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小欧姐
前两天的开学季,复旦大学大一新生曾健宇上了热搜。
这位曾同学虽然年龄不大,但独立意识非常强,高中后开始自学支出规划,并打算大学里学做程序开发,赚生活费。自己挣学杂费不说,连未来大学中每个月的生活费,也向父母打下欠条,承诺以后会归还。
曾同学小小年纪就能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主动争取自立的,值得我们点赞。反观近些年来,“成年人”的世界里却出现越来越多的“巨婴”现象,他们追求没有边界的自由,厌倦身为成年人的“责任”,生理上的年龄跟心理相差巨大。
1、18岁已成年,40岁还是个孩子
有个做员工关系的HR朋友吐槽说,之前她的工作是处理公司和员工间的关系,但现在,她越来越多地是要处理员工及其家人的一大堆关系,苦不堪言。
前一阵,她们公司决定解聘一个40多岁的员工,本应该是公司和员工进行协商的事,偏偏是员工的父母每天过来解决,如果不让他们进门,就一屁股坐到公司门前的地上不起来。
没办法,她只得和员工及其父母一起谈,而那对老夫妻,代替儿子提出各种无理要求,搞得事情越来越僵。
HR朋友说,我一个30岁的人,在和一个40多岁的员工谈离职的事,每个问题却都是和他70多岁的父母商议,感觉自己像个幼儿园阿姨。
的确,在很多父母眼中,无论孩子多大年龄,他始终是个孩子,搞不定的事情自己要代为解决,犯了错,也要替孩子争取别人的包容。
前几天,安徽一个40岁男子高空抛酒瓶,差点伤到人。民警上门时,父亲说:“家里小孩子扔的,不懂事,回头会教育他的。”。
当警察得知这个“小孩”40岁时,顿时无语。
武志红在《巨婴国》中曾说:“巨婴,即成年婴儿。身体上,是成年人了,而心理发展水平,却还是婴儿水准。”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上,他们都觉得自己是宇宙的中心。
去年,有个实习生火了。
在实习的她觉得自己被周围同事忽视,所以发了个长微博,吐槽自己在公司受到的“不公待遇”,微博梗概大概是这样的:
“同事吃饭都不叫上我,我好可怜,人心冷漠啊......”
“同事买奶茶时,都不主动帮我点一份,我好可怜,人心冷漠啊......”
“作为实习生,连门卡都没有,一个人进不了门,我好可怜,人心冷漠啊......”
遇到问题就甩锅,遇到事情就抱怨,玻璃心又希望得到所有人的关注,是很多职场巨婴的通病。
2、“我们只招成年人”
世界顶级流媒体公司奈飞,在招聘新员工时,第一条原则就是:“我们只招成年人。”
成年人也好,皮实也罢,其实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遇事懂得为自己负责,懂得自己找解决办法,而不是推脱责任,抱怨指责,依赖别人。
而作为成年人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将责任和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财务自由之路》的作者博多·舍费尔曾说:我总是争取更多的责任,因为,责任就代表权力,拥有责任的人,就拥有权力。
那些把所有过错都推给别人的人,实际上,也是把权力让给了他人。
遇到一点困境,就开始抱怨:
是公司的错,公司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是领导的错,不能慧眼识珠;
是伙伴的错,总是遇到猪队友......
总之,世界都待我不公,唯独我没有任何问题。
这样的人,仿佛是将命运交到了任何一个人手上,唯独他自己没有把握。
曾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
一个男子杀了人,媒体采访他时,他说:
“我在一个破碎的家庭中长大,父亲经常喝得酩酊大醉,然后暴打母亲。我们都是靠着父亲偷来的东西生活的,所以,我从7岁就会偷东西了。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我还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巧的是,这个男子有个双胞胎哥哥,记者随即找到了他的哥哥。
结果,记者吃惊地发现,哥哥是个很有名望的律师,声誉好,受人爱戴,家庭幸福。
面对记者采访时,哥哥讲了和弟弟同样的一个故事,只是在结束时,说到:
“在常年经历这些事的情况下,我除了变成现在这样,还能变成什么样呢?”
谁的生活不是一地鸡毛,我们无法控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也无法为那些事情全部负责。
但是作为成年人,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负责。
导致我们必然命运的,并非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每件事,而是我们对这些事情的反应。
3、不做巨婴,从反思自己开始
巨婴这个词,其实很有意思。
正常的婴儿随着成长和认知提升,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但巨婴,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也更不可能靠着年龄的增大而变得成熟。
巨婴心理,可能在一个人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
吴军博士曾在《态度》一书中提到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想预测一个人长大是否能有出息,从他小时候挨过一巴掌后的反应就能够看到。
挨了巴掌后,人通常会有三种反应:
第一种,挨了一巴掌,毫不犹豫地马上扇回去,甚至家长帮着一起扇,这样的人,遇事永远觉得错的是别人,长大了也容易我行我素,推脱责任。
第二类人,被扇一巴掌后,立马认怂,捂着脸走开,下次会绕开打了他的那个人。
而第三类人,被打了,会先冷静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被扇,是真的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吗,那怎么改,如果想过之后,自己被打确实只是因为对方是个混蛋,那该找谁解决这件事。
吴军说,这三种不同反应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人生命运。
小时候,考试成绩不好,第一类人可能会责怪老师出题难,甚至撕了卷子;第二类人,可能从此就厌恶学习,甚至直接放弃这门功课;而第三类人,总希望找出自己为什么学不好的原因,不断改进。
长大后,在工作中、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巴掌”,但你对这些“巴掌”的反应和处理方式,却和小时候基本一样。
年龄不会让一个巨婴成长,唯有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开始从自身找原因时,才是改变的开始。
当一个人开始心平气和地面对现状,开始不再抱怨而是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开始承担起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的责任时,才是他从渐渐开始长大的一天。
开头说的曾同学,虽然很多网友都在质疑他的父母是不是太狠心,给孩子太大压力。但我想,能有这样独立意识、为自己负责,即便在未来的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父母也会放心让他自己面对和解决。
穷养富养,都不如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自立的人,来得重要。
最好的呵护,不是让孩子一辈子在父母的羽翼下得到保护,而是从小教育他该如何正确应对生活中的“一巴掌”。
正如著名作家小霍丁·卡特所说:“我们希望有两份永久的遗产能够留给我们的孩子,一个是根,另一个是翅膀。”
我们经常说,要戒掉玻璃心,要停止抱怨,其实,这些行为的背后,都是一个人总把自己当孩子的心理在起作用。
这时,我们不妨学学这个18岁的少年,如何做一个成年人。
- 作者:小欧姐。MBA智库专栏作者,资深猎头顾问,曾任500强HR,累计沟通上万名职业经理人。和你一起吐槽职场奇葩事,学习大咖成长史,公众号:小欧姐微职场(ID:xiaooujiewzc)。本文由MBA智库(Mbalib)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
- 图片:图虫创意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