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985毕业面对“史上最惨求职季”:最可怕的是,你还以为读书无用

01

最近,豆瓣上一个叫“985引进计划”的小组火到出圈,短短1个多月,组内已聚集超过5万人。

解释下这个组名。

页面上的说明是“985/211失学失业者的新校园,分享失败故事,讨论如何脱困”,给毕业于以985为代表的优秀大学,但学习或工作上不太如意的同学一个聚集交流之地。

当然,有些自嘲的味道。

有人可能觉得,985大学的都叫废物,这也太无病呻吟了吧?

我翻了下,还真不是。大家各有各的难处与无奈。

比如,TOP3大学的硕士,好不容易拿到一个offer,才3个月就被辞退了。应届生身份没了,选调生没法考,好的坑位被占得差不多了,申请博士理想

比如,有的人毕业两年都没找到理想工作,想再读书已发现难上加难,焦虑到整夜失眠;

比如,研究生选了冷门专业,加上今年大环境问题,导致对口人才需求量极少,勉强找了一份3000+月薪的工作。

有篇热帖特别有意思,总结了985学生陷入困境的共同特点,自称是“小镇做题家”:

评论区里得到不少赞同。

有人表示,家境好的同学真的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资源,此外,普通工薪家庭,其实也没有信息渠道和长辈意见,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很多因素,并不是个人可以改变的。

原本以为拿到顶尖学府文凭是终点,毕业后才察觉,那不过是一个起点。而面对不如意的起点,难免心生感叹,许多人也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985都找不到工作,读书还有啥意义?”

02

其实,就在前几周,也有一位名校毕业的硕士读者问过我同样问题。

今年经济理想,同时874万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创下新高,但1/3的校招企业缩减了招聘需求,外加不少企业裁员倒闭,年轻求职者的第一站,就猝不及防地迎来了hard模式。

“还有比我们运气更背的吗?”很多毕业生无奈沮丧地说。

聊现实没啥用,因为已经摆在眼前了。

所以首先,我想聊聊关于应对的心态。

禅宗的法典“信心铭”里有8个字: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什么意思呢?大意是说呀,要着眼当前,顺其自然,不要有顺逆之心。你一生中并没有什么坏日子,都是正常的日子。

我有一任上司,公司内部合并,有阵子他是部门经理&技术总监&商务&行政&HR,从出去谈项目报价到用什么架构,再到发帖招人,形形色色的麻烦事,每天像陀螺一样忙到飞起。

有一次我和他出差,1个半小时动车他几乎手机铃声没断过,要不就忙着用手机发材料。快到站前几分钟,我说,你真是太强了,这种日子估计没几个人能扛得住。

他笑着说:“之前也很忙,只不过现在更忙了些。这就是日常啊,我就是要处理这些麻烦事的嘛。”

对他来说,日子就是如此,谈不上好坏,反正都要面对和处理。

我是福建人,有句歌词耳熟能详:

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
有时起,有时落。
好运,歹运,总嘛要照起工来行。

今天找不到工作,明天可能创业后扶摇直上;今天拿到好offer,明天可能公司就要裁员倒闭了。

著名互联网人梁宁曾举例,有两个同班同学,2010年毕业时,一个选择加入了腾讯,一个加入报社。结局大家都能猜出来,几年后选择腾讯的那位同学年薪百万,猎头拼命想挖他,而去报社的同学所在的报社停刊了,产业夕阳,必须重头再来。

所以说,没必要过早定义什么“高开低走”,未来诸多变数,尚未可知。

03

其次,没必要过分自卑。

985引进计划”小组里不少留言,认为自己来自农村,传说中的寒门学子,资源和视野有限。

我认真看了看,还有说后悔学商科的,后悔学文科的,后悔选了电子的,后悔做食科的等等。

许多组员已经是毕业生,如果说,初入大学时因为同龄人的物质差距而感到自卑还可理解,4年甚至7年过去了,还在纠结这个问题,并认为它是造成找不到理想工作的主因,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是现实的交易场所。

你能拿多少钱,是由用人方对你未来价值的预估、以及取代你的成本决定的。同时还有一些人才供需等环境影响。

没找到理想工作,有可能是个人问题,有可能是岗位匹配度问题,也有可能是企业用人等问题。但人么,越缺少什么就越在意什么,潜意识认为“我就是没有资源,才混不好”。

导致自卑持续发酵。

何况,我一直觉得“小镇做题家”挺值得敬佩的。

从小镇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宝贵的教育资源,来到大城市奋斗打拼,胼手胝足地让自己和家人未来生活得更好。

这不就是教育的重要价值之一吗?

04

再看开篇的那个问题,“985都找不到工作,读书还有啥意义?”

读书的核心作用,是增加概率

为什么那么多家长买学区房
为什么父母总是力所能及提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为什么从小到大都有人和你说要好好读书?

对普通人来说,读书是为数不多彻底改变命运的方法。而上好大学,未来有一份好工作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考研辅导名师张雪峰在一档节目上说了一段话:“在中国几乎所有500强企业都告诉你学历不重要,可他们不会去齐齐哈尔大学招聘。”

为什么大企业都喜欢去985、211大学校招?

不是说双非院校就不好,而是从概率上看,名校出现优秀学生的概率会相对高,直接去名校招生,自然是更好的性价比之选。

除了被扭曲的读书无用论,不少网友评论说“985废引进计划”和“小镇做题家”背后折射了教育、贫富阶级等深刻社会问题,还有衍生至如何从小培养健全人格等探讨。

咳,过分放大话题啦。

多数情况,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一挥手就上升到某个宏大主题,看似洋洋洒洒,实则没啥用处。

比如说,“小镇做题家”缺乏社会资源

这点不假,但就算别人有家庭资源安排了好工作,也不影响自己靠实力拿offer对吧。

比如说,冷门专业不好找工作。

这点也经常存在。我以前有位同事是985大学环境工程毕业,找不到对口工作,然后从互联网公司的商务助理开始,做到项目经理

如果你的大学、你的专业找不到对口工作,说明专业供给过剩,你没有资格按照自己预期去挑选工作,而是要反过来想,什么样的工作需要你,你就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我再说句大实话。

大部分情况下,你大学的专业和你未来的工作没什么直接关系。

大学最重要的是学习“学习的方法”,你的学习能力比别人强,以后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会是一个强大的学习机器,表面的专业,反而是其次。

05

“985废引进计划”小组,其实在我看来,它只是个消化负面情绪的地方,主旋律依然是积极、共鸣和暖意。

这估计能给许多同样困境的人一些力量。

史蒂芬·柯维写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被誉为美国企业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圣经”,自1989年问世至今,曾高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长达7年之久。作者史蒂芬·柯维更是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25 位最有影响力的美国人之一”。

书中在7个习惯中,排名No.1的是“积极主动”。

它可以说是万能钥匙般的存在,同样适用于一时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年轻人。

先看什么叫积极。

熟悉阿里巴巴发展历史的人可能知道,初期它的情势并不好。阿里巴巴刚创立的前3年,一分钱都没赚,员工都很沮丧地觉得,这公司估计就这德性了。

尽管如此,马云依然乐观地想着:“这一切马上都会过去,这是老天在考验我呢,老天还真是照顾我。”

乐观,是优秀的人身上几乎都具备的宝贵品质

很多悲观的人相信宿命论那套,似乎所有结果都是注定的。

譬如,先天决定论。很多人觉得农村出身就天生有这样那样的弊端,穷人家的孩子改变阶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譬如,环境影响论。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就会被染成同样的什么颜色,根本无力改变。

总归一摊手:“很多事情我也没办法。”

大兄弟,你就算不能实现所谓的超越阶级,努力也能往前追一些啊,挣得多一些啊,过得好一些啊,你想方设法地在大城市扎根,拥有自己的小房子,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何尝不是一种奋斗的幸福

就像弗兰克尔在《追寻生命的意义》所说:

人类最后的自由,在已给定的环境下选择态度的自由。环境可能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唯有改变自己的态度。

再看什么叫主动。

多问自己“我可以做些什么”。

我之前在产品经理社区认识的一位同行朋友,出身农村,高考时想得比较单纯就报了农学专业,毕业时发现对口工作实在不多,勉强找到一份食品公司的工作。一边自学写代码,学PS,学产品设计,学项目管理,后来发现互联网产品经理是个不错的转行方向。

工作两年后,顺利转行至上市公司产品岗。

问题摆在眼前,单想是没用的,必须做些什么才能解决问题。

今年经济确实不尽如人意,但越是这种时候,我越欣赏松下幸之助的一句话:商业没有所谓的景气不景气,无论情况如何,非赚钱不可。

工作也是如此。

不管你是不是985大学毕业,不管你什么专业,不管什么背景,非得找到工作不可。大不了辛苦些,暂时挣得少些,先让自己上跑道了再考虑弯道超车。

一个人如果没这种信念,很难走远,因为永远都有不景气的预言和不顺心的因素。

不管你从事哪个行业,只要做得比同行好,大概率就有钱赚。

所以说呐,少去关心大话题,专注于眼下自己的小事,会踏实从容得多。希望我们能拥有这份定力和务实,把景气掌握在自己手上。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8 +1
临公子

微信公众号:临公子的后花园(ID:hi-lingongzi)这是个工作、理财和自我修炼的公众号.我是临公子,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秋成社区签约作者,一枚不正经的工科产品汪。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