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孔子:我最好的弟子,也缺少这种重要的能力

01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

他也确实拥有很多难能可贵的品质

关于孔子的部分杰出弟子,《论语》里记载了这样一份名单: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颜回德行好,排在第一位。

颜回还有一个鲜明的优点:学习能力特别突出。

有一次,孔子问子贡(名单中的另一位优秀学生):你和颜回,哪一个强些?

子贡果然“言语”超群,非常会讲话,他说:我哪敢和颜回相比啊?他听到一件事,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咧,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

孔子表示:我同意你的观点。

不仅学习能力强,颜回也确实非常热爱学习。

鲁哀公问过孔子:你的学生里面,哪个好学?孔子是这样回答的:有一个叫颜回的人好学,不迁怒于别人,也不再犯同样的过失。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听过好学的人了。

关于颜回的好学,孔子曾经用一句话进行评价:

  •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 孔子谈到颜渊,说道:“可惜呀(他死了)!”我只看见他不断地进步,从没看见他停留。”

(——杨伯峻《论语译注》,下同)

用今天的话来说,颜回绝对是个终身学习的典范。

颜回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欣赏、值得学习的人。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的成就自然更不可限量。

通观《论语》全文,孔子从来不吝惜对颜回的夸赞,甚至还对颜回说过这样的话: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

《三国演义》里,曹操刘备青梅煮酒时,也说过一句话:“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意思不同,味道却很相似。

不过,在《论语》中,我也读到了孔子几乎唯一一次对颜回的委婉批评。

最聪明的颜回,或许也缺少了一种重要的精神、能力,这让孔子难得地对他流露出遗憾的情感

在我看来,今天的我们,很多时候也仍然缺少这种精神和能力。

02

对孔子的教诲,颜回还是能活学活用的。

所以孔子说过:我整天和颜回讲学,他从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不违,如愚”,但退回去自己研究,也能发挥,可见“回也不愚”。

但是,孔子的另一句话,却透露出颜回从不提反对意见这件事,仍然让孔子觉得有遗憾。颜回的活学活用,似乎并没有进一步发展成对老师观点本身的反思与疑问。

  •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 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所帮助的人,他对我的话没有不喜欢的。

朱熹说,孔子这么讲,是因为颜回对孔子之言“默识心通,无所疑问”,所以孔子的话看起来是有遗憾,“其实乃深喜之”。古代确实有一些学者认为,孔子还是在夸颜回。

但我认同上引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中的翻译。这既是字面的直白意思,在道理上也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我们或许都能理解:如同所有伟大人一样,孔子说的话以及其中的道理,不可能全对。

颜回所缺少的,是对老师的怀疑精神、怀疑能力

单从这一点来看,子路这个人有时倒是更让我欣赏。

子路时不时好像就会“冒犯”一下孔子。

比如一次,子路问孔子:卫君等着您去治理国政,您准备首先干什么?

孔子说:“必也正名乎!”那一定是先纠正名分上的用词不当吧!

子路听到回答,当即就来了这么一句:“您的迂腐竟到了如此地步吗!这又何必纠正!”

孔子听后,便批评子路鲁莽,说君子对于他不懂的,大概采取保留态度。然后孔子讲出了那段著名的话:“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但不管子路每一次的观点是对还是不对,他能向老师提出质疑,这一点却是尖子生颜回没有做到的。

有一次,子路更是把孔子逼得要赌咒发誓了。这就是著名的“子见南子”故事。《论语》关于这个故事的简短记载很有意思: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孔子去和南子相见,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道:“我假若不对的话,天厌弃我罢!天厌弃我罢!”

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把持当时的卫国政治行为不当,名声差。子路的“不高兴”,不是没有缘由的。

这样看来,子路这种学生的监督,对孔子倒不无裨益:

老师讲的话就一定对吗?

老师教的道理我认同,但老师你自己的行为会不会违背这个道理呢?

这种怀疑精神,很重要。但即使在今天,很多时候它也仍然是稀缺品。

对那些聪明人而言,可能同样如此。

03

简单说一件发生在这两年的事吧。

清华的一位学霸参加一档娱乐节目,被高晓松“炮轰”得体无完肤。

这位学霸是清华校长老师眼里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他本科在清华大学法律硕士转专业读金融博士再转专业读新闻传播。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跨度,他这样解释

本科学法律,是想学习形式辩护的技能,但后来一位好友的话提醒了我。他说你学法就好比是一名篮球赛的裁判,可你都没有打过篮球,有什么资格去当裁判?

于是,我就开始学习经济学,想对国际贸易这块有更深的了解。

当时硕士快毕业了,也面试了,不过参加了一个中央台的主持人比赛,又发现自己可能会在这项领域有更深入的尝试。于是博士读了新闻传播……

而读了新闻传播,他还是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样的工作,希望高晓松等节目嘉宾支招。

估计嘉宾们都很无语。高晓松数落了他半天,最后,抛下一句重话:

一个名校生走到这里来,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在这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看到这则新闻,我也忍不住想问,这么聪明的一个清华尖子生,为什么会在节目上问这样一个很让人无语的问题?

我想了想,答案或许很有意思。

有人说,这是个价值观的问题。从表面上来看,这确实没错。一个绝对的精英学子,拿着三个学位证,“不问苍生问个人”,价值观确实不够高尚。

不过,准确地说,我觉得他不是价值观不高尚,而是根本就缺少清晰的价值观,不知道自己的方向。

那么,他又为什么缺少清晰的价值观?

因为,他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

好朋友说了一句话,他就受启发从法律转到金融专业;问节目嘉宾一个问题,他就希望找到自己工作的方向。这种思维模式是:在别处总能找到答案。

我当然相信,在读书和找工作的过程中,他自己也想过很多。但想很多,和独立思考并不是一回事。从这位清华学霸公开的讲话中,我没有看到他独立思考的过程。

独立思考,确实不是一种人人都掌握了的能力。

但我还想进一步问,他这样一个高智商高学历的人,为什么竟然会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呢?

我不能给他个人下论断。但据我的观察,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忘记”了独立思考能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

我们缺少怀疑的精神和能力。

我们总是愿意相信权威,总是愿意“认真吸收”已有的知识。这看起来也很认真,看起来也很努力。

法律、金融、新闻……要学习的知识似乎确实不用怀疑,照着书学好就够用了。

专业选择、工作方向……找大牛问似乎总不会错,他们那么有见识。

这世界上已有的答案确实足够多,以至于我们不用怀疑,照着现成的答案去做,感觉也能过得还不错。

更何况,今天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以至于我们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决策和选择,似乎都能找到对应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依据。

但是,如果我们真正想解决好人生中那些切身的、重大的问题,就仍然只能依据自己的独立思考,做出决策。

而怀疑,则是独立思考的起点。在怀疑的基础上,运用逻辑、依据事实,才能产生有质量的独立思考。

04

据说,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怀疑一切。我很欣赏这句话。

前面提到,今天是个多元化的时代。不要说孔子的观点了,再多“天经地义”的道理,都可以被怀疑;再习以为常的事情,也可以被颠覆。

貌似我们已经生活在“怀疑一切”的时代了。再说怀疑精神,还有意义吗?

但事实可能并不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的怀疑,只是跟着别人在怀疑;就像我们的相信,是跟着别人在相信。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看到许多的热点事件中,我们都在情绪化地跟着大家一起“怀疑”与“相信”。

这也算是我今天写这个话题的一个缘起吧。

那些看起来属于我们的,“自主”的态度与观点,其实可能根本不来源于我们自己。

没有了自主的意识,不要说怀疑什么,恐怕连真正的笃信什么都谈不上。

从这一点来说,无论颜回还是子路,无论他们对孔子的话是笃信还是有所疑问,至少他们的选择,都深深地嵌入了自我的痕迹。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的快乐是真实的。他将自己笃信的“道”,融入到了生命体验里。

而那个不时怀疑老师的子路,也同样在真切地用生命践行着他所认同的儒者之道。

公元前480年,卫国内乱,蒯聩篡位。

子路反对蒯聩的篡位行为。他在城外听到内乱的消息,不顾安危,进城去找蒯聩。

蒯聩当然并不讲什么道义,一言不合,他就要派人杀掉子路。

蒯聩的手下,挥戈击断了子路的帽缨。子路见,只说了一句:“君子死,冠不免。”

最后一刻,子路系好帽缨,以君子的样子死去。

有深刻的怀疑,才有真正的坚信。

  • 作者|李栩然,善于从独特的角度用真诚、温暖的文字谈论人生、职……被粉丝亲切称为“学长”。知乎@李栩然。新书《所有的奋斗都是一种不甘平凡》已上市,火热销售中。
  • 来源|微信公众号:栩先生(ID:superMr_xu)

【原文标题为《孔子:我最好的弟子,也缺少这种重要的能力》,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1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