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经济学就是常识

  一位期货公司老总问了一个问题:在所有经济学家中,你最喜欢哪几位?我顿了一下,说出两个令大家都想不到的人名。顿一下,是因为脑子闪过了儒雅的樊纲、富有实践精神的宋国青……但最终说出来的,一位是不那么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哈耶克,一位是更不著名的张宇燕。

  喜欢哈耶克,是这位经济学大师在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上的一个讲话,让我看到了什么才是严肃的经济学家。大意是:我们经济学家都只是在一个非常狭小的领域里有专长,也许在这个领域里,你是一位专家,超出这个领域就不是了。但问题是,政府媒体公众会把你当做专家。所以我建议,凡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都应该宣誓,不对本领域之外的公众事务发表自己的看法。

  哈耶克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喜欢张宇燕,是因为他的诚实。在《经济学与常识》这本随笔中,张宇燕如此评述经济学,大意是:经济学就是常识,只是被经济学家们用一套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公式包装起来了,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这可以让经济学看上去更像一门科学,否则,人人都能谈论经济问题,经济学家的饭碗就会成问题!

  张宇燕是上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学界青年才俊之一,也是央视著名主播李瑞英的丈夫,可谓以类聚,人以群分。

  由于8月份CPI达到了3.5%,因此,近段时间来,关于加息的传闻时时袭扰股市,已造成了市场的2次大震荡。中国经济似乎已进入加息进行时。那么当前中国经济是否需要加息?如果加,又该如何加?让我们用常识与常理来做一番推断。

  首先,3.5%的CPI是否过高?我觉得这要和当前以及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率结合起来看。3.5%放在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都是一种过高的通胀率,因为他们的经济增长率还不到3%。但放在我们中国是完全可以承受的,因为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率接近于10%,预期明年也不会低于8%。因此,3.5%的通胀率并不一定要加息。

  其次,加息是否有助于减轻通胀压力?这要看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物价上涨。在过去十多年里,我国的通胀主要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引起的,而生产资料上涨的原因是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加息可以给过热的固定资产投资降温,从而达到抑制通胀的目的。而当前我国的物价上涨主要是由生活资料上涨引起的。民众对生活资料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拿老百姓的话来说,人们不会因为加息了,就少吃一点饭,少吃一点肉。如果少吃,那一定是因为吃不起了,与利率高低无关。

  韩国央行原行长、被称为韩国经济起飞总设计师的朴圣相写过一本《发展经济学》,里面有一个很有见地的观点:发展中国家的绝大部分经济问题,都可以用供给不足来解释,从增加供给入手,往往就能解决问题。生活资料价格的上涨尤其如此。

  由于加息无助于抑制由生活资料价格上涨引起的通胀,反而会增加生产者的成本,不利于供给的增加。从这个角度看,也不存在加息的理由。

  其三,负利率是否一定要加息?负利率是近30年来出现的一种现象,从本质上说,它是货币过剩的产。虽然大多数国人包括媒体人士、部分经济学家现在还无法认可它,但由于多发出来的货币是无法收回的,实际利率为负将成为今后一种常见并长期存在的经济现象。因此,负利率也不是必须加息的理由。

  在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后,我们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如果加息会怎么加?在这个问题上,央行行长周小川牛津中国财经论坛午餐会上的演讲也许给我们提供了一点线索。在这个讲话中,涉及到货币政策时,他讲到了4个意思:一是为银行修复资产负债表;二是增加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性;三是采用多目标制,并随着不同阶段进行切换,改变权重;四是通过一组利率来调节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这4个意思有3个涉及到目的。在涉及到目的的3个意思中,最直截了当的有2个:为银行修复资产负债表;增加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性。按常理理解,提高贷款利率,就能让银行多一点利差,一来有助于修复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二来可增加银行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积极性。较不明显的有一个:是通过一组利率来调节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涉及到措施的有一个,即采用多目标制,并随着不同阶段进行切换,改变权重。这显然是从当前我国经济现实出发的,既要管理通胀预期,又要防止经济势头减缓。综合分析周小川行长的讲话,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加不加息,与负利率以及3.5%的CPI并没直接关系,央行更多考虑的还是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实体经济问题,因此,其采取的措施也将是富有弹性的,如果一定要加息,更有可能的是增加一点贷款利率,而非坊间猜测的存款利率。因为在修复银行资产负债表、增加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前提下,存款利率加了,就得更大幅度地提高贷款利率,而这在管理通胀预期和发展经济并举的双重目标下,显然是要慎重考虑的。这是鄙人从常识和常理所作的推断。

  回到市场中来。表面看,大盘近期在2700点的2次大幅回调都与加息传言有关。但究其实质还是一个市场问题。

  其中有一个问题我们上期已经讲过:在2700点附近做被动性卖出,在2600点附近做被动性买入,是近2个月来长线投资者的主要策略。所谓长线投资者,并不是我们所误以为的就是买进股票后不动的人,而基本上是从趋势价值两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投资者。当长线投资者认为当前价格是一种合理价格,又对上涨空间持有保守态度时,他们就会在相对的高位做被动性卖出——你涨到这里我就卖,不到这里我就不卖。而在2600点附近做被动性买入,是因为长线投资者对上涨趋势持保守态度的同时,又认可2600点的合理性,所以当你跌到这里,我就要重新买进。短线投机追涨杀跌,长线投资者高卖低买,这和我们寻常知道的投资理论不同,但这却是当前股市的真实情况。

  还有一个问题是,目前市场的资金相对比较短缺。2006年时,沪深股市的存量资金流通市值比例约为0.4∶1,而目前约为0.13∶1。这样的资金市值比可以保证大盘的横向整理,不足以在不经过较长时间整理换手情况下,持续不断地支持2波上涨行情,毕竟2319点到2700点已经涨过一波了。可以支持结构投机,不足以支持全面投机。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28 +1
复制成功
经济学  哈耶克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