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我花9000块,只开心了3分钟”:为什么总捂不住我们的钱包?

“真特么太魔性了,我莫名其妙买了10包麦片。"

我同事看了一电商直播,原本呢,只是刷手机时好奇点进去看看,没想到半个小时后买了10包代餐麦片。

第二天就后悔了。

她说,上一次吃麦片是十几年前,还是类似麦乳精的小包装。自己也没早餐吃麦片的习惯,估计只能放办公室当零食了。

微博上看到一句话:工作3年,我终于不是一无所有了,而是负债累累。

一份报告显示:

90后已成为网主力军,在购买一些如手机之类的昂贵商品时,有76%的人会选择分期付款

坦白讲,分期付款或负债本身并无不妥,它们不过是一个工具,但在不同人手里却发挥着完全不同的效果。

何况消费套路与时俱进,本来我们是为了省钱去网购,结果一打开App,各种套路撩得人蠢蠢欲动,反而花了更多钱。

01、被洗脑式消费

你有没发现,周围只要有2,3个人和你说,某某东西很不错诶,你的钱包就开始按捺不住了?

哪怕你不需要

进了直播间,那更是一场大型意志力考验现场。

我朋友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看直播时,面对主播大功率持续输出的养生壶介绍,心理防线节节败退的感受。

大概就10分钟吧,她就开始心动了:

“我和你们讲,我分享给身边朋友,他们几乎每个人都说'哇~太实用了吧'!”
“放在办公室,你心情都会变更好,心情变好就更有动力上班,有动力挣更多钱对不对?!”
“太超值了,太划算了……”

几个循环下来,她只觉得魔音绕耳。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戈培尔效应”。大意是,不管说的是什么,重复了100次后就会成为真理。

洗脑式促销下,你开始相信:

它好像真的很超值诶(虽然20多种功能我都用不到);
它好像真的是我需要的诶(我只想买个烧热水的东西);
它好像真的能让人看了心情变好,变成挣钱的动力诶(汝闻,人言否?)。

于是这手啊,就控制不住地点了“立即购买”按键。

洗脑式促销最大的魔性,是它不仅营造出热火朝天的消费环境,还能同时带动一拨人的情绪,让你进入群体模式。

如《乌合之众》中所说:人一旦进入了群体,他的性质就会发生了变化,他就不再是一个“人”了,而变成了一个“群体中的人”。

看到别人都在买买买,你能无动于衷?

必须跟着掏钱包嘛。

02、厌恶损失消费

我一位女性朋友说,她一看到“限量版”、“联名款”等字眼就毫无招架之力,总觉得以稀为贵,赶紧抢哇。

更夸张的一次,她想买个2,3千的腿部按摩仪,碰到按摩椅直播间里送大额抵用券,看着主播开始倒计时:只剩20个啦……好,还有6个……天呐只剩最后一个……

她脑子一热,买下了近9千元的按摩椅。没几分钟回过神来,忙着申请退款。

我们问,你当初咋想的?

朋友哭丧着脸说,就看机会难得嘛,而且错过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说:我们天生就对“损失”更加敏感,为了避免损失或找回损失,我们会变得冒险。

卡尼曼曾做过一个实验。

他对一群试验对象说,我向上抛出一枚硬币,正面落地,你就100美元;背面落地,你就输100美元,要不要玩一把?

大部分人拒绝了。

因为失去100美元的恐惧,远比得到100美元的欲望强烈得多。

“厌恶损失型”消费中,我对以下2种感触颇深。

1、定金预购

定金预购这活动没毛病,怨我对沉没成本的执念。

比如买收纳盒,我付了20块定金,结果看到价格比它更便宜的商品,第一反应居然是:

算了定金都付了,还是等着付尾款吧……

万一碰上定金翻倍,那更把人吃得死死的。就算你后来不想买,可舍不得这“20抵40”的定金,行吧行吧,买吧。

2、加价换购

你买了500块商品,拥有一个花9.9元换购价值50块钱商品的机会,你买不买?

耳边很可能传来某个声音:兄弟这机会来之不易,你要好好珍惜。

于是家里马上又多了一件不需要的垃圾。

更丧心病狂的换购plus版,是加价换福袋。

比如满500元,你可以花19.9元换购一个福袋,里面有3件随机正品。我买过一次,兴高采烈地打开换购来的福袋,原地安静3秒钟:

一双荧光绿高邦袜,

一条饱和度诡异的紫色围巾,

一个镶嵌着大颗廉价水钻的化妆包。

自己买的换购福袋,还能怎么办?只能流泪原谅它。

说白了,福袋里的东西不少是囤积or滞销商品,商家充分利用“厌恶损失”+“好奇心”这两点快速脱手。

买的时候,你以为不买你就亏了。

最后才发现,你买了才叫真亏。

03、伪刚需消费

公众号一位30+岁的读者,她和老公都是三线城市公务员

前阵子她问我有没有什么开源的方法,颇为苦恼地说:

收入实在太低了,单位性质又没办法兼职。消费却一年比一年高,小孩子要买的玩具、绘本、辅导班好贵啊,我现在一想到就失眠。”

满满的焦虑感扑面而来。

客观地说,夫妻都是公务员,意味着收入不会比多数人差,至少高于平均水平。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一些支出属于“刚需支出”、以为它们无法缩减,其实依然有办法适度减少。

就像刚才说的,孩子的玩具和绘本。

我周围不少朋友,自己的吃穿用度可以千省万省,但把孩子的一切开销均视为刚需。

“女儿班上很多同学都报了兴趣班。”
“儿子说想参加那个夏令营。”
“听说某某营养品对小孩脑部发育有帮助。”

无形中,把育儿消费放入一个封闭的“心里账户”。

同样1000块钱,给自己买几件衣服都觉得心疼,可给孩子报4节兴趣课,二话不说马上付款

天下父母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但它容易造成跟风消费

只不过把“别人要有的,我也要有”,变成了“别家小孩有的,我家小孩也要有”。

每一笔开支都应重新审视,每一类消费都应量力而行。

04

要问我这几年对消费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有3点:

第一,明确自己需要什么,将避免大量浪费。

第二,尽量让自己忙碌充实些。人一不生产,就会想消费。

第三,合理负债不是洪水猛兽,但如果你无力控制消费欲,建议关闭花呗、信用卡渠道

契诃夫说,在第一幕出现的枪,在第三幕必然会发射。

这句话改改也成立:

你今天花钱的姿势,必然会影响你未来1年,甚至3年的生活态。

无论你挣多少钱,无论你是什么身份,学会规划金钱,通过消费让自己往好的方向生长,这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所以,不妨从今天起,定期看看记账清单中的现金流,该攒钱的攒钱,该砍支出的砍支出。

最后你会发现,有能力掌控金钱的人,才有能力掌控人生,这份体验,别有洞天。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7 +1
临公子

微信公众号:临公子的后花园(ID:hi-lingongzi)这是个工作、理财和自我修炼的公众号.我是临公子,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秋成社区签约作者,一枚不正经的工科产品汪。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1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财务计划

2020-02-22 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