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45岁程序员“精通各种技术,连个面试机会都没有”:人到中年,有人溺水,有人逆袭

文/MBA智库·五月海子

前几日,在中国政府网一条网民的留言,引起了热议。

该网友称自己今年45岁,精通Java的各种技术体系,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帮公司创造对应的价值,业余时间也考取了系统架构师证书,曾经是公司的核心骨干。

儿子读初二上学期时,他辞职回家陪儿子半年,半年后,再回来找工作时,却发现自己连个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对此,网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企业都愿意录用成本更低的年轻人,45岁虽然说得好像是黄金年龄,但真的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家庭孩子会有牵扯,很多人40岁身体就不行了,现在30岁都让年轻人焦虑得不行,何况45岁。”

“35岁的我,根本不敢动,35岁连个投简历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别说45岁了。”

不得不说,35岁这个年龄坎,已经成为很多职人士焦虑的根源:

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
想辞职却又害怕求职没机会,
困在原地又因技术能力瓶颈,遭遇上升无路。

35岁定律,不知何时成为职业分水岭,甚至人生分水岭。

35岁以上的中年人,感受着“求职无门,上升无望,创业无路”的残酷,还未走近的年轻人,又被社会舆论渲染的危机逼得左右难安。

面对职场中年危机的提前化,该如何实现突围?

1、35岁职场荣枯线,有人溺水,有人逆袭

知乎上有个关注度很高的问题:找工作单位普遍要求35岁以下,那35岁以上的人都干什么去了?

在这个问题下面,有一个网友的回答,让人印象深刻:

他今年41岁,头发花白,在公司担任小组长,每天亲自敲代码,很害怕丢了工作没什么技能谋生。

在公司,有100个程序员,只有4个40岁左右,一个女的已经退居二线当了领导的助手,一个男的,组长都没当上,一个是老板的亲属,再加一个悲剧的他!

有一天在同学群里,有一个朋友问技术上的问题,其他人一拥而上说不搞技术好多年了,从技术转去干其他的事了,转管理岗的不到5%,继续当程序员的也很少,当设计的,拼很久公务员的,做保安的,靠老婆养的,自己开店做小本生意的,各行各业都有。

前不久,他还听到其他组的同事议论说:“这几个雷打不动的老家伙还在,我们怎么上位?”突然间他觉得害怕,上了年纪别说加班加不动,就算加得动,上有老下有小都等着自己去照顾呢。

他说一把年纪不好找工作,只能加班啊,回家被老婆奚落赚钱少加班多还不顾家。

这个分享很戳心,但这不是个例,而是一个群体正在经受的事实。

有一种开玩笑的说法:35岁以下职人,对企业来说是人力资源,35岁以上职场人,却只能沦为人力成本

在35岁这个职场荣枯线上,有人正在被危机的浪花拍打,但也有人正在逆袭。

前段时间,一个HR朋友给我说了他面试一个财务主管的经历。

这个候选人35岁,曾担任国企的财务主管,有10年工作经验,原本朋友对这个候选人没抱过多期望,觉得年龄偏大,工作经历也不多元,但却被他的面试表现惊艳。

这位候选人不仅对基础财务核算很熟悉,对财务报表审计财务分析税务筹划、投融资相关知识都很了解,并且他还能对所提问题进行深度拆解,陈述背后的原因和逻辑

看得出他平时没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下功夫。

有人把35岁当成职业下坡路的分界线,而有人却能把35岁当成职场黄金奋斗期的开始,关键在于如何去面对,如何去克服。

职场35岁危机不是空穴来风,与其坐着焦虑等待,不如未雨绸缪,落脚自身,创造逆流而上的资本

2、每一个炮灰身份背后,都藏着对职场危机感的忽视

如今,随便你打开一个招聘APP,放眼望去大部分岗位都有“年龄35岁以下”的要求。

有人说,每个步入35岁的职人,都有“五险一金”:

五险是脱发风险开除风险、肥胖风险、大病风险、单身风险, 一金是一颗金子般奉献的心。

的确,35岁是一个伤不起的年纪,后有咄咄逼人的年轻人追赶,前有职业天花板,想迎难而上,却又肩负着家庭重重重担,一不小心就在原地打转,或变成炮灰。

热播剧《小欢喜》中黄磊饰演的方圆,在40多岁被裁时痛哭流涕,惹人心酸。

他原本是一家公司元老,虽然职位不高,但也是部门负责人级别,后来公司并购,部门进行重组,他知道后暗喜,以为就要被老板提拔,可到后面等来的却是让自己离职消息

但他的离职结局,在第一集里就早有暗示。

在被辞退前,他过着退休一样的生活,每天养花逗鸟,得过且过,没有上进心和危机感,渴望在单位混一辈子。

可现实总是残酷的,直到裁员时,他才意识到最终让他陷入如此局面的,还是他自己。

失业后,他和朋友喝酒,在自家楼道里睡着了,被叫醒后絮絮叨叨反复说了一段话:

“你知道吗?金庸去世了。我特别难受你知道吗?金庸怎么就去世了呢?年轻的时候我以为自己至少也能做个像令狐冲、杨过这样的大侠,最后我怎么就变成岳不群了呢?”

方圆身上发生的事,击中了很多35岁职人的痛点。

很难相信一个跟随公司多年的老员工会被辞退,可职场总是无情的,年纪增长,实力却不跟着长,最终只能沦为砂砾,被海浪拍走。

作家刘烨在《不可或缺的危机意识》一书中提到:“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

35岁+的职场危机之所以会发生,甚至变成赤裸裸的现实,不正是源于无数工作日常里,被忽视的小危机,不断积累成的大危机吗。

只有重视35岁之前的危机感,将危机感转变成自我提升和翻盘的动力,才能一直走职场上坡路。

3、不被存量禁锢,主动开辟增量,瓦解职场天花板

35岁职场危机,是很多职场人都努力想跨过去的一个坎,在这个分界点来临的时候,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建立起自己的能力护城河,关键一点就是要学会在夯实存量的基础上,主动去开辟新的增长点。

在陈勇的《猎头之道》这本书里有这样一个例子:

图书管理员,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就是把读者要的书从书架上找出来,把读者归还的书放回书架。

如果怎么方便,怎么顺手,就怎么放的话,刚开始,效率的确会很高,但持续下去,效率就会不增反降,这个图书管理员即使天赋再高,上限也就最多3000本或5000本。

如果改变一下方法,花点时间建立一个图书分类目录,并在每个书架上贴上标签,坚持将每一本书放在相应的位置,尽管刚开始会费点事,但图书管理员能有效管理的书籍将很容易突破之前的上限,达到5万本,甚至10万本。

如果这位图书管理员,只局限于现,不去思考如何提升效率和突破能力上限,固守存量,即使再干十年,工龄增长,见识和能力不见得成长。

管理学中有个名词叫“成长曲线”,是说员工在某一岗位的学习速度通常会呈现“前期学习快,后期学习速度递减甚至趋于0”的特点,整个成长曲线通常在2-8年不等。

所以也不难发现很多人在初入职时,干劲满满,很有进取心,但过了几年,趋近35+的年纪,学习热度递减,没有了以前的热情,甚至把危机感也搁置在了一边。

对于35+的职场人,当成长曲线到头时,就要主动把视野锚定的区域放大,找到自己能力可供增长的点,从而创建自己的高价值壁垒,比如申请轮岗去尝试不同工作内容、学习与主技能相关的延伸技能等等。

35岁职场分水岭之所以会出现,在于工作时,有的人只顾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不主动找能力增量,而另外一些人却能提前布局,在每个阶段知道需要提升的具体能力,做到精准对焦,实现经历的沉淀。

△ 写在最后的话

心理学家萨提亚把中年视为“第三次诞生”的机遇:

第一次诞生是受精卵的出现,第二次诞生是我们作为婴儿的出生,而第三次诞生则是人到中年,重新开始认识自己的内在完整性,并开启人生新的可能。

35+职场危机实际上也是人生的转机,把握好当下,把对未来的安全感放到自己身上,练就一身游泳的好技能,以应对各种水域,而不是在一个毫无波澜的河里自我扑腾。

努力修炼自我的人,即使过了35岁,仍然可以找出一条突围的通道,继续打怪升级,找到自己的新天地。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8 +1
五月海子

作者:五月海子(MBA智库专栏作者)。体制内财经从业者,一边工作,一边写作,一半湖水,一半热土。本文来源于MBA智库(ID:Mbalib)。MBA智库——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兼具热点与干货,顶尖管理知识、进阶职场指南。APP、头条号、微博@MBA智库。

复制成功
求职  岗位  35岁危机  自我提升  工作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