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稻盛和夫:我一生的思考,都归结于一个字

8月的尾声,一条消息从日本传来:著名实业家、京瓷名誉会长稻盛和夫于8月24日去世,享寿90。

他的离开牵动着无数的企业家管理者们。

在不少国人的心目中,稻盛和夫与“经营之圣”之间可以直接划上等号。迄今为止,他是唯一一个创造了三家500强企业经济学家,被世人称赞为“日本经营之神”。

1959年,27岁的他创立了京瓷,仅仅十年之后,京瓷跻身世界五百强;1989年,年过半百的他再次出马,创办第二电信KDDI),于2007年进入世界五百强。

时至今日,他都保持着一人创建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纪录。

78岁又临危受命,将濒临破产日航扭亏为盈,仅用一年时间,又带领日航做到行业第一。

来源|《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

著名学者季羡林曾评价过稻盛和夫:“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说他是企业家,因为他一生的商业成就令人瞩目;说他是哲学家,因为在他的书中我们感受到他成功的原理如同哲学,他坚信“世间万,始于心,终于心”,商业如此,管理亦然。

稻盛和夫先生将其一生的成就、学习、思考都归结于一个“心”字。

今天,巨星陨落,愿他的思想能常随我们。

01、是否适合当领导者,由“心根”决定

当我还在经营的现工作时,我选择下任领导者,判断他是否适合的基准,就是看他拥有怎样的心根。

所以,我所提拔的对象,既不是头脑清晰的人物,也不是知识丰富的秀才,而是根据我的判断,具备了优良人性的人。不管才华多么出众,只要表现出“只为自己”的、野心家式的人物,我是敬而远之的。

我所推举的是多少有点愚钝,但既谦虚又勤奋的好人。这多半是由与生俱来的素质决定的。

首先,判断这个人的依据,就看他具备怎样的心根。

但另一方面,如前所述,有的人尽管原来具备高尚的人格,但在获得成功后,傲慢起来。难得磨炼好的人格,却不能维持,结果走向没落。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就是说,人格绝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不断变化的。这一点,我们必须放在脑子里。事实上,具备了优良的人性、获得了杰出成就的经营者,因为接受周围人的吹捧和奉承,真的相信杰出成就的取得全是靠自己的实力。这样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傲慢起来,甚至营私舞弊,导致企业无法顺利经营,玷污了晚节。这种事情时有耳闻。

因此,这个人将来会怎样,仅看他现在的性格,无法做出透彻的判断。更何况,对于下一任领导者、准备接任事业的重要人,更不能仅看他当下的性格,就做出决定性判断。

那么,什么样的人物,才适合当领导者呢?

那就是那些一贯勤奋埋头工作,不断提高自己心性的人。这样的人,即使手握权力,也不太会心生傲慢,不会堕落。就是说,在人生中,他们掌握了优秀的哲学

我认为,所谓人格,可以用“性格+哲学”这个算式来表达。所谓哲学,简单来说,就是思维方式

在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素质,即性格之上,再加上思维方式,就能明白这个人是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度人生的。如果忽略这一点,就无法把人看透。

02、能否邂逅“命运之师”,取决于“心根”

为了度过美好的人生,努力磨炼和提高心性这种“自助”努力当然是必要的。

但另一方面,与明师相遇也不可或缺,这样的人能引导我们的人生走向更好的方向。所谓人生,也可以说是相遇的积聚。好的相遇能帮助我们磨炼和提高心性。

那么,要遇到这种可以被称为“命运之师”的人,该怎么做才好呢?这完全取决于自己具备的“心根”。

就是说,即使与能帮助自己开拓人生的老师相遇,但如果缺乏接受对方建言与支援的诚心,缺乏积极的、纯粹的愿望,就结不了善缘。

回顾过去,我自己也是靠了与各种各样的人命运般的相遇,才得以度过非常幸福的人生。说到命运般的相遇,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为我打开中学升学之路的老师。我小学毕业时还是战争时期。毕业前,我报考了一所旧制名门中学。因为平时学习不用功,自然没能考上。

当时,没有考上初中的孩子,一般都会上两年国民学校的高等科,之后参加工作。我也因循前例,进入了国民学校。前面已经讲过,当时因身体不适去看了医生,被诊断为肺结核的初期症肺浸润。不久,战火蔓延,我所居住的鹿儿岛地区也多次遭到空袭。

在那种艰难的状况下,有一天,国民学校的班主任老师来到我家,向我父母提出要求,“无论如何都要让和夫上中学”,他甚至为我递交了升学志愿表。考试当天,这位老师扎着防空头巾,手拉手地把发着低烧的我带到了考。但是,由于身体很糟糕,这次考试还是没能合格。

这时候,父母和我都死心了,已经决定“放弃了,不去考初中了”。但老师再次来到我家,说:“还有一所私立学校可以报考,无论如何都要让和夫上中学。”而且,老师还说,志愿书都已经帮我提交了。

被老师这份热情所鼓舞,我参加了私立中学的考试,这次总算考上了。

如果没有老师的再三劝导,我只能带着高等小学毕业的低学历,踏入社会了。在高中时与班主任老师的邂逅,也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战败后,以前的学制改变了。升入初中的学生三年后可以毕业,想继续学习的人可以免试升入新制高中。上到高三,在毕业前夕,我就想找工作就职了。

但当时的班主任老师说,“稻盛应该上大学”,他还两次来到我家。因为家中贫困,父母不赞成我这个老二去上大学。但老师说:“稻盛君的成绩非常好,高中毕业就找工作,太可惜了。”“学费开支可以靠奖学金,再打一点零工,应该就行了。”老师满腔热情,说服了我的父母。

我又一次被这位老师的热情所推动,进了大学。

03、乐于感谢,能消“恶业”

无论何时何事,都以感谢之心应对——这其中实际上隐含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是因为,某种灾难降临时,既可能消去一直折磨自己的“业”,也可能唤来新的灾难。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应对灾难时的那一颗心。心中描绘的景象会成为现实。

佛教用“思念造业”这个词来表达。就是说,心中所思,会成为业,即成为“原因”,原因制造出现实这个“结果”。

这种“原因与结果”交织而成的法则,在这个世界上俨然存在并发挥着作用。佛教认为,造业的并不只有思念,行动也会造业。这个业一定会作为现象显现。过去在不知不觉中说出口的话,或是偶然做出的行为,都会成为业,在某个时候,这个业会变成灾难,降临到我们头上。

在遭遇灾难时,我们会手忙脚乱、惊慌失措、痛苦挣扎。所以我们都希望尽可能避免灾难。但是,不管想了多少好事、做了多少好事,过去所造的业在作为现象显现出来之前,是不会消失的。

而当灾难到来时,如果我们的心态不对,就可能唤来更大的灾难。避免这一点的方法就是“愉快”地接受灾难。如果受了伤,就要想:“啊,还好,只受了这么点伤就完事了,没有惨到身体都动弹不了。”如果生了病,要感到高兴:“就这点病,动个手术就能治好,真幸运。”

灾难发生,意味着消业。大的灾难能够消业自不必说,即使是很小的灾难,也能消业,所以应该高兴。即使心里不这么想(即高兴不起来),也要使用理性让自己高兴起来。这很重要。只要能够感到高兴,自然就能够心怀感谢。不管遇到什么灾难,都能高兴,都能感谢,那么,过去所造的业就会消失殆尽。遭遇灾难时要感到高兴。

给予我这个珍贵教诲的,是我的人生导师——原临济宗妙心寺派管长西片担雪法师。我在许多事情上,都曾向他请教。

以前,京瓷在没有获得许可的情况下,制造和提供了医疗用的人工膝关节。这件事,媒体曾广泛报道,并对京瓷展开了激烈的批判。这事是有原因的。

当时我们获得了制造和销售人工股骨关节的许可。医疗界又向我们提出制造膝关节的强烈请求,而且他们是急需。在他们的催促之下,我们制造了膝关节。尽管有这个背景,但我对此不做任何辩解,只是反复道歉谢罪。京瓷总部门前,接连几天布满成排的摄像机,电视上多次播放我低头谢罪的镜头。

我身心俱疲,于是前往法师处请求指点。法师像往常一样沏好了茶,仔细聆听我的倾诉。然后对我说:“很好啊,灾难降临之际,也就是过去造的业消失之时。遭受这么一点批判就能消业,所以必须庆祝一番啊。”

一心想着法师肯定会安慰我,没想到法师竟然这样说,我觉得他这话未免冷漠无情。

但是,仔细咀嚼了这段话,我觉得我的心灵被治愈了,深感慰藉。活着从来不遭遇灾难的人不存在,灾难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以意想不到的形式袭来。这种时候,不能意气消沉,不能堕入绝望的深渊。

“这么一点事就能消掉过去的业”,要为此高兴,并予以感谢,然后跨出新的一步。可以说,这是度过人生这一严酷旅程的“秘诀中的秘诀”。

04、首先为身边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如果我坚持以前的理念——公司的存在是为了将自己的技术发扬光大,京瓷恐怕就不会有今天这样巨大的成长发展了。

京瓷后来的急速成长,就建立在“追求全体员工幸福”这一坚实的利他基础之上。

公司首先就是为了在其中工作的员工而存在的。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实现全体员工的幸福。这是企业经营中最为根本的利他精神之所在,用这样的理念去经营企业,就能与员工产生共鸣,获得他们的认同,他们就会不惜一切努力予以协助。

讲到“利他之心”时,如果一下子上升到“为了国家”“为了社会”等宏伟高尚的理念,那么从公司一般员工的角度来看,那就成了与自己无关的“他人的事情”。这样的话,就无法点燃他们的热情,他们就不会不遗余力、拼命工作。

“利他”这个词的意思本来就很简单。“有利于他人”,就是先人后己,把“为自己”放后面,优先“为他人”。比如,思考为了邻居可以做些什么,尽己所能做一些关爱对方的事情。

利他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绝不是什么需要大张旗鼓的行为。如果有家庭,首先就要做一些让家人幸福的事情。如果在工作,就要为职同事、为客户做力所能及的事。此外,还要尽可能为自己所在的街道和地区做有益的贡献。

只要有利于他人,不管事情多么细小,都是利他的行为,在利他的行为中萌生的利他心,像花朵一样绽放,由此,再向着人最高尚、最美好的行为进一步扩展。

在我自己的人生中,说到最早的利他行为,我就想起小学时代,我作为孩子王,带着几个小伙伴到处玩耍的事情。放学回家,扔下书包,到处玩耍。母亲总是为我们这群顽皮的孩子准备好点心——满满一锅蒸好的红薯,这在当时算是奢侈的美食了。一看到热气腾腾的美味红薯,忍不住就要伸手。但我硬是忍住这种冲动,先分给小伙伴们,再把剩下的留给自己。现在想来,那就是作为孩子王的我,当时所能做的最大的利他行为了。

他人优先,将自己放在后面,这是做人的朴素而单纯的行为。而这种微小的行为,对于我而言,就是利他心的萌芽。

05、企业重建,第一步就是统一思想

在参与重建日航的时候,我所做的事情,就是改变全体员工的“心”,让大家拥有同样的思维方式

日航宣告破产,我出任会长时,企业再生支援机构已经拟订了重建计划。就是说,“做什么、如何做,才能重建日航”的计划草案已经准备好了。

但问题是,没有人来执行这个计划。

说实在的,企业破产,说明包括领导者在内的全体员工,都持有一颗导致企业破产的“心”。不改变这颗“心”的态的话,那么,不管采用什么方法、策略,重建工作都无法奏效。日航的重建期限为三年,我自己也抱定信念:三年一定要干成。

因此,我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培养出能在一线执行重建计划的干部。

我和我从京瓷带来的董事一起,制订计划,召集日航的经营干部,实施为期一个月的领导者教育

不出所料,内部出现了各种反对声音。

一方面,认识到领导者教育的重要性的人非常之少;而另一方面,公司处在破产这一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却要召集全体干部,不紧不慢地每周举办好几天的学习会,对此,许多人抱有抵触情绪

尽管如此,我仍强调这件事的重要性,并且每周一次由我亲自讲课,好歹把领导者教育搞起来了。在这个学习会上,我讲的既不是组织管理的方法,也不是什么技巧、手段,我首先阐述我在迄今为止的经营者人生中一贯珍视的思维方式、理念和行动规范,也就是所谓的“哲学”。

其中,“拼命投入工作”“不忘感谢之心”“保持谦虚坦诚之心”,等等,都是孩提时代父母或学校老师教导的东西,都是以朴实的教诲和道德为基础的思维方式。

当初,干部们听到这些话,也不掩饰疑虑和困惑,不少人表示不满:“为什么这些连小孩子都懂的东西,现在还要让我们来学?”对于这些人,我经常会讲这么一番话:“大家都说这些道理非常幼稚,理所当然,十分简单,但是,这些道理或者说思维方式,作为知识,大家或许具备,但根本没有掌握,更没能实践,这就是招致公司破产的元凶。”

我这样强调,坚韧不拔,不断诉说。

结果,一个人、两个人……表示理解的人不断增加,最后,所有人都态度谦虚起来,开始认真聆听我的讲话。如此这般开始的领导者教育,授课对象不久就从全体干部扩大到一般员工,这个学习会后来发展为以全体员工为对象的“哲学学习会”。

最后,公司内部还制定了日航哲学手册。哲学渗透到了员工们心里,公司的业绩也随之飙升,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成果。

06、员工心变,公司巨变

过去的日航,只有所谓的精英才能进入经营中枢。这些人毕业于一流大学,但几乎没有在一线流过汗,只会用大脑制订计划,通过“上意下达”的方式管理公司。

不了解现,就无法经营好企业。首先要改变这种结构。于是我大幅改编组织,让在现场辛苦工作的人参与经营。

仅对组织进行了这样的改造,一线员工的热情就一下子高涨起来,他们工作积极主动,生气勃勃,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凭自己的意志,最大限度地做好能做的工作。“自己也承担着企业经营的一部分责任”,这种主人翁的感觉,戏剧性地改变了他们的工作态度

此外,我还经常访问工作现场,此机会与那里的员工直接交流。

我讲述日常工作时应抱的心态,同时要求他们以“利他之心”服务客户。特别是直接与乘客接触的空乘人员和飞行员,他们的心态是直接决定公司方向的关键要素。如果他们的服务足够贴心,乘客就会选择再次乘坐;如果他们服务马虎,乘客就会离去。他们直接左右公司的命运。

在空乘人员面前,我这样说:“‘下次还想乘坐那架飞机’,要让乘客产生这种想法。日航要想脱胎换骨,变成乘客喜欢的公司,最重要的就是大家的‘心’。接待服务不能只讲形式,必须对乘客充满感谢之心,充满亲切、温暖和关怀。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公司的重建就无法实现。”

哪怕是机长和乘务员进行的机内广播,也不能照本宣科,而要带着关爱之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我拜托大家开动脑筋,将心中的感谢和款待之意用语言表述出来,努力做好机内的广播工作

我还说,以好心发起的行动一定会带来好的结果。抱着这样的好心做事情,就是在各自人生的田园中播撒幸福的种子。我不知道自己的话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但员工们的心灵发生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变化。

这种变化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被大水围困、形同陆地孤岛的机场里,员工们为在此避难的当地民众提供食品和毛毯。有一位乘务员,用新鲜米饭制作饭团,分发到被长时间困在机舱内的乘客手中。对搭机赶往灾区的日本红十字会救援成员,据说机长发表了温暖人心的慰问广播,还有乘务员悄悄地在他们托运的行李里放入慰劳和鼓励的字条。我还听说,有一位单身前往关西和家人团聚的老妇人,因为乘坐的航班被取消而非常焦急,一位没有当班的日航员工陪着她,设法利用多种交通工具,把她送到了关西的机场。

所有这些,员工手册中当然没有,也没有任何人向他们发过指示。如同身在战一般,在时刻变化的现场,“现在该为客人做什么”,员工们都主动地思考,自发地采取行动。

日航的重建,并不只在于重建计划进展顺利,这是一场真正的“心之改革”。每一位员工的思想都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本文摘编自稻盛和夫收官之作:《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人民邮电出版社,翻译:曹寓刚、曹岫云)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8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1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心根,便是有一颗利他之心,哪怕遭遇非难,也要保持初心。非难不过是在消业,利国利民才是心安之道。

2022-09-20 12:34 · 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