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难过。珠三角大批台资、港资工厂在春节前倒闭,有的甚至是欠债出逃。与此同时,珠三角上万港资企业也面临撤并。
2007年以来,出口退税下降、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以及劳动力、土地、环保等成本上升,内地的营商环境不如以前了。如此倒闭风波是否将伤害整个珠三角产业?据知情人士透露,自2007年多项贸易政策出台以来,政府担心冲得太急,今年将有所放缓。
用工成本激增
2007年底,珠三角的劳资关系日趋紧张。
“最近协会在处理局部停工问题。”深圳台商协会会长黄明智告诉记者。据了解,在珠三角缺工严重的东莞、深圳等地,工人罢工、老板关厂的事件频出,有时一天就有三四起。
这是由于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工厂与员工要签订新的劳动合同,但是工厂要给员工过去两年的工资差额补偿、加班费补偿等,对于具体的补偿问题双方发生矛盾。
“这笔补偿款很庞大,不少企业可能拿不出来。”一位在东莞办玩具厂的港商告诉记者,因为之前90%的工厂给员工的加班费达不到法定的数额。他有一个朋友在深圳龙岗区办眼镜厂,有2000个工人,这次涉及的赔偿款高达2000多万元。
由于赔偿问题,这家眼镜厂有超过一半的工人没有签订新的合同,部分已经签订的合同是因为双方定了一个都能接受的补偿方案,如在原来的基础上打8折。而不少东莞工厂采取的方式是按兵不动,不签合同。
但工厂不与员工签合同的后果很严重。上述眼镜厂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7月份,现在不与员工签合同,春节后就怕招不到工人,不但订单做不了,到时候还要赔钱给客户。而近几年,珠三角的用工缺口不断扩大,很多小工厂由于招不到人而被迫关闭。
“现在有些企业不愿意搬迁去新的地方,主要是怕员工要求结算、补偿。”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深圳观澜宝德玩具厂的薛小伟厂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工厂除了给员工工资外,还要交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平均每人每月200元左右,一年就2400元,一个上万人的工厂一年光这笔费用就要几千万元。在此之前,企业一般只给员工发工资,仅给少部分管理人员买保险。
但是现在工厂给员工交的社保,员工并不一定能享受。“由于目前我国社保在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之间不能迁移,外来工的流动性有很大,所以现在社保局排得最长的队是退社保的。”薛小伟告诉记者。
台资、港资工厂大量关闭
珠三角的大批台资、港资工厂没有撑过年关。黄明智说,最近一两个月以来,深圳台商协会龙岗分会处理会员倒闭的实例大幅增加,其中有不少是恶意关闭。
据记者了解,在珠三角的台资工厂有近一半是来料加工,集中在电子、轻工行业,并以外销为主,因此2007年我国政策调整以及其他各种成本上升对它们造成很大的压力。近一年来广东已经有近1000家鞋厂关门,而很大部分是台资工厂。
上述港商告诉记者,不少中小港资工厂已经倒闭。而香港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梁百忍就预言,未来两年将有数万港资企业面临生死攸关的抉择。
现在整个珠三角工厂的隐性倒闭潮已经出现。据了解,深圳近一年来倒闭的“三来一补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数量在千家以上,仅龙岗区就超过300家。还有更多的企业是,不再大量接订单,用工也减少了近一半,小规模运作来观望政策以及贸易环境的变化;也有企业不再接订单,准备做完手头的生意就走。
业内人士预测,在过完春节两三个月之后,可能会显性地出现工厂关闭风潮。年前大批企业隐性地缩小规模或不接单,年后可能会出现大量企业关门。
“而在一批大企业倒闭之后,第二批是依附于大企业的小供应商,这波倒闭潮可能会在第二季度出现。”一位业内人士说。
“中国制造”模式要提升
“商务部注意到了这种情况发生,传统的、低技术含量的外资工厂在扩大产能时没有留在广东,而是去了成本更低的内陆地区或者东南亚国家。”商务部政策司司长柴海涛告诉记者,在去年我国各项政策出台,以及土地、环保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台资、港资企业认为内地的营商环境没有以前好了,选择离开是正常的。
但是他认为,“从中国的综合投资环境以及巨大的潜在市场来看,外资不会大规模撤走。”
同时柴海涛进一步分析,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国,在这个高点上,再依靠以往的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等维持的低附加值加工模式,已经不具有可持续性了。因此,政府加强了对企业在环保、劳动力、土地利用率等方面的要求。
“目前政府多次调研后已经形成一个认识,政策调整要考虑到大多数企业的情况,要循序渐进,给企业一个适应过程。”广东省外经贸厅加工贸易处处长汪涛告诉记者。
还有业内人士分析,由于今年美国次级债危机进一步扩大,使我国贸易环境变差,今年政府对于外贸的口径已经发生变化,不再提减顺差,而是要防止外贸大起大落。而对于珠三角以外销为主的工厂来说,政府在相关政策上可能也会有所放松。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