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正式开幕。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来自全球1500位嘉宾在浙江乌镇参会。同时,400余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展示最新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百度公司董事长、CEO李彦宏、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等都出席并发言。我们为这些发言划了重点,看看他们究竟说了啥。
马云:过去30年把人变成机器,未来30年要把机器变成人
“人类有灵魂、信仰和价值观,独特的创造力,应该相信自己可以控制机器。”马云表示,人类对大脑的认识不到10%,而这10%设计出来的机器不可能超越人类。
但是他认可机器在未来将会取代人类的事实。“机器会取代大部分机械的工作,也会取代人类的一些工作,但是人类将会进行一些更有效率、更具创意、更有体验的工作。”马云认为,在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在未来三十年,制造业不再是带动就业的引擎。未来的制造业必定是服务业,而服务业也必将是新型的制造业。服务业是未来就业的主要来源。
“第一次技术革命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技术革命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技术革命到来了,所以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打响。”
库克:不担心机器人会像人一样思考,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
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表示,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广泛,不少科学界人士预言一些人类工作将被AI取代,在库克看来,科技是为人所用,而不是让人变得固化或退步,“当很多人都在谈论AI,我并不担心机器人会像人一样思考,我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
库克还谈到,苹果在中国的旅程始于30年前,中国的开发者已经获得的总收入达到全球之最。谈及苹果在中国的运营,库克表示,苹果在中国实现了全面运营,使用百分百可再生能源,也在驱动合作伙伴实现同样的目标。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表示,近年来,中国网民的增速已经慢于中国GDP的增速,这说明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没有了。但是,人工智能成为互联网行业乃至各行各业的成长新动力,算法、算力、数据是人工智能的三个动力,它们都在非常快速地成长。中国经济的成长推动力将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本身也将快速成长。
尽管人口红利已经结束,但网民人数、上网时间、网上的信息量的不断增加推动着互联网产业不断快速发展,推动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因此,人口红利没有了还有技术红利,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会不断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表示,腾讯要成为一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科技与文化公司,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创新。过去,中国企业主要扮演新技术的跟随者,但今天我们需要成为新技术的驱动者和贡献者,与全球合作伙伴一起协同发展。
马化腾认为数字经济目前已经成为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辐射最广的经济活动。在全球市值最大的十家公司里面,七家是科技公司。马化腾认为,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要清醒地看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他从创新、赋能、治理三个方面,对此作了详细阐述。
雷军:中国换机潮结束,去印度还有机会
小米创始人兼董事长雷军表示,中国公司取得成绩以后,开始进入海外,在海外不仅是和世界巨头竞争,还和国内的同行竞争。
中国的换机潮已经结束,但是海外还有很多机会,比如印度电视的普及率很低,要交的税很高,如果智能手机普及了,能让很多人体验到电视才有的功能。
我很同意马化腾的看法,就是互联网要和各行各业相结合,融合发展是今天的趋势。大家觉得小米是手机公司,但是我们提出“铁人三项”,硬件、互联网和新零售。前几年我们销售的小米手机,100%都是小米网销售的。如今,我们也在发力新零售。有时候我觉得,融合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我们要把互联网融合到各行各业。
互联网之父罗伯特?卡恩表示,今天我们应对更多的是信息,这种架构是信息化出现的,他将其称之为数字物体,有着独特身份。他表示,我们应该创造数字物体的社会,就如同创造了英特网一样。
在互联网数字架构问题中,互联网在几十年前出现时希望实现电脑与电脑的连接,所以当时使用IP来实现电脑间的数据传输和互动,而我们如今更多地处理信息,我们称之为数字物体。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数字物体的社会,就像我们创造因特网一样,让我们更加容易地理解互联网信息,无论这个信息是来自于机器学习还是其他。
大家并不能预见数字物体会有多大的潜能,但互联网产生时也没有预想到今天这样的成功。所以我想特别告诉大家,数字物体是现有物联网的拓展,并不是取代网络应用和电脑,而是无准入门槛的情况下,通过更强的基础架构更加紧密地连接。
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表示,AI正在改变我们工作的方式,也会带来新的岗位,AI也促进民主化,推动新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要学会调整和适应。
皮查伊表示,以前是人来适应电脑,而AI的出现可以让未来电脑适应人。计算将无处不在,无论是办公室和车里。此外,计算还有语音、视觉等形式进行计算。这些变化都可以让数字经济超越互联网。
他还称AI不是只有大公司才能实现。以谷歌为例,谷歌在打造开源平台,比如安卓系统,目前已用在20亿部手机上。而谷歌的AI,也是开源软件,目前很多公司在使用。世界各地公司和开发者,都在用谷歌的AI在解决问题,皮查伊认为这是民主化的体现。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接受了凤凰科技的采访,他认为,中国的技术创新氛围还不够,没有那么多代表性的创新产品。但是他在90后身上看到了希望,“90后挺好的,创业的基因融于他们的血液中,对人好有礼貌。”
“我现在有个梦想就是希望能横渡英吉利海峡,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最近开始了冬泳。”今年横渡了兴城海峡之后,“张超人”继续在极限运动的路上越走越远。
但是他并不认同开千帆直播和进行极限运动是为个人进行营销,“人格化营销的鼻祖是我,这你知道吗?”张朝阳表示,人格化营销是他玩剩下的东西了,早就不玩这一套了。他现在做的是潜下心工作,打造一个有竞争力的组织,去改变搜狐现在的文化。
丁磊:回应“吃鸡大战”,带了自家的猪肉来参会
几乎每年都要被媒体围堵的丁磊今年也未曾幸免。当被问及“近日腾讯推出了四款吃鸡游戏,网易是否感到压力?”时,丁磊表示:“我们也推出了荒野求生,后面还会有更多。”也许是面对记者的“追访”过于紧张,丁磊甚至把《荒野行动》说成了“荒野求生”。
同时丁磊也表示,“今年仍有重要嘉宾,也会有一些特色,比如绍兴黄酒,除此之外今年的宴席同样会有‘网易味央’黑猪肉的植入。”
一点资讯CEO李亚在互联网峰会间隙接受了凤凰科技的专访。李亚认为,世界互联网大会邀请了中国代表性企业小米、OPPO和华为的竞争对手——苹果、思科这样的世界级企业来参与,并且让他们在重要的开幕式中进行演讲。促进他们在相互学习中竞争,在竞争中相互学习,表明的是中国政府在践行开放共享、携手打造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像苹果这样的世界级公司带来了一些非常前沿的技术创新和思考。比如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在今天的开幕式演讲中就提到:“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我担心的不是机器会像人一样思考,而是人会变得像机器一样。”
对于库克的观点,李亚非常认同,“这是很有冲击力的想法。”李亚表示,机器本身没有价值观,是中立的,所以如何使用机器以及机器能发挥怎样的作用,主要是取决于人。
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在接受凤凰科技采访时他表示,今年算是知识付费的寒武纪物种大爆发,但是爆发完了可能就要物种灭绝了。罗振宇表示,未来会幸存还是灭绝,就是看企业盯住的目标是不是足够长。得到的目标很简单,就是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为用户的学习服务,“只要你盯住这个,这个需求就是永久的”。
同时,得到只做头部内容。头部内容的优势在不同领域是不一样的。“最后能活下来的只能是头部,举个例子,比如说绘画,绘画这种艺术高中低档画家都有市场,因为他占用的是空间。但是音乐就不一样,音乐朗朗的价值就会远远超过第二名钢琴家。”
马化腾:
这是我第四次来乌镇互联网大会。
今年最明显的变化是,会场的很多服务环节都实现了数字化升级,比如车牌自动识别、人脸识别、手机扫码叫导览车、点餐等,还有包括微信支付在内的移动支付,包括摩拜在内的共享单车。另外,今年展厅的科技感更强了,比如机器人、翻译机、量子通信等。今年腾讯展出的项目基本上都跟前沿技术有关,比如AI和VR。
仅仅在这一年时间里,全球市值最大的十家公司里面,有七家是科技公司,这七家里面又有五家是互联网公司。但是,当外界掌声越热烈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责任。我从三方面分享对责任的理解:
第一是创新。我们今年提出,腾讯要成为一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科技与文化公司,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创新。在数字经济时代,新产品的迭代速度都是以月、甚至以天为单位的。过去,中国企业主要扮演新技术的跟随者,但今天我们需要成为新技术的驱动者和贡献者。如我们通过腾讯云将最新的技术开放给企业;通过内容开放平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第二是赋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是融合而不是替代。过去我们说,互联网公司要尽力解决个人用户的“痛点”。未来,数字经济要求我们互联网公司给各行各业赋能,解决传统企业的“痛点”。
第三个是治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平台,正在从“多用户”平台,变成“全用户”平台,它像水电设施一样,成为今天人类社会所有个人和组织的基本需求,这对互联网公司的业务模式、组织形态和企业责任等都将提出新的要求。
李彦宏:
很多嘉宾的讲话都没有PPT,我觉得要是有干货的话还是PPT讲的更清楚一点。
10年前中国互联网网民成长速度在50%以上,今天已经到了6%左右。事实上是过去4年中国互联网网民的成长速度已经慢于中国GDP的成长速度。这意味着什么呢?互联网的人口红利没有了。
所以,去年我在这里说“无线互联网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下一幕是人工智能。当时很多人不同意,他们说只是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今年,之前讲下半场的人,都开始讲人工智能了。所以,我也讲一讲人工智能。
网民红利没有了,但是成长的动力还有,这个动力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今天处在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非常像十几年前的中国互联网。十几年前我讲过一个话,成长动力有三个:第一是网民人数的成长;第二是上网时间的不断的增加;第三是网上的信息量在不断的增加。
还有技术红利,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会在未来几十年不断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具体的讲,有三个成长动力。第一是算法,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学习的算法在过去几年迅速地发展。第二是算力,计算的成本在不断下降,服务器越来越强大,过去我们觉得人工智能不实用,是因为算力太大,但今天算力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可以使得很多的人工智能应用变的实际,变得可用了。第三是数据,数据的产生仍然在以非常高的速度在发展,尤其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7.5亿的网民用的是同一种语言,同样的文化,遵守同样的法律。
人工智能跟过去互联网非常不一样,有强大的垂直整合的特点,就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以前,互联网公司基本上是以软件为主,但今天是软件、硬件、服务这三者要进行强结合,才能真正发挥效力。
马云:
乌镇互联网今年是第四年,我每年都来。今天我想分享三个观点和看法:
第一,过去20年互联网“从无到有”、未来30年,互联网将会“从有到无”。这个“无”是无处不在的“无”,没有人能够离开网络而存在。
互联网正在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这次技术革命的影响力可能超过过去一切技术革命的总和。未来30年数据将成为生产资料,计算会是生产力,互联网是一种生产关系。如果我们不数据化,不和互联网相连,那么会比过去30年不通电显得更为可怕。
第二,对网络空间、对数字经济与其担心,不如担当。这几年几乎全球弥漫着一种对新技术时代和技术的担心之中,担心机器会抢走工作机会,担心机器会控制人类,担心人类会毁灭在自己的发明之中。其实新技术不是让人失业,而是让人做更有价值的事情,让人不去重复自己,而是去创新,让人的工作能够进一步进化。
我相信机器会让人的工作更有尊严、更有价值、更有创造力。过去30年,我们把人变成了机器,未来30年,我们将把机器变成人,但是最终应该让机器更像机器、人更像人。人类对自己大脑的认识不到10%,而这10%,机器是不可能超越人类的。
第三,在新时代、新机遇,数字经济将重塑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将会有新的模型。
人类只有成为“命运共同体”,共建“命运共同体”。未来30年,制造业不再是带动就业的引擎,未来的制造业都将会是服务业,未来的服务业也必须是新型制造业。因为机器会取代大部分机械的工作,而人类将会从事更有创意、更有创造、更有体验的工作,服务业一定会成为未来就业的主要来源。
全球化必须更加普惠,今天的问题不是全球化造成的,而是全球化不完善造成的。300年以前,贸易掌握在几个帝王手里,30年以前,贸易掌握在6万家大企业手里,未来贸易应该属于中小企业。过去是20%人的受益,未来必须是80%人的受益。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