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总
1
前几天看到一个奇葩新闻。
一个在汉堡王工作了27年的员工Kevin,勤勉上班,风雨无阻,27年间没有请过一次假!
他60岁退休,得到的退休纪念却只有:
一张电影票、一袋糖果、一个咖啡杯和挂绳。
Kevin在TikTok上晒出视频,没有丝毫抱怨,反而充满感恩,说“忠诚是有回报的”。
不过网友们坐不住了,认为汉堡王太抠搜。
为了让Kevin退休后有钱去探望孙子女,网友们通过募资平台,短短5天内募捐超过15万美元。
这个新闻看起来,是大团圆结局。
但不是我要讲的重点。
借着这个新闻,我今天想聊一个话题:
作为打工人,我们该如何看待公司提供的类似“证书”、“奖牌”、“纪念章”,或者“退休纪念”这种精神奖励?
下面内容,可能会让一部分人感觉不适。
所以,“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说法有点过了,准确说是,“我是怎么看待的”。
作为一名管理者,我当然也亲手给员工发过,类似工作多少年的“纪念章”,或者表彰他工作努力的“荣誉证书”这类东西。
为员工提供物质之外的精神奖励,提升团队凝聚力,这已经是现代企业很常规、很普遍的做法。
因为,人的追求除了物质,还有得到别人认可尊重,以及自我价值也就是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
人不是动物,我们需要“意义”。
作为员工花费时间最多的地方之一,来自公司的荣誉,就是对员工精神追求的一种奖励。
换而言之这是管理的一部分,没啥问题。
从这个角度去看,汉堡王确实抠了点。
不过我觉得,问题的核心,还不是该有怎样的退休纪念,毕竟你决定不了公司怎么对待退休员工。
在我这里,是来自个人。
2
比如说,我个人对公司发的什么证书,什么荣誉称号啥的,一直看得很淡。
甚至很警惕,很排斥。
为啥?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因为,代价实在太大了。
华为大家都很了解,我在的那个时候,内部考核已经非常成熟,华为内部最厉害的“金牌员工”这个奖励,是从年度考核为A的员工里选出来。
考核为A的员工比例,占员工总数10%到15%。
而金牌比例,大概为千分之几。
为了成为这千分之几,天知道你要卷成什么样,天知道你和你的家庭,需要承受些什么,牺牲掉什么。
打工赚钱,天经地义。
但是如果为了获得类似“金牌员工”这样的精神奖励,个人和家庭牺牲太多,我觉得实在划不来。
当然,这个还不是主要原因。
如果你在一家公司打工几十年,你认为自己生命的绝大部分价值,就是体现在为组织做的贡献,那么,公司的精神奖励当然也值得追求。
刚才说了,人是需要意义的。
选择什么作为你做事的意义,那是你的自由。
但问题在于,你还可以有别的选择。
比如我,我就根本不这么想。
我是一个自由人,除了法律和基本的道德,我不需要谁来约束我,也不需要谁来给我赋予意义。
一家公司来给我这样一个自由人所谓的“荣誉”,你凭什么?
能给我荣誉的,不应该只有我自己吗?
无非是因为我的灵魂需要一个躯壳,这副躯壳又需要吃饭,所以我才找了公司这么个平台,打工赚钱才有饭吃,大家一手交服务,一手交酬劳,挺好。
至于其他的,不需要。
就像罗翔说过:
“要珍惜自己的德行,却不要成为荣誉的奴隶,因为前者是永恒的,后者却很快会消失。”
如果为了什么“金牌员工”的荣誉,就要往死里卷,卷到牺牲绝大部分时间,甚至失去做其他事情的自由,比如写这个公号。
那不行。
我的自由,很贵的。
精神奖励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就不说了,哪怕是用钱来买我的自由,价格都会高得离谱,高到公司根本不可能去考虑。
既然如此,公司你何必呢。
3
从这个意义上讲,上面提到的员工Kevin面对一张电影票、一袋糖果、一个咖啡杯和挂绳的退休纪念,应该怎么想?
如果是我,态度只有三个字:
无所谓。
我们父母那代人,一辈子都在一个地方上班,临到退休了得到一个大红花,无比光彩无比荣耀。
那是因为时代,也是个人选择。
我很尊重。
也许这很好,也很牛。
但我不想那样。
我也知道,一个人在世俗世界的成功,当然是由市场、由公司来定义,体现就是薪酬,就是职级,这我不反对。
而且我也很擅长这些,不然也写不了这么个职场公众号,教大家混职场的心法、技巧。
可是精神世界呢?
不好意思,谁想来定义我,那就去他妈的。
之前看台湾作家杨照的采访,他说了一句话我很欣赏,他说:
“大概在我24、25岁的时候,当时立下了一个志愿:我想做一个一辈子没有头衔、没有职位的人。”
后来他基本做到了。
为什么不要有头衔和职位?
因为头衔和职位,都是外界把你当做工具,施加给你的枷锁。
在其位谋其政,你就不得不按照这个职位应有的样子,去做你未必想做的事,甚至是作恶的事。
这种无奈,倒也罢了,毕竟要靠工作谋生。
但头衔和职位,更代表着一种暗藏的“荣誉”。
这种荣誉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别人对你的称呼里,在所谓的“证书”、“奖牌”里,不断定义别人眼中的你。
定义到最后,连你自己都以为,自己就是那个样子,自己就该是那个样子。
有些人,是求之不得。
而在我看来,这却很可怕。
4
在之前讲大公司裁员的那篇文章里,我谈到了一个组织对人的“异化”,你看,今天提到的公司的精神奖励,可不正是组织异化一个人的手段嘛。
我觉得我们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有精神追求,而动物没有。
动物哪怕做出牺牲,也只是写进基因的本能。
人呢?
人可以自己定义精神追求,而不是由公司。
在公司打工,为什么会叫“社畜”?明明是人,怎么像个牲口?
因为,你连精神追求都是被强加的。
不过好消息是,既然你已经看到这篇文章,那么,你就已经知道了这些公司不打算让你知道的事。
所以,没关系。
我们在物质上,也许依然匮乏。
但是,如果你有勇气拒绝,至少是看淡公司所谓的“精神奖励”,你就走出了精神自由的第一步。
孔子夸奖他的学生颜回: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我们都是俗人。
做不到也不必做到像颜回那样,对物质财富毫不在意,生存条件再差也能享受其中。
但在孜孜以求的社畜,和颜回之间,我们不妨做一个折中。
很多年前,我还在北京的华为中国区上班。
每个周末下午,当我离开办公室走进地铁口,看着身边拥挤的人流,一时间也有“社畜”之感。
但那种感觉转瞬即逝。
因为很快,我会回到出租屋。
屋子虽小,却有我爱听的音乐,有我爱看的书,还有大把大把时间,在下一个工作日到来前,这就是我精神最好的避难所。
是我给自己的应许之地。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