的确,践行零基思维并不容易,一般都会遇到三个非常强大的阻力。

1、沉没成本谬误

什么是沉没成本谬误?

你点了一份非常难吃的外卖,吃得都快哭了,但因为这是你花40元钱买的,而且还用了很长时间去等它,所以你硬是把这份外卖给吃完了,谁知下午就开始胃痛,也不知是因为这个外卖太难吃,还是因为你的心情因此受到了影响。

这就是沉没成本谬误。

沉没成本指的是过去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成本,而沉没成本谬误则是说当一个人需要做出决定的时候,不以客观评估得出的现作为参照,而是让已经完成了的,不可改变的过去投入来影响对于这个决定的判断,以及对于未来的输出。

你与男友恋爱五年,两人都觉得不太合适,三观不合,经常吵架,不论如何沟通都无济于事。然而,却又觉得如果此时分手,之前投入的感情、时间、精力就全都浪费了,还得重新去找新的恋爱对象,还不如就这样继续。于是步入了婚姻,谁知在婚姻里两人矛盾更加激烈,最终离婚。

当我们在用过去已完成了的,不可改变的过去投入去做决断的时候,就是陷入了沉没成本谬误之中。

《小王子》中有一句著名的话可以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你在你的玫瑰花上花费的时间,使得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

2、损失厌恶

按照以往惯例,每到年底你只能涨薪5%。然而这次老板却提前跟你说,今年公司绩效好,你也做得出色,所以年底不但会给你涨薪10%,还会给你额外两个月工资作为奖金。你听后非常高兴。谁知年底时,老板却跟你说,明年公司要追加投资,所以只有10%的涨薪,而那额外两个月工资的奖金则取消了。你听后觉得自己损失了两个月的工资,情绪非常低落。

其实,此时的你相比最初已多拿了5%的涨薪,但你不但不高兴,反而还难过,为什么?

因为损失厌恶。

这是由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提出的一个概念,意思是:当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会认为损失更令他们难以忍受。因此,对多数普通人而言,对于不确定的结果,必须要得到至少2倍于风险担保

由于这一心理作用的存在,我们会在做选择时十分厌恶归零,因为归零就意味着损失,而损失就意味着难以忍受。因此,我们也自然很难做出主动归零这一动作,而面对被动归零时,也常会自怨自艾,将大把时间浪费在哀叹之上。

3、缺乏自信

在我曾经不敢辞职,却又缺乏激情的一段时间里,文章前面提到的那位现在正在创业的好友跟我说过一句话,我一直都记得 - “有一天当你对自己真正有信心的时候,你就不会再怕了。”

的确如此,我是在对自己有了充分的信心之后,才终于做出了主动归零的动作,步入了极其陌生的领域,同时也开启了生命的更多可能。但如何才能拥有真正的自信呢?要做到这点绝非易事,需要时间、需要积累,也需要思维观念的转变。

践行零基思维虽然不易,但它却能带给我们重生的力量:

它让我们抛却既往的失败与挫折,仅仅聚焦于自己想要实现的愿景;它让我们放下过去的成就与辉煌,全身心的着眼于崭新旅途的创造;它让我们从仅有的一条路上走出,走向更多可能性的人生;它让我们得以重新开始、开创新局、砍掉锁链,拥有第二次机会。

在真正运用零基思维后,你会发现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创造者,可以不再受制于过去的因果,并开创自己的新世界。

最后,用克尔凯郭尔的一句话与你共勉:

人活着不是为了拖动锁链,而是为了张开双翼 。

【原文标题为《敢于裸辞,真正帮到我的是这套“零基思维”》,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25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