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以前我有个下属叫小刘,是个非常努力勤奋的姑娘,我把她招进来的时候,她刚大学毕业工作两年。
这个姑娘真的非常勤奋。
她每天在办公室出入,都是一副非常急迫、十万火急的样子。
我们的办公室在二楼,她需要到一楼复印文件,常常一路小跑从一楼到二楼,再从二楼到一楼,跑得气喘吁吁;
她还非常地上进,她自己的专业学的是法律,但是在我这里只是做了一个文员。她刚来的时候,说自己晚上会坚持看专业书,不想丢失了自己的专业。
后来,偶尔聊天,知道我手上有几个跟我现在工作相关的听起来牛逼的资质证书,顿表惊叹,于是,要走了一些推荐书目,购入一堆书,说要像我一样增加自己的职业含金量。
甚至,她会以身边的人不勤奋为耻。
有一段时间她频频跟男友吵架,起因就是当她每天在家里加班或者学习的时候,她男友则在忙着为公司的年会排演节目,总在一旁哼哼唱唱。
她觉得你一大老爷们,在需要奋斗的年纪,不去学习,不去为自己的未来打算,天天搞这些靡靡之音,是要作成哪样?
关键是唱的这么难听,还那么恬不知耻。
鉴于男友的这种不上进和不勤奋,她表示特别愤懑,甚至在闲暇的时候来跟我讨论两个人价值观是否还能匹配。
这个勤奋的姑娘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公司的要求,还努力学上了英语,每天都在自己的小包里装着一本单词书,中午休息的时候,在手机上用APP背单词,非常地用心。
可是,真实的结果是:
她的每份文件都要来回做好多遍,不是缺少了我要的信息,就是数据出现问题,甚至连排版、字体、图片大小等这样的细小问题也需要来回修改。
同等的工作量,别人在上班时间就可完成,她却到了下班还在勤奋地工作,甚至在家里还需要勤奋地加班。
我每次看她跑上跑下,十万火急的样子,心里就很拧巴,于是总是跟她讲,你慢慢来,不要这么急,她每次都回复我:“我事情多啊,我不快一点我就干不完啊!”
她说:“我早就没有看法律的书了,我准备考个审核员证。”
我说:“哦,好!”
后来,又有一天,我又问她:“审核员考试快报名了,你准备地怎么样了?”
她说:“啊?!我最近在看精益生产的书。”
我说:“哦,呵呵!”
她的英文报告还是依然错误连篇,我问她:“最近单词背得怎样了?”
她说:“我每天都在背,可是总是记不住,背完就忘了。”
然后她依然每天中午不午休,噼里啪啦的用手机背单词。
这个勤奋的姑娘,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努力,她怀揣着梦想,期望梦想成真的那一天。
我实在不愿意告诉她,她只是做出了勤奋的姿势,却少了勤奋的智慧,这样的勤奋就如一场低水平的表演。
02
为了让她认识到自己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勤奋中,我决定帮帮这个勤奋的姑娘。
有一天,我有一份数据需要她去统计,我让她去向生产部门要生产线每天的停线时间,然后统计个表格给我。
任务跟她说了后,她连声应承,抱上本子和笔就要往外跑。
我叫住了她。
“昨天让你做的那个PPT做完了吗?”
“啊?没有!”
“可是那份报告是我今天开会就需要用的,今天的这份表格我可以过两天用,你能稍微缓一缓。并且你可以在接到工作的时候,询问一下工作的deadline。”
“哦,好的!”
“对了,你觉得你每天这么忙,在时间管理上有什么问题吗?”
她一脸茫然,显然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我在办公室的白板上,给她画出“时间四象“,告诉她按照帕累托原则,我们每天80%的精力要用来解决20%的最重要的事情。
虽然很多人每天会把自己的小纸条列得满满当当,但是有可能每天重要的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所以每天都觉得忙而不得章法。
要想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不做低效率的勤奋者,首先,你需要清楚地知道,各项事务的轻重缓急,对所有的事项列出优先级,知道什么事情自己当下必须马上去做,什么事情可以拖一拖再做,什么事情等闲下来了以后再做。
那如当下,你重要且紧急的工作就是我昨天交给你的那份PPT。
她点点头,在本子上画上了时间四象,夹着本子又准备出门。
她说:“生产线的名称,各条生产线的停机时间”
“没错,但是我还需要停机时间的分类,我需要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生产线停机,是等料、生产安排,还是因为设备停机,或者是更换模具等等。”
如果在没有弄清楚标准的情况下,就去做这件事情,等你费尽心思做好后,发现还得重新再做。
有目标的人永远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即使当前离目标很远,但是每走的一步,都是在向目标迈进,就如驮着唐僧去西天的那匹白马,西天是永远坚持的目标。
而没有目标的人,虽然也很忙碌,但是由于缺乏目标的指引,只是在碌碌地重复自己,就如那匹在磨盘上拉磨的老马,一辈子,走了不少的路,可永远都在原地转圈。
思考是行动的前提,深入的思考比立即行动更为重要。
03
两天后,小刘交上了一份还算不错的报表。
但是,我还是叫住了她。问了她最后一个问题:“你在这次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有没有学到什么?”
她有些无措。
我问她:“你最近是不是在看有关精益生产的书”
她点头说,是啊。
那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收集的这些数据是为我们下一步的分析和改进做准备的,你看到的理论,完全可以在这次项目中得以验证和实施。最简单的说,你可以从你的数据统计中发现哪类问题是出现频率最多的?我们可以从哪里寻找到改进的方向?
她恍然大悟。
最有效的勤奋,就是坚持自己的输入和输出的闭环,学以致用,你学到的东西,刚好被你用起来,这是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勤奋。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勤奋的人,他们永远都在践行“天道酬勤”。
骑车的时候也一定要让自己听一段XX读书;
kindle里下了很多经管励志书;
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名家著作;
但是,问题是,
这其中有很多人,都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勤奋,甚至可以说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换言之,就是只是做出了勤奋的姿态。
框框当当地刷单词,大多是形式大于实际;
碎片化学习了很久,回想起来,并没有发现自己的认知有什么实质上的进展;
那些经管力作,名家著作,有可能根本没有看过。
所以,他们只是看起来很勤奋的样子。
04
要摆脱低水平的勤奋,成为一个高品质的勤奋者,其实要做到的就是以上那四点:
1、保持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
小刘这个姑娘,每次接到一个任务后,向来不加策划,不假思索,领着任务就跑,看起来很敬业很勤奋,实则是用行动上的勤奋掩饰了思想上的懒惰。
不去思考“目标是什么,怎么去完成,用什么方式去完成,我现目前的状态是什么,我还需要什么”。
于是每次交上来的工作都差强人意。
有时候你对待工作的态度,就是你对待人生的态度,在工作中不进行深度思考的人,在生活及人生规划上也常常会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由于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生活缺乏深入的思考,所以难得有合适的目标,也不会去考虑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更多时候的勤奋,只是为了给予自己勤奋的表象,并且不断地给予自己心理暗示:我很勤奋,我没有虚度光阴。
深度思考,是你摆脱思维惰性,摆脱“低品质勤奋者”的基础。
2、为自己选择有效的时间管理的方法
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包括我自己以前也是这样。
坐下来准备看书,看书之前刷一下朋友圈,发现某某在朋友圈放了自己旅游的照片,心理暗自揣度一下TA当前的生活状态,同时思绪还飞回到你跟TA的过去中。
看到谁谁在朋友圈里分享的文章,点进去看了一下,刚好文章的观点戳中了自己的某个痛点,于是情绪起来了,继而在情绪中难以自拔,把闺蜜翻出来倾吐一下这种情绪。
这一圈下来,时间也许已经过了两个小时。自己当晚计划要看的书,到睡觉的时候也只是看了开头的那两句话。
在社会上有很多讲时间管理的课程,但是我喜欢的最简单粗暴的一句就是:最牛逼的人,就是说工作的时候就工作,说睡觉的时候就睡觉,说看书就看书,说玩耍的时候就玩耍。
每天为自己做个to-do-list,按照时间“四象”法,把自己清单上的事项做个优先级,A类重要且紧急的事项,必须立马去做。
B类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比如谁来约你打麻将,谁来找你顺便去楼下帮他那个文件,这类事情紧急但是对当下来说不重要,拖一拖再去做,甚至不做,也无关大局。
C类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如果没有A类事情,这类事情就应该排上日程,作为紧急的事情去做,比如学习和做计划等。
D类及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来说,就等有闲工夫的时候再去做吧。
3、为自己建立合适的目标
离开了目标,就会少掉那份为了目标而坚持的奋斗。
缺少了自己的目标,你的勤奋经常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
别人考了个GRE,你看着挺眼红,你也抱回一堆资料;
别人换了份工作,薪资涨了一倍,你心里也挺痒痒,开始对眼下的工作充满抱怨;
或者谁跨界去做了作家,出了书,你一想,艾玛,我幼时的梦想也是当个作家,于是你也开始写那些你心中的风花雪月。
可是,你忘了去思考,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自己内心的需求是什么,自己内心深处渴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就像小刘这姑娘,今天想这样,明天想那般,却始终不知道自己最终想要的是什么。
4、一定要做到学以致用
从上学再到工作十年,用实际经验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
学以致用才是最好的学习,才是勤奋最便捷的方式。将你的输入与输出关联,在输出中去践行和验证自己习得的认知。
小刘接受我的建议,从工作中高频出现的英语词汇开始学习,由于这类词汇学习了以后,会反复在工作中出现,不容易遗忘,于是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时间是公平的资源,但是在每个人的手上,时间又成为了最不公平的资源。
高品质的勤奋者把自己的时间花的恰到好处,时间在他们手上创造出高价值;
低水平的勤奋者,只是花费时间来掩盖了自己思想上的懒惰,同时间进行了一场低水平的表演。
- 作者|木木,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签约作者,爱写作的职场妈妈,追求自己的职场,也关爱孩子的成长。立志做努力上进的温暖辣妈,不做没用的中年妇女!简书@木木研习会
- 来源|微信公众号: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原文标题为《抱歉,你的勤奋仅是低水平的表演》,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谢谢合作】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种人思维或许并不是懒惰,而是根本没有激发出来,根本没有触摸到这个境界。毕竟,没做,不代表不想做,也可能是不会做
2017-07-14 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