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工作越难找,你越要锻炼这3种【元能力】

文:张良计

写一篇深度干货,完整看完你一定大有收获。

今年经济差,工作难找,于是很多人在后台问我,有没有一种工作能够高枕无忧,不管环境怎么变化都不用担心失业

答案其实明显又无奈:没有。

我明白大家想一劳永逸的渴望,但事实是现在谁都想走捷径,谁都想旱涝保收,当一件事情所有人都开始追逐的时候,那就意味着落到你头上的概率无限趋近于零。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不管什么行业,什么岗位,现在都是零和游戏。蛋糕并不会变大,甚至越来越小,所以你要采取的是竞争策略,瞄准你的竞争对手来采取行动,保住自己的基本盘。

在别人都追求轻松的时候,你反而去做复杂且难的事情,反而更容易突围。

这同样也是一种竞争策略,不要在多数人都在卷的红海里跟着卷,去找别人不愿意卷的地方,在那里生产价值

如果你跟着大家一起卷,别人考公务员你也考公务员,别人死命加班你也死命加班,那你和别人没有任何区别,为什么命运之神就偏要眷顾你?

尤其是现在这样的情况,每个人都被暂时打蒙了,都在原地转圈不知道未来该往哪里走的时候,你更要牢记一句话:

在变化里,寻找不变的东西,然后不断夯实这些不变的东西。

越是未来混沌一片,越是前路迷茫不清,你越要抓住这个底层逻辑,去挖掘那些永远都有市场需求的价值锚点,这叫一个人的【元能力】。

通俗讲,就是无论到哪里你都有饭吃的能力。

当你从元能力的角度去思考,就会跳脱行业和岗位的束缚,围绕实际价值去构建你的复合能力型。所以不要问XX岗位还有没有公司需要,XX工作以后还有没有前途,而是转换思路去想:

“我身上的什么技能或价值有人愿意出钱买?谁会来买?会买多久?谁和我能提供相似的价值?我怎么过他们?”

多关注自己的主观条件,少关注外面的客观条件,把你的元能力和职业岗位拆分开,才会打开一片新天地。

某一个价值可以催生出一类岗位,也可以经过一系列变化催生出另一个岗位,但某一个岗位只会对应一种价值。这是一个不可逆的公式转换,越早参透这一点的人,道路越宽。

那看到这里肯定有人问,你说的这些我认同,那么有哪些元能力是要去着重培养的呢?

下面说3个我认为最重要的,大家可以参考:

第一个,阅读理解能力。

注意,不是我们读书考试时候的阅读理解,而是你对新知识、新技能学习吸收的速度与深度。

阅读新信息,理解背后的机制,然后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日常工作里,最后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这是我说的阅读理解。

大家生活中一定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学东西就是比其他人快。每当出来一个新概念,新技术,在其他人还在外面摸索门道的时候,这些人就已经开始讨论运用层面的心得了,甚至开始分析起新技术的优劣势,拓展性和局限性。

这就是阅读理解能力强的人。你阅读地越快,理解地越快,运用地越快,你的价值就越高,就越有公司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因为效率,才是一家公司的命脉,也是商业世界里的硬通货。不管外界怎么变化,一个公司永远会花大价钱购买效率高的人,淘汰效率低的人。

但可惜,很少有人想到这一点。

许多人卷着卷着,都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而卷,只是看到别人在加班自己就跟着加班,却不曾想过有没有办法能够减少加班,提升生产效率

比如AI作图,这东西刚出来的时候,我身边有泾渭分明的两拨人:

第一波人对此嗤之以鼻,浅尝几次后认为AI画出来的东西很畸形,不符合主流审美,终究只是昙花一现,依旧坚持自己用PS作图。

第二波人对此既不否定也不肯定,而是先学习,先去“阅读理解”。

他们会去观察和试用现在主流的几款AI作图软件,总结各个软件有什么特点和优劣势,不断尝试不同的作图风格,积极和同行交流使用心得。当遇到不明白的,卡壳的地方,就去查资料,去看其他大神的攻略心得,学习别人的技巧。

注意,他们从头到尾都没有下论断,说AI作图是真有用还是真扯淡。

他们是先理解,先摸透AI作图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能对自己当前的工作带来哪些具体帮助,哪些地方还需要提高。

他们不关心这个东西牛不牛逼,他们只关心这个东西对自己的生产效率有没有提升,能不能帮自己以后卖出更高的价钱。

不管AI作图这个东西以后行不行,这一套【阅读理解】的行为本身就很有价值

哪怕以后AI作图没了,换个BICI出来,这些人依然会重复这个行为逻辑,因为他们只紧盯一句话:

如何提升自己的价值生产效率

只要抓住了这一点,他们就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时刻让自己站在潮流前端,超越普通的芸芸众生,始终在竞争中落于不败之地。

因为他们心里明白得很,这个世界还是懒人居多。他们只要前进一小步就有一大帮懒人被自己甩在身后。

第二个,销售能力

不要以为只有卖商品才叫销售,也不是只有销售做的工作才叫销售。

销售能力是一个广义的大概念,所有职人每天每时每刻都在“销售”。

你去面试,就是在销售自己这个人;你去和老板开会汇报,就是在销售自己的方案;你日常和其他部门客户沟通,就是在销售自己的观点。

你销售的对象不同,所处的场景不同,你卖出去的东西也就不同。它可以是一个实物产品,可以是一套理论,可以是一份PPT,甚至可以只是一句话的结论。

重点不是你卖的是什么,而是你怎么卖。销售的本质,是说服,而说服的本质,是共情

所有成功的销售,都是建立在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基础之上的。

你只有和你的销售对象共情了,才能想对方所想,急对方所急,然后在对方痛点和你销售的东西之间,找到一个不违和又无比丝滑的结合点,最后水到渠成。

毫不夸张地说,一个销售能力强的人,什么玩意儿都能卖出去。

比如几天前,我亲眼见证了一个完全不懂市场营销,不懂广告,不懂品牌的线下活动主持人,在背了一晚上PPT之后,把一套年度品牌方案卖给了客户方的老总。

虽然他在专业上是个门外汉,但他的现场演讲和临场发挥可以说无懈可击,深得客户老总芳心。

这种震惊我一整年的事,恰恰体现出一个销售能力强的人,是没有行业限制的。

很多不懂销售技巧的人,特别喜欢王婆卖瓜,自说自话。总觉得自己的东西这也好那也好,全然不考虑买你东西的人,为什么需要你。

这不是销售,这是自嗨。

一个销售能力强的人,都懂得利他性的道理。他们的思考出发点都是在想,我如何对别人有利,从而对自己有利。

比如面试的时候,你讲自己的哪些能力对新公司有哪些帮助,能够补足公司的哪些痛点问题,就远比你滔滔不绝讲自己多优秀要有用的多。

再比如你去推销自己的观点,先和观众的痛点问题共情,讲述“我和你有同样的困扰”,就远好过你高高在上去教育观应该听你的。

甚至你去做自媒体,做网红,你要树立人设也要先摸清楚你的粉丝,喜欢或者仰望什么样的人设。是小红书大女主?还是职霸总?还是邻居贴心大妈?粉丝从这些人设上获得了什么,是知识干货?是情绪价值?还是感情依赖?

想通了这一点,你的“销售”才能无往不利。

最后一个,和领导打交道的能力。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里面有个观点,叫你和领导最好的关系,是互相利用。

你对领导有用,能帮领导平事情,解决他不想解决的问题,你才能成为领导的心腹。下属做出成绩了,是领导带领有方,领导升迁了,也会带着自己得力的下属一起高升。你们是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所有职场关系里,这种基于共同利益绑定的上下级关系,才是最容易长久保持下去的职场友谊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领导高高在上,自己凭什么能和领导搞好关系?

其实不然,和领导打好交道的关键就在于,在看似不平衡的地位关系中,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

要知道领导也是俗人,也有自己的需求,有自己的难言之隐,更有自己想做但是不能做,不愿做,嫌麻烦的事情。

所以诀窍在哪里?

观察,从日常工作的观察中分析领导的为人性格,做事风格,然后对症下药。

会跟领导打交道的人,一定首先是一个会观察的人,而不是一个只知道闷头做事情的人。

闷头做事情的员工固然也对领导有用,但仅限于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不能解决政治层面的问题。

领导不仅需要技术层面帮他带兵打仗的良将,更需要政治层面助他在内部博弈中取得胜利的心腹。

任何一个公司,一个组织,一个团体,爬到最后都是政治游戏,而不是业绩游戏。这一点,至关重要。

所以我强烈推荐大家去看《资治通鉴》。

以前这是帝王学习统治技巧看的书,但你看了,就会知道当领导的人自上往下是怎么想的,从而反推自己自下往上可以怎么做。

尤其在现在这种大环境下,很多人找工作在外面海投简历,这是一种效率非常低的做法。

如果此时此刻你有一个好领导,他刚好处在一个好位置,手上有些好资源,拉你一把或者帮你做个内推什么的,都比你吭哧吭哧自己瞎忙活要靠谱得多。

这就叫降维打击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经济形势差的时候,你需要着重锻炼3种元能力

1. 【阅读理解】能力,让你提升解决新问题的效率;

2. 【销售能力】,让你的价值更容易被市场看到;

3. 【和领导打交道】的能力,让你随时拥有自己的靠山。

我们要建立一个基本认知,那就是人的一生一定是处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一劳永逸”的好事绝不会存在。普通人的最佳策略是打提前量,随时做好应急准备。

观察,分析,判断,行动,调整,不断重复这个循环,才能不断获得短暂的舒适,然后继续向前。

记住,居安思危,是一辈子的事。

以上,共勉 =)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2 +1
张良计

来源:张良计(ID:zhang_liangj),2020领英Linkedin年度行家/2018领英Linkedin年度最强音/专注于职场经验,逻辑思维,个人成长技巧分享。

复制成功
工作  竞争策略  竞争对手  职业  岗位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