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北大“韦神”再次走红:掌握了心流,就掌控了人生

文/史蒂芬·科特勒

前段时间,2021年青橙奖名单公布,北大“扫地僧”韦东奕入选“最好的十位青年学者”。

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韦神”的韦东奕,是公认的数学天才,被称为是陈景润接班人,是五百年才出一个的传奇人

“韦神”为啥这么神?

除了过人的天赋,根源还在于他热爱数学、痴迷数学。

他醉心于数学研究,每天至少进行12小时的数学研究,数学就是他全部的世界。

除了数学,他对外界需求很少。生活朴实简单,一大瓶矿泉水可解渴,青菜馒头可饱腹。他常数数学,常常忘记吃饭,甚至有一次三天没有吃饭。

韦东奕享受数学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热爱的事。

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心流”。

心理学上认为,心流是一种最理想意识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会呈现最佳的自我感觉和外在表现。

全球心流体验专家史蒂芬·科特勒在新书《跨越不可能:如何完成高且有难度的目标》中写道:

“人们的动机生产力、创造和革新能力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同理心和环境洞察能力,以及合作与协同能力在心流状态下都会得到显著提升。”

研究表明,心流状态下的人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是平常的500%。

史蒂芬·科特勒是不仅是个作家,还是心流研究小组的负责人,致力于和世界各领域的巅峰表现者、脑科学家、心理学家一起,研究如何把心流体验科学化。

心流并非天赋异禀之人的特权,而是每个人都可获得的一种状态。

每个人都可以属于自己的“心流”,跨越一切不可能,活出超值人生。

01、找到触发心流的开关

所谓心流开关,就是一个帮助你进入心流状态的触发点。

比如,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下,你就会专心致志地进入做某事的状态。就像一个随音乐舞动的舞蹈家,很有可能,听到华尔兹的音乐,就沉浸地翩翩起舞了。

这个其实就是心流开关,找到并按下这颗按键,就很容易进入心流态,持续地在一个领域专研。

91年出生的韦东奕,年纪轻轻就在数学研究上取得惊人的成就。除了天赋、勤奋,主要原因在于他很小就找到了触发自己心流的开关。

他的父亲是山东建筑大学的数学教授

父亲热爱数学,小时候常常带他研究数学题。闲来无事,父亲和他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来,我们做道数学题。”

上小学时,韦东奕无意间读到《华罗庚数学学校》一书。书里面的难题对于当时的韦东奕来说,难度不是一般大。

但韦东奕却“从解出第一道数学题开始,体会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乐趣。”

这种乐趣,就是触发他进入心流状态的开关。这本书,也成了他的数学启蒙之书。

其实,找到触发心流的开关,除了兴趣,通过大量的基础练习,也可较为轻易地进入。

史蒂芬·科特勒在《跨域不可能:如何完成高且有难度的目标》中也提到:“毫无疑问,实现不可能——实际上也就是显著地提升自己的表现水平——是需要心流的,但同时也需要通过训练来强化心流所能激活的技能动机学习力创造力。 这一点看起来似乎有些令人费解,甚至略微自相矛盾,但是通向不可能的道路是漫长的,我们需要在非心流态下前行很长一段时间。更重要的是,为了能自如地应对心流状态所带来的能力猛增,我们需要特别扎实的基础。 每个人都有触发自己心流的开关,如果不能通过兴趣发现,也可以通过训练发现,找到这个开关,就相当于找到人生开挂的钥匙。

02、形成自己独特的心流闭环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世界上所有的伟大成就都是在持续的专注和创造实现的。

许多卓越的成就,都是在持续的心流循环中创造的。

心流循环,也可以称为心流闭环,是持续触发心流、持续专注地深耕某个领域,最终跨越一切不可能的循环过程。

短跑男神苏炳添,初中时参加学校的田径队,喜爱上跑步,享受在赛上飞奔的感觉

2004年,在中山市中学生的百米赛场上,当时身高只有1米5的苏炳添参加了人生中第一次短跑正式比赛,并凭11.74秒的成绩获得第一名。

这次获奖,让他体验到了成就感。

从那以后,他开启了更高强度的训练。

100米和200米的短跑比赛,在观众眼里,就是风驰电掣的一瞬间。但对于赛场上的运动员来说,却是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

苏炳添整天泡在训练场上,起初是参加省级比赛,在100米和200米项目上都进入决赛。

比赛回来,他又继续投入更加艰苦的训练,获得突破,下一次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

荣誉给他带来的成就感,让他不断投身更加艰苦的训练,而刻苦训练又带着他不断突破自我,获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就这样,持续的训练、获得新的突破,苏炳添在自己跑步生涯中形成了完美的心流闭环。

正是这样的心流闭环,让他从省级冠军到全国冠军,成为世界冠军。 最终让他成为中国“飞人”,打破“中国人不可能达到十秒内的成绩”的断言。

正如史蒂芬·科特勒所说,“挑战不可能”是非常枯燥和艰难的,甚至可能会危机四伏,追求卓越更是一件非常劳神的事。

我们常说,优秀的人不少,但能够做到卓越的人不多。

哲学家詹姆斯·卡斯说:我们之所以没有没能发挥出全部潜能,是因为没有养成发挥潜能的习惯。

这个习惯,就是形成心流闭环。

03、心流,跨越一切不可能

实现不可能是极致创新的一种形态。

那些能够实现不可能目标的人们,他们获得成功的秘密就是,总是处在心流态。

近日播出的热剧《功勋》,为了尽快研制出治疗疟疾的药物,屠呦呦总是手拿书本。

走路都带着书,吃饭还在看书,专注研究,睡在科研室。

攻克疟疾,是屠呦呦的终极目标。

正是在这个强烈动机的驱动下,让她在突破科学难题的道路上始终处于心流状态之中。

正是心流,让她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带领团队,心无杂念,将所有的专注付诸研究,在一遍遍的尝试,一次次的试错之后,突破极限,取得了空前的卓越成就。

正如本书所说:“心流对极致创新的作用就像氧气对呼吸的作用一样,是完成这个过程的生学基础。”

事实上,无论是沉浸数学研究的心流,还是专注跑步的心流,又或者是专注于科学研究的心流,并不是一种轻松的体验。

那些真正体验过心流的人才知道,心流其实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体验,是虽然感觉痛苦,经历困难,依旧有意志和毅力挑战和跨越困难。

这也正是一切攀登上巅峰的人必须要经历和承受的。

史蒂芬·科特勒的心流研究小组常说:个性是无法复制的,能复制的是生物机制

心流不是武功秘籍,而是达到某种态的生物机制。

这个机制,屠呦呦可以复制,韦东奕可以复制,你我这样的凡人也可以复制。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登上高峰的道路各不相同,但激发巅峰表现的机制,无一例外的都是心流。

这是人类进化的最强驱动力。

要么探索,要么接受淘汰的下心流最初的进化目标,就是探索巅峰。

跨越一切不可能,也是人类的使命,心流是人类的杀手锏。

史蒂芬·科特勒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机会,而1\3的时间都要用来睡觉,因此如何利用其余2\3的时间,就成了唯一会对结果产生影响的问题。”

心流可以让我们的时间产生超过别人100%,甚至500%的能量,我们的时间就成了别人时间的五倍。

心流,可以拓宽我们生命的广度和宽度。

作者:史蒂芬·科特勒,优选心流体验专家、表现专家、“心流基因组计划”创始人。陈春花、古典、樊登作序强烈推荐;彭凯平、万维钢、萨利姆·伊斯梅尔力荐,《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出版人周刊》畅销书。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2 +1
复制成功
心流  创新  目标  人才  动机  学习力  创造力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