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你肯定听过,挣钱的眼光要长远。
听起来相当鸡汤有木有?
这种道理当然谁都懂,不要短视、不要太过追求眼前利益、不要挣太多“容易钱”,说起来轻轻松松毫不费力。
可当你真的可以用某种资源快速挣钱时,会发现,它实现起来的难度指数5星级。
因为人的本性,都想走那条容易的路。
01
我在B站上关注了一位视频Up主,他最近聊到自己已辞职全职做视频时,有件事我特别感慨。
他说,粉丝暴涨后,接广告恰饭其实来钱非常快,但他不想违背当初拍视频的初衷,只选择符合他要求的推广。偏偏他要求很高,这就导致恰不到合适的饭,只好辞职开了家公司,代理销售国外的起泡酒以开拓新的收入渠道。
这位Up主,我从他20万粉丝不到时就关注了,眼看他以惊人的速度在不到一年内拥有了200多万粉丝。
你知道,在“粉丝经济”时代,如此多的粉丝量意味着只要靠广告这一条路,收入就足以超过99%以上的上班族。
曾看过一位自媒体人的帖子,他妈妈知道他收入后,非常惊讶,忍不住说了句:“你现在挣钱怎么这么容易啊?以前整天加班才那么一点。”
而那位坐拥200多万粉丝的视频Up主选择了一条特别难走的路:垫资几百万,开网店代理卖酒,据说利润还不高。
可谓舍近求远。
人骨子里的趋利属性,会让你每一次的拒绝都格外心碎,尤其面对金钱诱惑时。
王尔德的这句话经久不衰:除了诱惑,我什么都可以抗拒。
我一位36岁时加入创业团队的前同事说,当初选择时最大的困难,不是预测风口啊红利趋势啊什么的,而是如何说服自己舍弃已有的一切,不错的Title、不错的薪水、不错的公司环境。
这种感觉恐怕很多人都懂。
我明明已经爬到这一步了,怎么可以重头开始?
我明明付出这么多了,怎么可以切换跑道?
我明明薪资已经不错了,怎么可以随便放弃?
当你依赖某个资源时,它会阻碍你的前进步伐。“厌恶损失”的心态往往将你紧紧捆绑在当前。
久而久之,我们被套牢在眼前这条路上。
02
在投资中,有个常见的策略叫“落袋为安”。
意思也很好懂,再多的账面财富,只有兑现后放在自己口袋里才安心。
听起来合情合理对吧?
但这种做法,很有可能让你错失更大的财富。
上世纪80年代开始,福建莆田的鞋厂代工了大量的世界知名运动品牌。Nike、Adidas、Puma等,但凡你能说得上牌子的运动鞋,几乎都能找到。
莆田鞋业的生产链那时已经比较完整,加上制鞋的技术没太多含金量,高仿鞋一度卖到脱销,再随着网店蓬勃发展,许多代工厂老板发了财。
2011年,阿里宣布有1100家供应商涉嫌欺诈,其中多数为莆田供应商,公司内部先后近100多位员工被认为应负直接责任。阿里这一清查举动,将莆田高仿鞋推上风口浪尖。
估计你会问, 代工厂有很好的制鞋技术呀,为什么不生产自己的品牌呢?
因为做品牌和做鞋子,压根是两个次元的事情。
一个品牌,涉及到产品理念、设计、宣传、形象落地、推广等因素,需要考虑差异化和运营策略,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做仿鞋就简单粗暴得多。
按照版型做就完事了,做好一批卖出一批。更致命的是,它侵犯了品牌的商标权,是违法行为。
做品牌:投入高、回报周期长,但含金量高,半衰期长。
做仿鞋:投入低、回报周期短,但含金量很低,半衰期短。
可惜多数人,眼光只放在前半句。
宁可在法律红线下挣小钱,不愿付出成本、时间、精力,抬起头挣大钱。
福建部分转型做品牌的鞋厂,如今不少已在鞋业行业中站稳脚跟。而许多做高仿的工厂或作坊,几十年过去,仍然只能在灰色产业中挣点儿小钱。
曾国潘在家书中写道:须有宁拙勿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最常见的莫过于两点:
1、将资源快速折现。比如手里有平台资源,就单纯以消耗资源为代价获得利益,不去考虑其他出路,时间一久,产生依赖。
2、在门槛过低的行业中。不少人一想到兼职或副业,就想到开专车、送外卖。诚然,劳动无贵贱,可必须要说,门槛过低的事很难让你产生核心竞争力。
抵得住诱惑的人,他们懂得用一砖一瓦铸造起坚固的围墙,而不是拿砖换钱。
03
几年前,我朋友公司合作的一家银行到他们那推广企业员工消费贷款。办理的时候,其中一位工作人员顺便推起银行理财产品。
她看到朋友有些犹豫,估计是想尽快促成这单业务,脱口而出:
“你公司的谁谁前阵子都在我这买了XX万呢。”
她口中的谁谁,正好是某位副总,而且当时还有不少同事在场。被副总得知后非常恼火,拿起电话就投诉了她。
随意透露客户投资情况,还是在客户所在企业,谁还敢找她买产品?还差点儿连累到所在银行与公司的其他合作。
对现代人来说,挣钱当然是头等大事。
可一旦太想赚钱,就会心急;一心急,就会为了蝇头小利忽视职业操守,甚至走错路。
倒是长线布局的人,往往笑到最后。
1995年成立的亚马逊,作为美国最大的一家网络电子商务公司,市值近9000亿美元。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亚马逊在创业的前20年,处于连续亏损状态。
创始人贝索斯从一开始追求的就不是单纯的赢收,不追随华尔街的衡量标准。长达20年里,他始终放眼于长远目标。
贝索斯多次主动尝试,经历了无数小失败,最后换来大胜利。
假如一个追求短期回报的人,他会愿意亏损20年吗?
不会。
一叶障目下, 只会想抓牢今天的三瓜两枣,从而失去了长期战略和宝贵机会。
04
如果你认真观察,不难发现,真正的聪明人最常用的是“笨方法”。
操作普通、默默无闻,可突然有一天,展示出的成果让所有人惊讶于他的积淀。
钱钟书先生是公认的聪明人,记忆力特强,传说过目不忘。他1929年考入清华后定下的小目标是:横扫清华图书馆。
就是这么一个聪明人,他是怎么看书呢?
做笔记。
而且一本书读很多遍,不断添补笔记。他的笔记本是普通笔记本的4倍厚,上面密密麻麻中英合并。把书读完后,他就送人,只留厚厚的笔记。
看似笨拙的方式,正是钱钟书先生如此“聪明”的原因。
这年头许多人喜欢问捷径,可真正的捷径,其实就是不走捷径。
我们知道,华为的芯片近几年是个热议话题。实际上,华为从15年前就开始研究芯片了,只是当时关注的人不多。
芯片研究每年需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华为把研究经费的40%都投入其中。
这事看起来完全吃力不讨好。
可偏偏就是这样的“笨功夫”,在危机来临时,让华为从容地抵挡住了别人眼中的灭顶之灾。
所以,太容易走的路、太容易挣到的钱,表面上能让你小有所成,战线拉长后,此时吃到手的一兵一卒反而让你错判整个战局。
想要品尝到果实的甜美,请踏踏实实地经历春夏秋冬。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