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朋友,看了很多书,听了许多课,决心要做世界上专业的文案。小子文案写得的确非常不错,灵气十足。于是他们老大说,你要不要试着从头到尾策划一个项目,做个全案?
——“不,我就想做一个顶级的文案,因为这样专业。”
他列举了李叫兽案例,写一篇文案上十万,完全是因为专业。
专业人士的确价格越来越高,我认识一个哥们,画一个线框图——40万起价。
所以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
“我的目标是做一个顶级的设计师,所以别让我接触任何的管理和谈判”;
“我想做一个最好的技术人员,请所有人容忍我的术语和坏毛病。”
人们普遍认为——只要你在某一个专业点足够牛,其他都无所谓了。
真的吗?
其实他没深想:
首先,专业越细分越垂直,的确越值钱,但是同时你的客户也越少,这意味着你需要更多的钱和时间让你的潜在客户找到你。专业人士和咨询师一样,比不专业更让人发愁的是,你怎么知道我很专业?
其次,越专业细分的领域,沟通成本越高。如果你卖个杯子,全世界人都懂,你要卖法国贵族专用葡萄酒水晶杯,你就需要花很长的时间解释你的价值。
所以并不是越专业越好。太垂直的专业会因为找不到客户而穷死,太高端的专业会因为解释成本太高而不得不打包在一个系统中,被低估。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只会专业技能的“专业人士”,未来估计会穷死。
而你能看到的最顶级的专业人士,都同时是最顶级的营销高手。
你想——建筑大师贝律铭当年是怎么说服顽固又传统的法国人,把这么个玻璃玩意儿放到他们的心窝窝卢浮宫旁边的?
最好的导演如李安,你看他的《少年派》,孩子看的快乐,白领看的愉悦,修行人看出生死,同行看的仰止。这就是顶级的专业人士。
不是因为他是大师,才能乱来;而是因为他总能卖出、并实现牛逼的理念,才成为了大师。
你看到的是,今天的牛人都是牛逼专业人士,你没看到的是,更多的专业人士孤独落魄的死去。而活下来的工匠,除了有一个好手艺,往往都还有一个好故事——要不你都干脆不记得他。
不信?
大师是怎么卖的?
先讲两个大师的故事,一个是穷死的,一个是富死的,我估计你也猜到了——毕加索和梵高。
毕加索和梵高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画家——全世界拍卖额最高的10幅画里,他俩占了5幅——如果画家有知名度排名,绝对进前三。
但二位大师人生的境遇差异巨大。
梵高一辈子画了900幅作品,最后卖出其一幅,还是朋友看他可怜照顾的。毕加索一辈子有37000件作品,名利双收,是亲眼看见自己的画进入卢浮宫的唯一画家;梵高37岁因精神病而自杀,而毕加索91岁辞世,遗产换算到今天有395亿。
都是大师级别,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因为毕加索除了专业硬,他还是个营销高手。
毕加索每次要卖画,都会先办画展——谈创作意图,谈创作过程,讲点名人的有的没有的奇闻轶事——总之,给每一幅画讲一个故事。毕加索认为,一幅画要卖得好,当然先要画的好,然后需要一个好概念,好概念后面再跟一个好故事。
因为大部分的人并不懂画,但是一幅画的知名度,取决于有多少“不懂画”的人讨论他。你总不能期待人们讨论这幅画的色调、笔触、质感吧——他们喜欢聊的是“这可能一个裸体下楼的公爵夫人”之类的话题。
当年看毕加索传记的时候恍然大悟,这在生涯里,就是一个专业“货币化”的过程。
证券金融让看不懂摸不着的公司变成大众可以操作的股票,其实就是把公司货币化;而产品货币化,就是开发布会讲大家能懂的故事——你再看苹果的产品发布会,就是好产品+好概念+好故事+粉丝,乔布斯卖手机的思路,和毕加索卖画一模一样,是个好徒弟。
当谁都可以谈你的专业的某一部分的时候,你的专业也就货币化了。
继续讲个毕加索的神技能。毕加索去买东西的时候,从来不用现金(虽然他不缺),只用支票。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店家一般会选择把支票裱起来,贴出去。一方面本身他的签字值钱,一方面可以招徕客户。但这样一来,这笔钱其实就没有花出去,他可以免费拿东西啦!
把注意力转为钱,这在今天叫品牌溢价。初级的有你去饭店吃饭看到的一系列名人照片;高级的有送李冰冰一套房然后说名人住你隔壁,重金求来的领导题字;市场化的有名人代言产品,明星真人秀,都是这套路。等你的专业货币化了,下一步就是品牌溢价。
回想下——
你是怎么知道李叫兽文案写得好的?因为他的文章就在营销他的营销;
你怎么知道寿司之神最工匠?不是因为人家是米其林最年长的三星厨师——粗鄙如我以前连米其林都不知道,其实是因为你看了个得了各种奖项的纪录片《寿司之神》,他讲了个好故事。
顶级的人才,更加需要顶级的营销能力。也正是因为他有顶级营销能力,他才有可能轻易获得很多资源和协作,不用自己做琐碎的事,不用自己运作,不用自己叫卖,回头安心做好自己专业。
你可以不会做营销,但你要懂营销。
越专业,越要懂得合作。
你可能会问:但你都说的自由职业者——我是一个在公司打工的苦逼专业人士,我该怎么搞?下面这个故事能帮到你。
Intel英特尔公司是卖处理器的,主要客户是电脑生产商。Intel肯定希望自己专业啊,埋头升级处理器。但是搞着搞着发现下游厂商并不买账——因为每次升级都好贵啊——别老催着我们换CPU,我们不喜欢你这么专业。
至于消费者,其实他们鬼知道机器能快多少啊,换个好看的键盘就能糊弄过去——再说了,即使真的大家感觉快了些,你的处理器封在一个盒子里面,谁又知道是你干的呢?Intel很苦恼。
仔细思考,Intel的情况,是否就是一个专业人士在公司里的状况?你的所有的能力最后都被封装在组织里,而且有时候,组织还不需要你太专业——这个时候,你如何展示自己的品牌?
Intel在市场上找老师,找到了杜比。杜比(Dolby)音频系统不能单独购买,而是安装在其他设备内。客户主要有大型的娱乐场所,如电影院、戏剧院。杜比做对了2件事:
在所有的地方品牌露出——比如电影开场前;
不断的在消费者中做品牌。
最后,一个电玩爱好者在挑选电子游戏机的时候会问,这个游戏机是不是用杜比的声音系统?如果得到回答是“No”,玩家转脸就走,卖家认识了杜比(其实他们更加不知道谁好),消费者也真的识货,这反过来倒推下游厂家支持创新。
你现在懂Intel怎么玩了,他们——
拿出一部分钱,分摊了PC厂家的广告成本,前提是要在电脑上露出自己的商标,这样你在所有的电脑上能看到“Intel Inside”。
他们开始在大众中间讲故事——2014年CES大展中,Intel带着丹尼尔计划——一个平板电脑如何让失去手臂的人重新开始生活的故事登上讲台——当然,装了INTEL处理器。7天内拢获20国记者的报道。
他们把这两招叫做“合作营销”。
每个专业人士,都要有一个 “ I Inside ” 计划
聪明的你一定想到了——你就是 Intel ,虽然你的专业会在组织内封装,但是你需要找到和企业共赢的方式——用合作营销的方式向世界刷认知:你需要一个 I inside 计划。
I inside 计划:
先用专业帮组织做好一个公司品牌,在其中留下明显的个人特色,告诉大家 I inside。
比如前几天认识一位小友叫朱少锋,在360手表做新媒体策划,他为360手表做了一个萌宝投票活动模式增粉33万。一战成名后,他开始直接在各大平台讲课、分享自己的策划思路。
新媒体是一个镶嵌在整体工作中的职位,所以你很难直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但是33万粉的故事把他的专业货币化了。
再比如我的哥们佟海宝,原来是新精英市场部负责人,更是我的百万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的营销策划人,以及《做自己》论坛的操盘手,是和我一起爬珠峰和乞力马扎罗山的人。
然后这家伙最近自己开了一个微信订阅号 “卷毛佟”,开始用自己积累的文字和新媒体运营能力写作,连续20天写作,关于旅游、人生……有5篇被推到了简书首页,都快成简书小王子了。
(@卷毛佟 —— 走遍世界的犄角旮旯)
当然,也有搞砸的,比如最近百度发言的那位兄弟。结果 I outside了。
罗振宇说未来需要U盘型人才,这个世界更需要云盘型人才。两者都能即插即用,区别是云盘型人才还在主动的与平台合作,分享链接、引来流量、有一个勾引你点击的标题与目录。
他们有足够的专业,配以足够简单的概念、足够好交易的方式,以及足够好的与组织的合作的模式。
他们高感性的能力,讲故事的能力,整合合作的能力,都是让世界更容易理解你的方式。
明白了这些,安心回去做专业,才不会死。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