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成大事者,6个特质

导语:成大事者,具备哪些特质?本文与你一起探讨。

作者:张丽俊 Cherry
来源:张丽俊(ID:zhanglijunCherry)

上一周,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关于“成长”的年度演讲刷屏了。

看了他的个人成长经历,越来越发现,一个人的精神结构决定了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也服务了5000家企业CEO,发现这些优秀的人和雷军一样,身上都有这6个特质,今天分享给你。

01、强烈的成功欲望

雷军说,他在1987年,考上武汉大学计算机系,在图书馆看了《硅谷之火》后,热血沸腾,激动得睡不着觉。

他在武大上,走了一圈又一圈,走了整整一个晚上。

然后建立了他一生的梦想,想办一家伟大的公司,梦想之火在他心里彻底点燃了。

正是因为有着强烈的成功欲望,才让他一步步走到今天。

这让我想到了稻盛和夫在《成功激情》一书中,提到的一句话:“心不唤,物不至。”

说得太好了。

什么意思呢?

就是当你内心不极度渴望做一件事的时候,这件事就不会发生。

而你极度渴望,不管是睡着还是醒着,你都会持续的苦思冥想,这样一来,你的愿望就会成为潜意识,促使我们走向成功。

所以,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你也要想一想,你的梦想是什么。

你对成功的欲望越强烈,你越会拥有源源不断的奋斗动力。

02、拥有说干就干的特质

那些能成大事的人,他们还有说干就干的特质。

雷军读大学的时候,给自己定的其中一个目标是,要在一级学报上发表论文。

当时很难,看上去难以实现,但他行动起来,很快就做到了。

雷军说:“我今天回想起来,那些看起来很了不起的目标,试一试,也许没那么难。所以我觉得,年轻人还是要有年轻人的魄力,不要听人家这个建议那个建议,敢想敢干最重要。”

我有时候在想,为什么很多人缺乏说干就干的特质?主要是这2个原因。

第一个,是惰性使然。人性中有懒惰的一面,改变毕竟是困难的,如果一件事做起来很麻烦,大部分人都是不愿意打破惯性,走出舒适圈的。

第二个,是畏惧失败。看见了很多的障碍和挑战,担心自己能力不够,没有做好计划,所以宁愿不做,也不想做错。

行动,永远比正确的行动更重要。做错,比没做胜过100倍。

你想,想破头皮,也改变不了什么。你畏惧,更不可能产生结果。

所以你要有行动,你只有行动,你才会有反馈,有了反馈,就可以复盘,哪怕做错了,也可以调整,然后找到正确的路。

张一鸣也非常注重行动力

他经常对自己说:

马上有什么可行动,你是行动派吗?很多问题它不会消失,不动(犹豫/抱怨/感叹)肯定是错误,行动就有力量,哪怕是行动的准备行动,唯有行动才能改变事情。

所以,不要害怕,不要犹豫,凡事先搞起来,能解决80%的问题。

03、非常善于死磕和坚持

在他们身上,都有死磕的精神。

雷军想将小米做成高端机,但内部分歧很大,但雷军认为,不是想做还是不想做的问题,这是小米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生死之战。

正是在他的死磕之下,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

其实任何一个人的成功,一个产品的成功,都离不开死磕的精神。

我之前也举过罗振宇的例子,从2012年开始,他每天分享60秒语音,而这一做,就是10年。

要在短短60秒内说明自己的观点,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背后必定要下很多苦功夫,而且做到高质量的日更,就更难了,但是他做到了。

可你知道罗振宇为了这60秒的语音,付出了多少吗?

为了让这段话不多不少卡在 60 秒,他前一天晚上需要练习好几遍。如果不顺利的话,一天可能得说四五十遍,才能把它说成整整 60 秒。

所以,我也想告诉你,一定要有死磕的精神。

如果你没有和自己死磕过,没有经历过被命运揉碎后重塑自我的过程,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什么是成长?所谓的成长,就是不断死磕自己。

04、追求务实和解决问题

雷军在年度演讲上,讲到了他“两年修完大学所有课程”的故事。

两年修完大学所有课程,就意味着他要上两倍的课,写两倍的作业,过两倍的考试。用地狱模式读大学。

所以,他面临过很多难题。其中一个难题就是如何选课程。

刚上大学,对要读什么完全不了解。他自己琢磨了很久,一头雾水。

他就跑到大三、大四的宿舍,挨个敲门找老乡。果然找到了几个学长,学长也特别热情,跟他滔滔不绝地讲了几个小时,把整个大学的课程都讲了一遍。

哪个课容易?哪个课难?哪个课要先上?哪个课后上?还顺便把各个老师的奇闻轶事,都八卦了一遍。走的时候,他们将自己用过的教材、教辅,甚至课堂笔记都打包送给了雷军。

那一刻,雷军仿佛开了天眼,大学怎么读一下就明白了。

雷军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很多人遇到问题,总是喜欢一个人琢磨,觉得自己遇到的问题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能靠自己解决。

实际上你绝大部分的问题,别人都遇到过,都解决了,甚至有标准答案。你只需要去问一下就可以了。”

太正确了,一定要有务实的精神。

遇到问题,不是躲,而是要专注脚下,想办法解决问题。

不会的,就去学。不懂的,就去请教。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哪怕有难事,也会有解决的方法。

05、深度学习的机器

雷军在年度演讲上,也提到了自己学习的过程,学课程,写程序都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学习的方法。

成大事者,都是深度学习的机器。

什么是深度学习呢?有两个概念。

①体系化。不是说碎片化的学习,而是要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型,然后内化为自己的体系。

②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学什么比学习更重要。你一定要带着问题去学习,永远让自己处于解决问题的态,这样的效率更高。

在这里,分享给你一个学习工具。

想把学习转化为能力,就一定要经过“认知-行为-结果-思维”这四个过程。

首先,你一定要有认知。很多人以为随随便便听了一堂课,就有认知。

其实不然,要有认知,要有真正的心智模型,那么你就要懂得背后的Why,你还要知道它的结构,这样你才会有完整的认知。

但有了认知还不够,还不能为你所用。这时候你要有行为,在做事的过程中,去验证你刚得到的认知。

有了刻意的训练,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会对你有所反馈。

根据你得到的反馈,就能改变你的思维。

经过这四个路径,才能内化为你的体系,最后变成你的思维

然后继续循环下去,不断打破认知,升级思维。

深度学习,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06、愿意延迟满足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4~5岁的小朋友们面前放一块棉花糖,他们可以马上吃掉,但如果可以等上15分钟,就可以得到两块棉花糖。 科学家们对这些孩子进行长期的跟踪,十多年后,发现了一个现象,那些抵御住了诱惑的小孩,等了15分钟的孩子,长大后各方面的表现,都会更好。

相比延迟满足,大多数人更愿意选择即时满足,因为短期见效最快,能够立马看到成果。

在延迟满足的背后,还有一条核心精神,就是眼光和格局,能坚持做对的事情。

华为发展的几十年里,任正非不做房地产,坚持不上市,拒绝了其它领域快钱热钱的诱惑,走了一条最难的路——技术之路。

正是因为任正非的坚持,才让华为成为今天的庞然大

酵母的客户,飞鹤奶粉的冷总,同样也是一个有格局的人。大家都知道,飞鹤奶粉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坚守了底线和原则,得了客户的信赖。

那时候奶都是从供奶站收集过来的,如果喂养奶牛时,饲料中被掺了东西,那么很可能就有三聚氰胺。

当年,为了奶源的安全,冷总决定自建牧。当时,所有人都反对,因为要耗费大量的钱。但冷总说,我们要保证这个奶就必须自建牧场,牛自己养,草自己种,最终飞鹤远离了“三聚氰胺”的风波。

只有高手才能做到延迟满足,愿意牺牲当下的好处来换取未来更大的收获。

最后总结一下,成大事者,身上都有这6个特质:

1.拥有强烈的成功欲望
2.拥有说干就干的特质
3.非常善于死磕和坚持
4.追求务实和解决问题
5.深度学习的机器
6.愿意延迟满足

如果你想变得越来越优秀,那么你一定得先拥有这样的精神结构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3 +1
张丽俊 Cherry

作者:张丽俊。知名组织创新专家,创业酵母创始人,酵母咨询创始人,《组织的力量》一书作者。来源 | 张丽俊(ID:zhanglijunCherry)。

复制成功
小米  雷军  创业  舒适圈  行动力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1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1.拥有强烈的成功欲望 2.拥有说干就干的特质 3.非常善于死磕和坚持 4.追求务实和解决问题 5.深度学习的机器 6.愿意延迟满足

2023-09-11 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