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疫情在家,每天工作7小时,你适合自由职业吗?

这几年随着“零工经济”的流行,越来越多人开始向往起自由职业

每天睡到自然醒,时间随意支配,没有束缚地做喜欢或擅长的事情,在家SOHO轻松赚钱,想浪就浪,想玩就玩,听起来就是人生家。

这次的疫情,让成千上万的人体验了一把自由职业。

结果呢,相当魔幻的一幕发生了:

曾经有多咬牙切齿地说不想上班,如今就有多哭着喊着想去上班,不少人已经对自由职业再也爱不起来了。

前几天临公子在微博上刷到一个灵魂问题:

下方的留言,可以说很真实了:

“先是春节闲了十来天,接着公司说在家远程办公,坐息都乱套了……再不去公司上班我怕是要废了。”我前同事在群里,也颇有些郁闷地说。

嗯,她年前还说,最理想职业就是自由职业

我觉得这其实挺好的,一突如其来的的“假期”让很多人认清了现实——

自由对多数人来说,并没有想象中值钱;而多数人,并不适合自由职业。

01

前几天我在文章里说,疫情在家期间,我平均每日工作只有7-8小时,好几年没享受这么松弛的节奏了。许多人很惊讶:那你平时是什么态?

我简单说下吧。

  • 白天:本职上班+碎片化处理些琐碎的公众号事务,收集素材等。
  • 晚上:晚饭后小睡15-20分钟回个血,然后开始写作1.5-2小时。休息一会洗个澡,检查修改明天要推送的内容。
  • 周末:完整的大块时间肯定不能浪费呀,赶紧码字。其他时间处理运营、商务等。

三年下来,临公子已习惯每天工作13-15小时。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光,就是开点儿轻音乐、泡上红茶码码字。

突然在家办公,确实兴奋。

兴奋之处是比之前有了更多空余时间。没有理干扰,专注工作的完成度比原先碎片化更高,思考性的东西也在增加。

说出来可能有些欠打。我原本就属于工作型的人(甚至有朋友给我微信备注是电影里的那个“阿丽塔”-_-),番茄钟的默认25分钟,在我这基本不够用,只能当做普通记时器。我一个工作时段少则50分钟,多则90分钟。

在家工作,同样如此。

每天几点起床、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

适不适合自由职业其实放个假就知道了。

我周围羡慕自由职业的多数是年轻人。年长些的,聊到这话题通常会意味深长地摇摇头:“估计上班更踏实。”

上班时毕竟节制,有人安排任务、有人监督、有人考核,一旦把主动权拿回来,很多人只会用来熬夜刷剧、再睡到地老天荒。

上班时你觉得各种负担,可不上班时才发现,逃离职后的负担更重,分分钟能把日子过废。

这才是真相:

你想要的“自由”,只是好吃懒做地放纵自我;你追求的“自由职业”,只是随心所欲就能挣钱。

02

讲两个真实的自由职业案例吧。

一个是我前同事,小南。

他的软件小公司目前接些外包开发项目,以及一些系统代维。IT码农多数是夜猫子,小南通常睡到中午,午饭后开始工作,直到凌晨3点左右。

零零总总,一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

没有特别的休息时间,反正小团队是自己的,随时可以休息。当然,客户一个信息也要随时切换到工作模式。

另一个,是我做咨询顾问的朋友T先生。

半自由职业态大概2年。他是创业公司合作人,虽然有办公室,但大部分都在家办公,本职每天3-5小时,自由时间主要用在:

聊到自由职业时,他们都有两个共识。

首先,自律是自由的大前提。谁不知道在家躺着舒服啊?可很多自由职业者,就是因为太舒服了导致工作动力丧失,混吃等死好一阵子,只好又重新找工作乖乖上班。

严守工作纪律,才可能在宽松的环境下把一切经营好。

其次,自由职业特别看中输出结果。没人约束你,没人监督你,做出什么样全靠自己控制。因此你必须确保,成果有人买单,还要让客户对你有信赖感。

个例子。

你说好下周一交付版本,交付前突然发现有Bug,如果你是员工,你可能还会和上司讨价还价:“哎呀Bug怕是改不完,多给我几天吧。”

大不了就扣KPI绩效嘛。

但自由职业者,没法这么说啊。

你必须按时、按质量要求交付对应产品。一旦给客户留下“不靠谱”的印象,你自己都会坐立不安,担心以后他还会不会找你。

正如卢梭所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中。”

这些焦虑和压力,是自由的B面。

03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零工经济”让很多人开始尝试传统雇佣关系以外的工作模式。

《2018美国的零工经济》报告显示,几乎1/4的美国成年人在零工经济中赚钱,“零工” 工人占美国劳动力的 34%,到2020年将增长至43%。

那么,什么样的人适合自由职业

第一,有一定专业底子。

顶级电商主播李佳琦,初期开始主播的契机是他在机构举办的“BA网红化”活动中脱颖而出。

而眼下同样有一种趋势:专业人员的“自由工作化”。

本质上,你依然是对外输入价值、客户依然是为专业人员提供的服务买单,只不过原先是找企业(to B),现在是找个人(to C)。

所有工作的目的都是创造价值,这点永远不会改变。

顺便说下,我经常听到有人说“我认识谁谁,做了自由职业后收入挺不错”。

咳,错误归因啦。

他们往往不是成为自由职业者之后收入变得不错,而是做到一定专业度,收入不错+稳定后,才启动自由职业。

第二,有足够的风险意识

自由职业者通常需要拥有3份以上收入。我曾在作家“人神共奋”公众号曾看到一个回复:

“人神共奋”说,自己现在6成收入来源于一大一小两个公众号,3成收入来源于投资,1成是稿费及其他授权费用

很典型的"ABZ"收入模式(即主业+副业+资产收入)。

自由职业者如果只有1份主动收入,本质上和上班拿工资一样的,甚至风险比上班族更高。

第三,有储备积蓄。

支撑“自由”的是什么?

质基础。

《自由职业者圣经》的作者Sara Horowitz曾表达过一个观点:

一个人需要有财务缓冲来度过工作的低潮期。

你必须能够从每个月的薪水中保留一定比例来支付你的税务、健康与人寿保险、假期和退休储蓄低估雇主从你的薪水或保险扣除的费用、是“给人带来后果最大的事物。”

所以首先,需要做好最坏打算,比如连续几个月0收入时,你至少有一定积蓄生存下去。

04

最后我想说,“自由”并不算褒义词,它只是个中性词。

一方面,这几年临公子兼职码字接触了不少自由职业者。对比熟悉的上班族群体,平心而论,多数人的能力水平、收入结构自律情况,很难匹配想要的自由。

另一方面,背靠平台,不见得都是束缚;单打独斗,不见得尽是自由。

你如果在公司攒能耐、攒资历,拿出“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的劲头,年收入可能也不错。目力所及,我周围那些善待本职的打工者,其实过得都不至于太差。

做到分内事的同时,如果你多用心些,运气好些,往往还会衍生出其他职业可能性。

对普通人来说,在现有环境中寻找自由度,并利用它做更多有益的事,或许是更适合的选择。

别迷信自由职业表面的繁花似锦。

没有一份自由能唾手可得,没有一份职业能轻松躺赚。

就像巴菲特在大学演讲中说的那个“黄金法则”: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22 +1
临公子

微信公众号:临公子的后花园(ID:hi-lingongzi)这是个工作、理财和自我修炼的公众号.我是临公子,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秋成社区签约作者,一枚不正经的工科产品汪。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1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写的不错

2020-02-20 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