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为什么有人工作了10年,却像只工作了一年的人

01

如果你问我,平凡人靠什么,才能在这“乱世”获得一丢丢成就?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你两个字:

专注!

人的精力和时间如此有限,你很难想象……

随着年纪的增长,你的精力和时间会被迅速的分割撕扯,如果你成了家,有了孩子,父母渐老,你就会明白我这句话的含义。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大家都很拼的年代,如果你不是个天才,那也不要意淫自己能成为全才。

你恰恰需要一种“单点突破”的优势,也就是聚焦在某项特定的任务,集中自己所有的力量,长时间的投入和积累。

所以,为什么有句俗语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很多人貌似不明白这个道理,在工作中让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无端消耗,工作N年后,仍在处理一些简单的事能力无法长进,在职上也处于绝境边缘。

一个工龄10年的人,收入定比新人高不少吧?如果他可以随时被取代,老板为啥要多付成本呢?

如果你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峻,那么我们来谈谈如何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为一个不容易被取代的人。

推荐一本书《深度工作》,也结合书中的观点,谈谈我的心得。

02

《深度工作》的作者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卡尔·纽波特


书中指出,大多数人60%以上的工作时间都花费在肤浅的事务上,根本带不来什么价值,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只有通过“深度工作”,在无干扰的态下进行专注的职业活动,才能不段强化你的认识能力。

用公式来表示,就是:高质量输出=时间×专注度。

这本书的观点鞭辟入里,切中要害。

不过说实话,书中论证手段太过冗长,案例描写也罗里吧嗦,反反复复说的也就是那几个理儿。

我来给你精简浓缩一下,方便你的理解。

03

首先,你要先分清两种工作模式:肤浅工作和深度工作。

肤浅工作是指: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创造不了多大价值,而且容易复制。

深度工作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的职业活动,可以使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而且,这种努力能够创造价值,提升技能,难以复制。

对于“深度工作”提高认知能力的观点,丹尼尔·科伊尔在他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也有论证。

书中写道:人在刻意处理一些复杂性工作时,大脑神经元周围会生长出一层髓磷脂的质。

如果把大脑比喻成发动机,那么这种物质就是发动机中的机油。可以确保大脑高速通畅运转。

所以,你不难明白,那些厉害的人,之所以厉害,就是因为大脑长期接触复杂事物,髓磷脂会散漫生长,使得大脑运转回路更灵敏。

04

书中提出了四种深度工作哲学,分别为:

禁欲主义哲学、双峰哲学、节奏哲学和新闻记者哲学。

你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情况,来匹配适合自己的哲学。

*禁欲主义哲学

这种哲学要求实践者摒弃所有的干扰因素,清心寡欲,闭关修炼。

这种方式看起来是最有效的深度工作方式,但是这种“欲练此功,必先自宫”的境界,很难让一个普通人全然接受

这种方式更适合一部分的自由职业者,比如画家、作家。

*双峰哲学

也就是指,将你的时间分为两块,将其中一段时间,像禁欲主义一般,追求高强度、无干扰的专注。

其余时间完成浮浅工作。这样既可以追求深度工作的高产出,也可以照顾到那些必须要做的浮浅工作。

此哲学适合有寒暑假的教师或者以项目制为基础的从业者,包括培训师、咨询顾问、专栏作家等。

*节奏哲学

将你的深度工作变成了一种生活节奏,和你的生理特点相结合,最终转化成一种简单的常规习惯。

比如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树,35年每天早晨4:30分钟起床,开始固定的写作量400字×10页的篇幅,不因外在或内在因素做出改变。

这种节奏哲学,非常适合一般的职人士,因为作息时间相对固定,很容易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规律。

你可以挑出一天受到干扰最少的时间段,把手机调到勿打扰态,开始自己的深度工作。

*新闻记者哲学

是指只要有空闲,就能立刻切换到深度工作模式。

适合极其有条理,且不会轻易被外在事搅乱自身节奏的人。

我认为这是一种最高阶的状态,外功和内力都需要修炼,就像一个高僧,任凭人声鼎沸或者风起莺飞,都能立刻入定 以上就是书中提到的四种深度工作的哲学。

最重要的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不要强求。

以我为例,从事咨询培训工作,所以工作大多是项目制的,而且我喜欢长时间专注一件事,所以发现双峰哲学特别适合我。

05

书中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招术,来帮你进入“深度工作”状态,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以下两点。

*远离干扰

明尼苏达大学商业教授·勒鲁瓦,在2009年发表了一篇有趣的论文,提到一种注意力残留效应。

当你从任务a转到任b时,你的注意力会存在很多a的残留,并没有及时转移,这段残留简直就是你注意力和时间的杀手。

这些杀手的制造者包括手机社交媒体、邮件和突入而来的电话

你一定要避免在多个任务中间来回切换,否则会浪费掉大量的注意力资源

如何避免干扰呢?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把肤浅工作批量处理,留出整块时间给深度工作。

比如,不要及时去回复每一封邮件,而是设置一个自动答复,告诉对方你将在几点统一回复邮件。

关于手机,你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要动不动就去划两下,把它设成勿打扰态。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再去翻看。

*清空干扰

远离干扰是一种理想的情况,但很多时候干扰是你无法避绝的,比如老板突然布置的工作流程外的突发事件都会猝不及防。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快速清空注意力残留,切换状态?书中没有答案,但我有个办法,你可以尝试一下。

这个办法叫:“30秒圣地”。

这是我在一个灵修课上学到的,本来是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可尝试几次后,感觉对收回注意力极其有效。

具体的做法就是,进入一个深度工作前,在脑中想象一个画面,可以是风景、动画或者你心目中的偶像,但一定要美妙绝伦,神圣无比,所以裸体画面要除外。

选择什么画面,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定,关键是要调动你想象中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不要思考只用感受。30秒即可,等你回来就能发现气神焕发,精力充沛。

就我个人而言,喜欢把“圣地”设为大自然的景色,比如下面这副画面。

这是我在国外自驾途中拍到的,当时的震撼不可言语。

我经常用此当做“30秒圣地”,神奇变幻的火云、潮湿清新的草原气味、沁人通透拂面而来的微风,纠缠摇曳沙沙作响的枝叶......

短短30秒,如同做了一次大保健,舒爽过瘾.......

06

除去上面两个最重要的部分,我还摘选了书中的一些TIP,希望对你有帮助。

★ 准备个一个笔记本,线性计划你一天的工作,记录你一天深度工作的时间;

★ 当出现新的工作任务时,花几分钟修改一天余下的时间安排;

★ 即使大脑休息时,用有意义的事来代替漫无目的刷手机,因为大脑其并不需要“休息”,只需要"变换";

★ 去理解干扰来自于什么地方,观察它和认识它,不要逃避,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干扰并非来自外部,而是你的内心;

★ 睡不着的时候不要赖在床上,起来做点什么,一直到你累了,再回到床上;(对我很有效)

★ 过度整理也是一种干扰和浪费时间。

【原文标题为《 为什么有人工作了10年,却像只工作了一年的人 》,本文为作者投稿,MBA智库已获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5 +1
良大师

作者:良大,来源|公众号:良大(ID:liang_da_shi)投资人,商业顾问。大学时开始各种折腾,卖过贺年卡、摆过带鱼摊、倒腾过服装店。毕业后,开过饭店,当过职业打假人,后来进了500强在总部做管理。有一天,脑袋一热,又出来创业,现在做咨询和培训,空闲时写写文章。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