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诺奖得主斯蒂格利茨:中国的出口模式不可持续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2010年会3月20-22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是 “中国与世界经济:增长·调整·合作”,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2010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的出口模式不可持续,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十一五”规划中有所体现,但目前进展很缓慢。

以下为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发言实录:

我很高兴能够再回到发展论坛上发言。感谢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能让我有机会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中国目前最关键的挑战就是摆脱经济衰退,与其他国家一起走出衰退。另外,中国又存在一些长期的挑战,比如长期的不平衡、环境、和谐社会等方面的挑战。我们今天早上的早餐会上,费尔德斯坦博士曾经提到对于经济复苏应该保持关注。美国、欧洲和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不能完全依赖于私营部门自己复苏,他们必须要非常的注意,应该出台什么样的经济刺激方案。

如果他们不谨慎的话,市场重新进入衰退是很有可能的。中国目前的挑战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包括在长期和短期内解决现存问题,包括教育,也是一直强调的领域。还有扩大绿色投资。昨天还谈到了创新,还有社会基础设施的提高改善等等。我也想简要介绍一下。亚洲经济是一个亮点,在不断增长。但世界其他地方的复苏还存在严重的问题。我们对强劲的增长不能太有信心。主要问题是全球经济是由住房泡沫和消费驱动的,现在已经破灭了。

美国政府的临时支出起到了暂时填补空缺的作用。但是还没有长期支撑增长的主导因素存在。在中国,我们看到中国的增长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最强劲的动力。目前的症结比较简单,就是部分国家的产量超过需求量,一些国家的需求量超过产量。美国婴儿潮的那一代人即将退休,应该为他们累积储蓄,而不是带来更多的贸易赤字。在讨论全球失衡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全球经济结构失衡不是引发此次危机的主要原因,但是这样一个经济失衡可能会成为未来担忧的理由,因为它可能导致新一轮的危机,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带来的持续压力。

但是怎么实现全球经济的再平衡?我们必须要分析全球失衡的原因是什么。美国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讨论,包括储蓄不足、过度消费等等。美国现在的储蓄率经济增长需要的动力仍然有GDP3%的差距,但世界其他各国也存在过度储蓄的情况。实际上有两类国家,主要是外汇储备避免国际经济波动,亚洲国家在1997年他们得到了这样的教训。如果你的外汇储备不足,就不能应对国际经济的波动。还有一些新的国家,就是2008年,如果你有大量外汇储备的话,在管理和应对危机的时候就会做得更好,这就使他们持续储备外汇。还有一个原因是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也会带来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

全球经济失衡的解决方案20国集团的主张可能不是特别合适的。首先是提议美国提高储蓄率,当然这有道理。它让中国持续增加消费,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对的。但是,在我看来,有两点值得警惕。因为美国式的肆意的消费方式泛滥到其他国家,世界将无法承受。无论如何单纯提高中国的消费量是无法解决单边赤字问题的。当然了,还有一些其他的解决方案,我们必须了解全球的症结是什么,一方面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很多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就像我们之前谈到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大对扶贫的投资力度,同时还要对储蓄进行再投放、再利用,提高生产力。对国际金融市场来说,在目前的情况下还继续失灵,这些生产力就很难被投入到更多领域。中国出口驱动型的增长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它是一个驱动供给模型,创造了很多就业,以出口补供需之间的缺口。但是,他们越来越意识到这样一个模式难以维持。一方面有很高的政治压力,全世界都给中国压力。同时,大家也讨论中国汇率调整,过去四五年都在谈论这个问题。

其实还有一点大家的关注不足,就是汇率的调整会增加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尤其是西方农业继续农业补贴的话,会使问题更加恶化。中国政府要采取更多的财政调整来应对农业恶化的问题。中国的出口模式不可持续,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十一五”规划中有所体现。但目前进展很缓慢,中国的储蓄率还是非常高。问题是我们是否要强调这一点?这不仅仅是居民储蓄的问题,当然居民储蓄率已经很高了。但是,真正的问题是企业储蓄率高企。

家庭收入GDP当中所占比重是很低的,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情况不同。要解决收入分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是仍然很迫切。因为这符合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目标企业利润反映出部分工工资较低的现实。另外一方面,对劳动力需求会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要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要发展省级和地方的银行体系。另外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就是让工人讨价还价能力,工资可能会有所提高,因为劳动力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当然,在一些关键行业存在市场条件扭曲,导致企业高利润,比如资源土地定价过低。与此相关的还有政府通过土地和自然资源收入进行投资,这也是一个目的。另外,除了提高工资来解决收入分配的问题,还有就是提高农民收入。我想谈一谈从出口导向模式转变为投资依赖模式可能存在的危险。首先,存在产能过剩恶化的风险。第二,在公共投资领域出现投资过度,但回报率低的风险。中国的情况不同,在会议上听到大家说中国公共投资的收益比较高。

但是,需要教育公共服务领域进行投资,以提高长期收益。出口导向这个模式的利弊是什么呢?比如说在促进创新、提高教育、科技进步为基础的增长方式,可以帮助中国构建和谐社会。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可以作为“十二五”的计划。我想强调的是我们要注重生活质量,而不是GDP。这也是世界经济表现测量委员会关注的重点,OECD也非常支持关注人类发展指数的做法。需要强调的是对你的工作衡量的时候,这样一种衡量指标的设定是同等重要的。

因为我觉得人类发展指数是比GDP更好的衡量标准。中国必须要学习世界其他地方失败的教训,尤其是谈到机制建设方面,市场不会自我监管,市场不会自动平衡私人回报和社会回报之间的关系这样一些事实,同时市场充斥着大量的外部风险,我们需要在市场主体之间找到平衡。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一方面需要控制,另外一方面也需要扮演建设性的角色。制度变革也是中国“十一五”规划当中尚未完成的整体目标,比如我们需要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框架,兼顾效率公平,而不是基于芝加哥已经失败的法律与经济模型

比如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公司治理,以及美国和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不足,尤其在这次危机当中扮演的角色。下面谈一谈中国机制改革的情况,我只想说中国的税收政策。税收政策可以增加收入,并且提高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来举三个例子。可以征收财产资本所得税,征收出口税,可以减少贸易盈余,可以征收物业税和对土地征税,可以对土地进行更有效的配置,把收入更多地运用到公共投资当中。

我简单谈一谈全球经济格局。中国在全球经济复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长期来说,更为重要的关注,比如在汇率方面需要新的国际储备体系框架,这也是联合国国际货币经济体系改革委员会提出的建议,中国也强烈支持这个委员会的提议。其他成员也表示支持。它有助于解决全球变暖和发展的问题。实际上是传统理念进入的时候了,包括凯恩斯主义。一个富有活力的国际经济格局需要不同的变化,新的模式需要关注和谐、关注人们福祉以及创新和环境的问题。

西方经济模式导致了巨大的不平等、失业和不稳定问题。从长远来看,资源掠夺性的生活模式是不可行的,改革经济发展方式可以有助于帮助中国走向和谐社会,在竞争中为长期稳定增长奠定基础。中国一贯认为中国是摸着石头过河来改革的。中国的增长在过去很长时间已经以全球化为基础,现在有了新的国际经济格局,比如国际经济体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发展中国家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在摆脱当前危机方面已经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子,要进行生产方式的转变,以保持长期的增长。非常感谢!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36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1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看不懂,不过觉得没什么用,感觉是御用文人写的。

2010-04-06 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