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自律到了极致,其实毫不费力” | 创业10年,她让1000万人活到淋漓

名校出身,做过央视主播、大刊主编,爱好写书、健身、周游世界,还顺便开了一家文创品牌公司

外界看来,王潇符合人生家的典型人设,但是历程显然没那么简单。

十年前,她像推销员一样投身创业,光环扔在地上,必要时自己还上去踩两脚,一笔笔小买卖做起,“意外”创出一家影响千万用户的励志品牌。

王潇给公司取名“趁早”,寓意趁早行动。她认为“无聊和枯燥才是生活的真相” ,正确的自律价值观自洽,可以助人兑现理想幸福

7月31日,我们和趁早品牌创始人王潇聊了聊事业、生活与自我管理,希望接下来的文字对你有所启发。

  • 口 述:王潇(趁早公司创始人兼CEO
  •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01.满足于现在,不满足于未来

问:你在《时间看得见》书中提到,最好的时间态度是“满足于现在,不满足于未来”,这句话看似矛盾,应该如何理解?

王潇:这句话是个结论,它基于心理学家津巴多的6个时间观——你到底是如何看待和处理时间的,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又细分为两种时间观。

其他的人格测试无所谓结果好坏,只用结果呈现人的多样性,而这个测试有“正确答案”——30%的时间活在当下(享乐主义),70%的时间活在未来(延迟满足)。这种人活着是最幸福的。

未来导向、能够延迟满足的人具有更好的习惯,做事深思熟虑、执行能力高,有上进心的人希望自己成为这一类人,社会的中流砥柱大多也是这一类人。

需要承认的是,无聊和枯燥才是事情的常态,是生活的真相。

在知道哪个好玩、哪个其次好玩、哪个不太好玩的情况下,还能够预支自己的痛苦,去获得更大的幸福,这就是未来时间观。

往前走,痛苦不可避免。所谓的一些理性动作,都是为了更好的感性体验。比如锻炼身体,当然很痛苦,但是比起身材走形的痛苦,这算什么呢?这与专注很像,专注当然很痛苦,但是较后面无知的痛苦、事情搞不定的痛苦,又算得了什么?这就有了对比。

认清真相,每次感觉好无聊、好枯燥的时候我会想:就是这样,没有别的方式。

02.自律的反义词不是懒惰,而是“他律”

问:你会介意外界把“趁早”看作一个鸡汤组织吗?

王潇:外界很难透过表象,了解到我们真正在做什么。对我们来说,重要性前三位的事情(健康、好玩和心流体验)都跟自律无关。

第四位才是赚钱时间和生存时间,你为了生存要做一些痛苦的事,这没办法。痛苦的自律不好玩。我为了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去玩好,我要先把那些不太好玩的事做完。

大部分人长期处于“生存时间”,既没有尝试过“心流”(专注时间)带来的幸福,也没有通过阶段性的自律找到时间和金钱带来的好玩。

很多人追求刺激、享乐,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好奇心。好玩时间是你大脑里的多巴胺提供的,多巴胺会刺激你上瘾。

但是你要炼成自由意志,什么意思?自由意志是你清醒地选择生活方式,而不是被多巴胺绑架。举个例子,如果你刷了一个小时游戏后还在刷,说明你被游戏带来的多巴胺绑架了。

无意识地被(多巴胺)绑架,是非常愚蠢的行为。如果一个人想高级,就必须把自己从这种蠢里拔出来。你看剧、玩游戏、睡懒觉都可以,但是规定自己一小时,一小时到了就能停下来,收放自如,这叫自律

自律不是说天天学习,完全不干那些享乐的事。自律是我清楚地明白自己在干什么,这个是我选的,当我想停的时候可以停,该继续的时候还可以继续。

实际上,自律的反义词不是懒惰,而是“他律”。

为什么有人觉得“自律”会痛苦,比如我要考一证书,谁让我考的?不是我自己,而是我父母、我同学都劝我考证,我就考了。备考的过程我很痛苦,因为我不爱它,跟我没关系;本来我想当一个自由职业者,父母非让我上班,觉得这样稳定……这些都是他律。

某种程度上,电影和游戏一样也是他律。真正的好电影都被设计过:什么地方让你哭、让你笑,让你等待……观众不自觉被代入别人的生活,2小时电影结束,控制就解除了。但游戏解除不了,必须靠你的自律。

03.让自己的“长板”无限长

问:你认识的那些牛人,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点是可以鉴的?

王潇:首先是让自己“长板”无限长,无论长板是什么,而不是和自己的短板死磕。有的人长板是思考力,有的人长板是组织团队、能调动别人的积极性。

木桶理论”教大家不要有短板,这个理论今时今日已不适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要求创始人本身就是一个长板,他代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这个创始人不行,公司必然不行。少数创始人是人力资源型,他们像木桶上的钉子,能把所有的板找到,然后拼在一起。

我见过很多失败的公司,明明有自己的长板,却死磕自己不擅长的东西。

二是专注力极强。这不代表他们不玩,不代表他们都是工作狂,主要是他们在工作的时候效率极高,工作一个小时可能比你一天都厉害。当我们把日常的专注再训练上至一个级别,进入心流态,就感受不到痛苦了,甚至能感到幸福

三是善于总结问题、自我迭代。通过复盘反思得出新的结论,马上转化为新的行动,然后再复盘再转化。 问:我们每个人都有知识盲区,你通过什么方式完成这个学习过程?

王潇:最快的方式是找这个领域的高手聊天,通过提问的方式,这肯定是最快的。如果你觉得一个人不够,就多问几个人,提同样的问题,对比他们给出的答案,然后自己得出结论。其次才是看书。

04.活得长,比活得好还重要

问:创业十年间,公司做对了哪几件事?

王潇:第一,始终按照自己最擅长的天赋做事,这点从没动摇过。

第二,最终还是选择相信自己的判断。第二条和第一条密切相关,因为我们“卖”的是价值观,自己首先要是价值观的践行者,你把问题都解决好了,才能告诉别人怎么做。

《趁早效率手册》最早是我自己在用,作为时间/目标管理工具,后来我就多做了几本送给朋友、客户,捎带着在我们的网店销售,结果第一年就卖到100万人民币,持续生产到今天,成为趁早品牌拳头产品

产品怎么书写、怎么传播,跟别人也尝试过合作,但事实证明,做这些还是我们自己的团队最厉害。不是说我们有多自负,这是价值观决定的。

第三,我们始终没有着急过。“趁早”是个动词,趁早行动的意思,在2013年被注册成品牌名。作为一家公司,我们也要知道自己是谁,去哪儿,怎么去。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充分的文化自信

我们坚信,人生可以计划,愿望也可以渐次实现,但绝不是只有“努力”、“自律”和“时间管理”这么简单。过去7年,我们归纳所有达成所愿的规律,然后印在纸上,变成实体文创产品。但是如果你不完成“我是谁,去哪儿,怎么去”的哲学自洽,所谓的自律就成了战术上的勤奋,战略上的懒惰。

我们现在认为活得长,比活得好还重要。

不着急,也不跟别人争,不拼杀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我们也不在乎别人说我们是不是“小而美”。

我特别喜欢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的自传——《鞋狗》。他最早创业就是凭天赋和热情,其间也在一直寻找价值观,最后明确了公司要跟运动跑步息息相关。耐克闷头做自己想做的事,二十年过去,那些靠风口、靠突如其来的热情的同行好像都死光了。

我做好了坚持二十年的准备,赚多赚少没关系。我们选择做文具,不是因为他能赚多少钱,而是因为它是传播我们这件事情最好的介质。实际上,我们卖的不是本(趁早品牌的文创产品),而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我们生产本不是为了赚更多钱,而是为了生产更多的本,让它们到更多人手里。因为(产品)选的对,恰巧赚钱了。 问:网上有报道说,投资人评价你们做的事是“反人性”的,因为人性是懒惰是贪嗔痴。

王潇:每个人本性里都有进取的一面,没有人不想明天比今天更有钱、活得更漂亮。只是他们由于认知、手段、环境、惰性等种种限制没有实现。

为什么很多人懒成那个样子,整个人类社会还在进步?靠的是前1%的引领者,他们代表最高的生产力和精神文明,你也可以叫他们精英。

精英和坐吃山空、不思进取的人都是极少数,大部分人的进取心可以被激发和执行,我们服务的就是 “中间枣核的人群”,目前覆盖约1000万用户,未来目标是2亿人。我解决的问题是“我是谁,我要去哪,我要怎么去”,类似哲学问题,整个趁早公司其实就是一个自洽的宗教。

头部(精英)不需要我服务,头部跟我一样是自我驱动,不用你鼓励,他们根本用不着效率手册。 问:作为一个卖“哲学原理”的品牌,你们受经济消费形势的影响大吗?

王潇:任何企业都一定受行业和时代的影响,不可能说不大。我们这个市场的特殊性在于,当钱疯狂增长、人们都在疯狂投资时,大家很少思考哲学问题,而当经济形势好时,人们因为迷茫和痛苦,会向内寻求精神增长。某种程度上,这对我们的商业模式是一种利好

但是,我们不能说自己是一个卖哲学原理的公司。中国人现在还没有哲学普及教育, 我们说了以后,用户会觉得我“疯了”,不知所云。我是一个做哲学普及教育的,会在乎什么风口吗?我不会。 问:这个世界总是存在各种的信息不对称,外界不了解的话,也许以为你在“贩卖焦虑”。

王潇:我卖的不是焦虑,而是内心的平静,inner peace。在这个年代里,除了跳槽升职加薪以外,你还有什么办法获得幸福吗?是价值观的自洽,而不是自律。自律是手段,金钱也是手段。

05.用“更高版的我”要求自己

问:公司现在的发展达到你的预期了吗?

王潇:永远不会达到预期,因为创始人的目标在调整。倒退五年、十年,我能想到今天的规模和影响力吗?我想不到。今天的很多东西在我想象之外,发展延展了我的想象力。 问:作为创业者,经常遭遇比普通人更大的压力,你会如何应对?

王潇:这个时候我一般会思考,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吗?如果是,当困难来的时候,我能抗多少天?如果是现在的我,我觉得能抗二十天,最厉害的那个版本的我应该能抗四十天,那我先抗四十天再说。

我会用更高的版本要求自己,所以我能达到的永远比现在的稍微好一些。如果按现在的标准要求自己,那有什么意思呢?决策应该由更高版本的我做,而不是现在的我。

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本我超我角力的过程,是懒惰的我、平凡的我和理想中的我角力的过程。得越多,赢面就越大。

当超我战胜本我,你慢慢就会被换血成为那个人,形成你理想中的人格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29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