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陈春花:企业要成为“知识”驱动型组织

导读:2020年至今的新冠疫情,不仅按下了数字化技术的快进键,还同时按下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快进键。那何谓知识?我们如何理解知识?我们又如何拥有知识?组织在这个时代需要做什么拥有可持续的能力陈春花教授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和CHO100共同举办的公开课上发表了有关「知识革命和组织学习」的主题演讲,分享了她的研究观点。

今天,我们来到了一个全新的社会阶段,用德鲁克的话称之为“知识社会”。

在知识社会中,核心资源在改变。曾经,农业社会,土地是最重要的资源工业社会劳动力资本是主要的资源;信息时代数据成为重要的资源。社会再往前发展,我们进入知识社会后,知识将成为最核心的资源。

01、你认识“知识”吗?

我要问一个问题:你认识“知识”吗?

知识这个概念非常古老,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我在2019年的时候为了印证关于知识的研究,决定重走一次古希腊,去看看人类先贤在知识和哲学源起的时候想了什么,他们是在什么样的景下去思考的。我最后写了《土耳其蓝·希腊蓝》一书,在这本书中,我不断寻求在知识和人类起源之初,知识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我发现先贤们在人类初慧之时,已经在讨论如何理解知识。在讨论知识的过程中,会问4个问题:

人是否认知
人如何认知?
人的认知所能达至的有效范围和程度是什么?
真理及其标准是什么?

其实,几千年来人类苦苦追寻的就是这些问题的答案。人类几千年来的一个核心资产,就是知识。正是因为几千年来不断的追问,才使得我们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亦拥有了走向未来的能力

苏格拉底问泰阿泰德:“知识是什么?” 泰阿泰德想了想给了个回答:“我想,说某人知道某事就是觉察到他知道的事情,因此,就我现在的理解来说,知识无非就是感觉。”

我很喜欢泰阿泰德这个关于知识的定义。如果知识无非就是一个感觉,那这个感觉是什么?

给我们启迪的思想家哲学家们,给了我们不同的答案:

柏拉图说,这是一种思想态——“得到证成的真的信念”,能够不断去证明、去思考、去印证。普鲁塔格拉说这是一种对象—— “人是万的尺度”,在此之前,人屈从于对自然、对神、对未知的敬畏,而在拥有了知识之后,人开始自我觉醒,人开始去衡量万物。

野中郁次郎说这是一种认知和行动的过程——“知识是被人们确认的一种信念”;以及这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条件——组织中知识的两个维度:显性和隐性。

彼得·德鲁克说这是一种影响未来行为潜在能力——“知识是一种能够改变某些人活事物的信息,这既包括了使信息成为行动的基础方式,又包括了通过对信息的运用使某个个体(或机构)能力进行改变或进行更为有效的行为方式。”

我们会发现,知识是一个集合定义,它会集合整个认知过程的改变,由直觉(初级)知识、智慧(高级)知识和形式化知识组成知识集合称为人类知识的全集。所以如果沿着知识的定义去看,我们就会发现人类成长的历史其实就是一段知识支撑的历史。

知识是一个广泛而抽象的概念,正因为它的广泛而抽象,才有了人类的多样性,才有了每个人独特的魅力个性特征,这是知识本身的魅力。这种魅力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随时随处感受到的,但是我本人是做管理研究的,所以我会特别关注德鲁克对于知识的概念理解,

所以我在所有的定义中,选定德鲁克的方向:知识是一种增强实体有效行动能力的合理信念。也正因为这样的理解,我做了一件事情,成立了一个知识实验室。因为我确信知识的力量,我确信理论的力量,这是由我对知识定义的理解决定的。

02、你拥有“知识”吗?

当我们认知了知识后,我接着问:你拥有“知识”吗?

知识本身的力量是什么?我们怎么样才叫真正的拥有知识?我用整个知识形成的过程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从三个词看起,分别是:数据信息、知识。

数据

数据是未加工的数字和客观事实。我们所能见到的所有客观事实,都可以转化为数据,我们用数据描述的一切其实都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所以当我们讨论数据作为最重要的核心资产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理解数据本身所呈现的客观性、真实性和现实性。

信息

信息是属于处理过的数据。那数据和信息这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数据是不能用来做决策的,但是信息可以,因为数据只是一个客观的现实描述,而信息是经过处理的。

知识

知识是鉴别过的信息。也就是说对于信息本身的处理,其实是由每个人判断的标准、工具和方法来决定的,而这个判断的标准原则、工具和方法,我们就称之为叫做知识。

所以,知识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它是一个人的判断,影响一个人的价值取舍。为什么我们同在一个教室里,我们最终得到知识的结果不一样?因为每个人内化的程度不同。只有有了内化这个过程,才可以真正理解知识和信息之间的差异。在信息大面积过载的今天,如果仅仅拥有信息而没有拥有知识,一定会焦虑。所以我们要能够保持定力,能够用知识来区分鉴别信息

上图叫做“知识流动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由从客观事实拿到数据,经过加工获得信息,再把信息转化为个人认知,然后用行动/反射以及举一反三、创造价值的过程,形成最后的智慧。当这个流动的过程完成,知识就被沉淀下来。

所有当有人问“我读书多会不会变得有智慧?”时,我会回答“一定会的”。因为多读书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输入行为,当输入后能够内化转化,最后沉淀为知识时,你形成智慧的可能性就会变得更高。而如果你读书少输入得少,那形成智慧的可能性必然就会少。

阳明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在《论语集注考证》中也有这么一句话:“圣贤先觉之人,知而能之,知行合一,后觉所以效之。” 知识为什么是有价值的有智慧的?正是因为它得内化为一个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它得真正的能解决问题,真正能够有一种信念去面对实质问题的行动,真正能够解决问题,所以我特别强调“知行合一”,这就是知识的特征。

如果我们学了非常多,但没有解决问题,亦没有创造更大的价值,那你没有拥有知识。拥有知识的人,一定是可以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的。

03、知识是行动、是创造、是价值本身

知识,它不仅仅是个一个名词,它其实也是一个动词,是一个行动,是一个创造,是价值本身。

我从事教育,也特别热爱教育,所以无论我做什么,我有一个身份一直没变,就是当老师。我觉得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帮助人变得聪慧。人为什么可以通过教育变得聪慧?是因为它形成了智力发展的过程。

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这本书中,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智力发展的观点,需要在三个阶段(浪漫阶段、精准阶段、综合运用阶段)不停循环。

浪漫阶段

直观获得对世界的认识而不加以分析,也就是我们讲的数据的部分。

精准阶段

侧重对知识的分析从而获得精准的阐述,这是我们讲的信息的部分。

综合运用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回归一开始的浪漫阶段重新认识对象,这里其实就是知识和智慧的部分。

我们往往会发现,很多小孩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就直接进入精准阶段,关于这点我是不太同意的。因为小的时候我们应该在浪漫阶段,广泛的接触、广泛的认知、广泛的理解,而不是太快去精准。然而到了大学,应该要进入精准的阶段,但是很多大学生反而都在胡思乱想,开始浪漫。到了研究生博士阶段,就应该综合运用解决问题,要拿出独特见解,给出自己的意见,但是仿佛也做不到,不综合不解决,还是回归浪漫。所以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智力水平一直很难有大的进步,哪怕我们已经活过了几十年。

数字化时代最大的赋能,是让我们所有人可以充分的、高效的、低成本的拥有信息,这是以往各个时代都没有的。

可是,当我们可以广泛地获取信息的时候,为什么我们又非常难受?我总结了五个原因:一是进入不确定的时代,无法甄别知识;二是信息迭代速度太快;三是认知盈余和选择障碍本身;四是时间稀缺;五是对知识验证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我们常常充满“深深的焦虑和黯然的孤独”。这时候我们要问自己4个问题:

1. 是分别心,还是辨别力?

如果我们具备拥有知识的能力其实我们是去辨别,而不是去做分别。如果你说特别不喜欢谁,在我看来你的知识水平不够高,因为你在分别,如果你用辨别的概念的时候,每一个人你都不会用喜欢或不喜欢来评价,而是欣赏,你总会发现它的优点,这就是知识本身的魅力

2. 是自我设限还是认知不足?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焦虑的原因都是因为自我设限,而不是认知不足。

3. 是世界变化太快,还是自己不曾改变?

我相信这个问题每个人自己可以得到答案。

4. 是惯性使然,还是无法应对?

这个问题亦应该自己追问出答案。

04、知识不是道,而是器

我是做组织研究的,所以我特别关注组织发展。所以对于我来说,怎么让组织拥有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组织拥有知识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在今天,我们会发现知识本身不再是道,而是器。

这是德鲁克在《支持社会》这本书里讲的最重要的一个观点,我本人也非常认同。他说: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知识一直被视为“道”,但几乎一夜之间,它就变为“器”的存在,从而成为一种资源,一种实用利器。

德鲁克用这个观点回顾了过去100年的管理学发展的历史,发现过去100年管理学的发展是知识在起作用:

第一个阶段,知识运用于生产工具生产流程产品创新,从而产生了“工业革命”。

第二个阶段,知识以其被赋予的新含义,开始被应用于工作之中,引发了“生产力革命”。

第三个阶段,知识被应用于知识自身,称之为“管理革命”。

沿此逻辑,我认为今天我们来到了第四个阶段,知识正在迅速成为首要的生产要素,使资本劳动力居于次要位置,我称之为“知识革命”。

前三个阶段中,知识淘汰的是工具、流程,优化的是工作过程,而在第四个阶段,知识淘汰的不再是工具,淘汰的是没有知识的人。正因如此,我们会发现知识是今天唯一有意义的资源,因为它可以创造,因为它已经成为获取社会和经济效益的一种手段,因为它正在被应用于系统化创新

那你是否是一家知识驱动的公司

我们看今天的谷歌,它为什么会拥有万亿美元市值?原因在于他能够真正从知识创造价值去延展,让人类拥有一种更大的可能性。当我们看零售公司,美国所有的零售公司都会被投资者媒体问一个问题:“贵公司在亚马逊的挑战下有什么对策?”而亚马逊不再是一个零售公司,而是一个技术知识驱动的公司。我们再看阿里或者腾讯,我们也会明显感觉它似乎在触达和赋能各个行业,它其实最重要的是用知识创造做驱动。

只有企业成为一个“知识”驱动的组织自上而下构建组织的“知识”DNA,构建数字化驱动为导向的组织结构,他才能够真正的持续优化,创造可持续的价值。也只有开创知识链和数字流协同的开放的合作伙伴系统,才能够真正拥有面向未来的能力,这种能力直接影响企业内在的成长性。

我一直好奇爱德华·戴明质量管理为什么是在日本被普遍应用,并产生全球影响,而没有在美国的企业被普遍应用产生全球影响。我就去看戴明的研究,戴明讲了一个让我特别受启发的观点,在日本的质量管理中,不是一套方法论,其实是一个知识系统。当一个企业拥有知识系统的时候,它就可以确保它的发展过程是可遵循、可训练、可延展的。他把这个知识系统确定了四个彼此互相影响的元件:对系统的欣赏、理解变动相关的知识、知识的理论、人类心理的知识。

05、创新的核心关键——组织学习

所以在知识的生产力日益成为经济社会成功,以及整体经济表现的决定性因素时,我们要做的事情到底是什么?我们要做:组织学习。

组织学习为什么重要?是因为要想使知识更具生产力,最重要的动作就是要求有系统、有组织地运用现有知识去创新知识。数字化时代一个非常大的创新特点,就是基于现有事重组。如果大多数的创新是现有事物的重组,也就是说你能够用已有的知识去创造新的知识。想要做到这一点,核心关键就是“组织学习”。

因为组织学习可以完成三件事情:

1. 能持续获取知识,在组织内传递知识、并不断创造新知识
2. 能持续增强组织自身的能力
3. 能持续改善绩效

我特别喜欢彼得·M·圣吉对组织学习的描述,他说: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的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

每个人的个人学习是我很在意的,但是我更希望能有一种共同的学习。我们如果要做组织学习,我们要做好三个“唯有”:

第一, 唯有融会贯通。

英国一个著名的小说家,他写的小说总是获奖且畅销,人家就问他为什么会成功,他只讲了一句话叫:唯有融会贯通。我认为组织学习也是一样的,我们必须把自己的组织放在环境中,跟我们的顾客在一起,理解面对的真实问题,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同时我们要知道我们是无知的,所以我们才需要开放合作和学习。

第二, 唯有终身学习

我把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组织的学习能力分为三个阶段:基本学习能力、过程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基本学习能力就是基础的部分,过程学习能力就是你创造新知识的部分,综合运营能力就是你验证的部分。把这三个都做到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的懂得学习。

第三, 唯有突破自我极限。

人在自我认知当中有三个障碍,一个就是自我,摆不好对别人、对外界的关系;一个就是太过在意理解的事实,但是你看到的事实和真正的事实之间是有差距的;一个就是经验,当经验不变而事改变时,经验就会成为绊脚石。这是我希望大家去突破的部分。

知识社会,最经不起浪费的就是知识的潜力。培根说过一句话叫“知识就是力量”,在数字化的时代,我把这句话给改了,我改为“知识就是命运”。我还有一句话跟各位最后分享:学习者掌握未来。谢谢各位。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 +1
春暖花开

作者:陈春花,公众号春暖花开(ID:CCH_chunnuanhuakai),“春暖花开”是管理践行者陈春花的自媒体,内容涵盖最新的管理思想、商业评论、演讲实录、著作连载与人生感悟。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