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谢幕了,它曾是史上首家市值过千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8任CEO,最终将雅虎的辉煌淹没在了商业社会的历史长河中。
美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Verizon(威瑞森)只需要支付48.3亿美元,就可以把雅虎的核心资产收归旗下。对比雅虎曾一度高达1280亿美元的市值,这个数字的确寒酸,但回顾雅虎这些年的发展历程和战略决策,一切又视乎早已被埋下伏笔,有迹可循。
1.发展历程
1994年,大名鼎鼎的雅虎由美籍华人杨致远和他在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生同学戴维•费罗(David Filo)在硅谷创立。1996年第二季度末,每天已经有200万网民造访雅虎,累计每天1400万次。其中有75%是回头客。随后的几年,雅虎的访问量依然直线上升,股票也如火箭一般,上升势头不减。股票市值最高时达700亿美元。
但也从那时起,雅虎开始显露疲态。互联网泡沫于2001年开始全面破灭,雅虎的股价也一度下跌93%,特瑞•塞梅尔于同年接手雅虎。塞梅尔用自己的观念武装了雅虎:谦虚、安静、在不了解的领域愿意和别人配合。这种务实的风格帮助雅虎走出了困境,在连续六个季度亏损之后,雅虎终于在2002年第二季度重新实现了盈利。2006年,塞梅尔以10亿美元的价格几乎同扎克伯格谈成了Facebook的收购案,但塞梅尔在最后时刻把报价降低为8.5亿美元,而这也让雅虎错过了又一次转型契机。
2012年7月,雅虎宣布由谷歌女强人玛丽莎•梅耶尔接手雅虎CEO的权杖。梅耶尔上任后的变革,让雅虎确实有了些许改观的迹象。梅耶尔的领导下,雅虎进行了大胆的收购或押注新产品,但都未能结出硕果。梅尔在谷歌的成就有目共睹,雅虎在其带领下似乎能够如当年一度衰落的IBM和苹果一样重振雄风。但事实上,已是外强中干的雅虎正在走向末路。
2.安于现状未立高远之志
雅虎由盛转衰的原因很多,业界对此也有诸多解读,但都未切中要害。从战略定位来看,其衰落的最关键原因是从创立伊始就没有立下高远的志向。虽然他们拥有雄厚的技术背景,但从未把雅虎视为一家高科技企业,而一直将其定位于媒体。
雅虎轻视技术的一个原因,是它出名太早、成功太快。作为同时期第一家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雅虎几乎是一家独大。从某种意义上说,雅虎早期的兴盛并非得益于强大的技术或优良的商业模式,只是受益于互联网泡沫的膨胀而已。
3.定位模糊造成发展方向的迷失
雅虎立志不高直接导致其定位错误。雅虎一直定位模糊,到底是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还是一家媒体公司,雅虎自己一直没有搞清楚。这集中表现在雅虎22年换了七任CEO,这七人中短的仅四个月就被董事会赶下台。缺乏清晰的战略方向也使得雅虎的决策龟速,一再错失收购明星企业如YouTube和DoubleClick等的良机。
4.频繁换帅致起战略规划难以走远
频繁的换帅,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雅虎一步一步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比如,第一任CEO蒂姆•库格尔对于雅虎的长远规划就难言清晰。他曾对外界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媒体公司。”。第二任CEO特里•塞梅尔时代忽视雅虎的技术与研发,还导致其错失收购谷歌的机会。等到2012年第八任CEO玛丽苏•梅耶尔上任时,虽然其专注科研领域的创新,并且在邮箱、搜索等业务上采取跟跑战术,但雅虎已积重难返,难以真正对领先多年的巨头们造成威胁。
企业要想走得长远,拥有真正的竞争优势,就应该从创立开始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清晰的企业地位,落到实处的长远规划。遗憾的是,雅虎从一开始就定位模糊、没有明确的战略规划,而后采用的不得已而为之的跟跑战术却让雅虎彻底掉了队。因此,那些致力于有所作为的企业家,应该深以雅虎的没落为戒,力求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扎稳自己的脚跟。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