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曾被人称为是“知识经济时代”,在1996年世界经合组织发表了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该报告将知识经济定义为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简单地说,知识经济就是社会资源在配置过程中主要依赖知识这一关键要素的经济形态。
在近年,我们对“知识经济”有了更深的感触,无论是类似分答、智库帮帮这类知识问答平台的兴起,亦或是视频、音频、图像、文章等版权意识地加深,“用知识换取价值”慢慢开始替代“免费共享经济”的意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碎片知识也成为大部分社会人的共识。但身在职场中的人们,时间是非常有限同时也是非常宝贵的,碎片化的知识是否真的对我们有价值,真的能让我们付出的时间、金钱、精力成本有所回报呢?老实说,未必!
以我们所能在企业中获得的知识为例,我们能从中收集的“知识碎片”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1、员工的知识
所谓“员工的知识”是与你共同相处、协作、竞争的同事、上司、下属等具备的知识,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个体知识。在你工作中,对于所能接触到的员工的技能、专长、人际交往能力等的了解,收集到的与你有用或有益的知识。
2、团队的知识
团队知识的形成,需要在成员共同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这是一种集体的知识。在团队共同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包括如何组合才能使工作绩效最佳、如何让成员间彼此了解与认同、如何促进成员有效工作等等。
3、工作的知识
组织中的一些工作需要特定的知识才能完成,这些知识可以分为重要工作的相关知识和工作成功的知识。包括了:由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积累而成,如工作中的“诀窍”;通过对工作反思形成的认知,如怎样的文化适合组织发展、组织的重要知识分布在什么地方等。
4、组织的知识
组织如何有效解决问题、组织重要的价值观、哲学与文化、组织如何筹建危机处理团队等等都属于存在于组织层面的知识。组织内的知识主要存在于个人、团队和组织三个层面,并且不断地产生互动和转化。
我们从工作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收集到了如此多、杂的“知识碎片”,要如何才能让它们变成能辅助我们成长、进步的知识,从而发挥出它们的最大价值?答案很简单,两个字——管理!同样,要让职员们所获得的知识最大程度地作用于企业绩效,企业以及员工们就应该了解如何将知识进行有效地、甚至是高效地管理。知识管理的方式有非常多,我们可以从简单地依据知识的流动过程上去入手:
1、知识获取的管理
知识的获取是将有价值的信息、数据等提升为具有智力资本价值的知识过程。上文已经说明,我们从企业中大致能从四处获得知识,即通过各种渠道从组织内部与外部搜寻来获取到有用的、无用的、有益的、有害的等等知识。接着,我们就应该挑选出有用的、有益的知识资源,并且经过整理、加工与分类,形成适于组织应用的知识。
我们吸收信息、数据,并且对它们进行处理、排序、分类、储存,然后用来构建知识。信息是需要经过一定的加工提炼,才能真正转化为于我们而言有用的,一般可以通过考虑这几方面要素去判断是否是我们所需的:
(1)这种信息与先前的信息比起来有何差异?
(2)信息对我们的决策与行动有什么影响?
(3)这种信息与其他知识有何联系?
(4)其他人如何看待这种知识?
2、知识储存管理
为了使获取的知识得以最终保留,我们就需要将所搜集的资料经过整理分类后,通过一些方法(如知识库)加以储存保留。通常,我们可以将获取的知识用笔记记下、把信息输入电脑等等,甚至可以制定出一定的知识管理规则或流程。把所得到的知识不断积累、存储,等到需要的时候就可以随时查询、取出。
所谓的知识共享,就是将知识分享出去,满足企业内其他成员的知识需求。员工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的知识,使知识由个人的经验扩散到组织,这样在组织内部,员工可以通过查询组织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反过来,员工好的方法和工具通过反馈系统可以扩散到组织知识里,让更多的员工来使用,从而提高组织的效率。
知识分享是基于知识交流的管理,是知识管理最重要的环节,在知识管理过程中,为了促进知识共享过程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传播与共享,需要采用编码化策略和个人化策略:
(1)编码化方法指组织通过内部的管理机制和沟通渠道,将个人知识复制成较为显性的知识表现方式,如工作流程,或进一步表达成数据库的形式。这种方法中,信息技术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用以存储编码化的信息。
(2)个人化方法指将没有掌握某种知识的人和掌握该知识的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知识的共享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如处理战略性课题时,由于问题本身复杂又不具有重复性,通过咨询专家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提高效率。
4、知识转移管理
知识转移管理指向提高知识的应用效益,在组织中储存与交流过的最佳知识与经验,可以通过知识转移实现和提升它的价值,同时在知识转移过程中,也可以伴随着知识的创新。知识转移可以发生在企业内部,如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企业之问,如联盟企业之间。
如何去评价知识转移管理的效果?一般只需遵循2个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
由于知识的情境性、隐含性、复杂性,要直接评价转移的知识的数量与价值是很困难的。要将这个问题彻底解决,必定要耗费大量的成本,远远高于弄清楚这个问题所带来的效益,所以我们必须在知识转移活动的评价过程中始终坚持成本效益的原则。
2、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
从知识转移过程看,当知识转移完成后,如果知识转移效果明显,可观察性强,则适合采用定量的方法;对于尚未完成的知识转移,其结果的不确定性较大,不适合定量的方法,用定性的或主观性的量度方法较好。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懂得管理碎片化知识都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在企业中学习活动包括系统地解决问题、试验、从自己过去的经验中学习、向他人学习,以及促进组织内的知识扩散等等。对知识进行识别、收集、整理、分享等等,将知识提供给个人、团体所用,无疑才是将其的价值发挥至最大的方式。
【本文为MBA智库原创,如需转载,请申请授权,并按要求注明来源、作者及本页链接,否则违者必究】
争取将价值发挥到最大,及时进行知识“碎片”管理吧!
2016-09-10 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