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巧用融资组合以解燃眉之急

  财务管理者除了日常财务管理外,还肩负着保证企业现金流健康的职责。但是经营风险资金紧张时难免要求财务管理者在短期内筹措大量资金。面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应该如何攻克?本文将教大家如何利用融资组合一步步完成融资

  举例,某从事通讯产品生产销售民营企业,年销售额12亿元,主要原材料进口芯片,销售客户有移动、联通运营商,以及中兴、贝尔。客户的账期都比较长,一般在60天至90天,最长的达半年,企业的资金一直处于高压态。预计芯片在7月份涨价,考虑到成本问题,管理决定想方设法在7月5日前筹集5000万元资金采购芯片。财务经理接到公司总经理指示后着手筹措资金。截至6月末该公司资产负债表如下:

  在融资前,财务经理先分析了企业资产的基本情况:除了货币资金外,有应收票*据3000万,应收账款5000万。

  银行存款

  财务经理收到指示后,首先是考虑向银行借款。咨询银行客户经理后,得知银行贷款利率为6%,这么大笔金额的贷款至少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发放到位。鉴于银行贷款审批较繁琐,如果按照流程走,时间上肯定满足不了需求,因此只好放弃银行贷款的途径。

  票据融资

  财务经理继续审查分析公司财务报表,发现应收票*据多达3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的银行票*据和2000万元的商业票据,提供商业票*据的客户都是信誉度高的大客户。况且票*据融资到账快,资金一般在7个工作日内到账,因此试图采取票*据融资。

  银行承兑汇票就如同现金一样,它是由银行承兑担保的,银行在到期之日无条件见票支付。但商业承兑汇票则不同,不是所有商业汇票都会被银行接受的。只有那些企业规模大、商誉好的企业出具的商业汇票才被认可。也就是说财务经理只能用贝尔和中兴的商业票*据进行融资,即3000万的应收票*据中只有2500万可以加以利用。

  计算票据贴现后承担的利息和可得现金:

  先计算银行票据贴现利息,据了解银行票据贴现率为4%,贴现日期为7月5日,到期日为11月30日。根据算头不算尾原则,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天数:7月27天,8月31天,9月30天,10月31天,11月29天,合计148天。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息=1000*148*(4%/360)=16.44万元

  商业承兑汇票票面金额为1500万,贴现日期为7月5日,到期日为12月31日。

  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天数:7月27天,8月31天,9月30天,10月31天,11月30天,12月31天,共计179天。

  商业汇票贴现利息=1500*179*(4%/360)=29.83万元

  合计贴现利息=16.44+29.83=46.27万元

  该公司贴现后收到的银行款项=2500-46.27=2453.73万元

  应收账款保理融资

  通过票据融资,离5000万元的融资目标还有2500万元的差距,财务经理还需另辟蹊径。财务部门内部讨论后了解到该企业年初已经在德意志银行上海分行建立了信贷关系,取得了应收保理业务5000万元的信贷额度。且中移动电信联通属于优质客户,其应收账款容易被保理银行接受,因此财务经理决定使用应收账款保理融资。于是着手收集应收账款有关的所有的销售发*票和银行收款托收单(总额为3000万元),一并交给保理银行。

  根据先前协议,银行将应收金额的80%支付给该企业,企业回*收账款后再还款给银行。相当于银行以应收账款为担保提供融资服务,账款回*收的风险仍由企业自行承担。

  另外手续费费率为0.8‰,融资利息率为笔融资率为4.8%,杂费忽略不计。

  应收账款保理的手续费=(1000+800+1200)*0.8‰=2.4万元

  应收账款保理的利息费=(1000+800+1200)*4.8%/12*6=72万元,

  利息费用分摊到以后月度,不影响7月5日获得的款项,所以企业获得的款项=3000*80%-2.4=2397.6万元

  在使用一系列融资工具后,财务经理可获得的融资合计2453.73+2397.6=4851.33万元,基本达到融资目标,剩余的148.67万元企业打算与芯片供应商谈判作为应付账款处理。最后再回顾一下案例,相较于完全银行贷款的方式,通过应收账款保理贴现组合节约了多少成本?多少时间呢?

  假定5000万全部选择银行贷款的方式,总共需要支付150万的利息,到账期限经常长达60天。但是融资组合方式的利息共118.27万元,利息节省了31.73万元,融资时间也节省了整整30天。

  可见通过组合融资,企业不但缩短了融资时间,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资金成本。而且将一些流动性不大的资产快速转换现金流,大大改善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减轻短期资金压力,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3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