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段时间我和老公出门旅行,途中这位大兄弟突发病毒性疱疹,我赶紧拖他去医院。
她大概20岁出头,画着淡妆,手里拿着几盒衣用去污笔,正用棉花糖般的声音说:
“大哥大姐,这个是清洁脏衣服的,哪里脏了擦一下就干净啦,你看你看。”
说话间,她用力将黑色水笔在自己衣服上画了好几道,立马用去污笔清除。
没几下,污渍逐渐消褪。
“这骗人的吧?”有人甩了一句。
“我自己用挺久了,觉得确实不错”,女孩始终笑盈盈的,“你可以先买一盒试试,要不我再给你演示演示?”...
她单膝跪地,边介绍商品边演示,不时围上来几位候诊者和家属,她总是温柔地打招呼。
“觉得好用的话,以后可以微信找我买哦,我给你包邮。”女孩忽闪着大眼睛,依然甜甜地说。
在候诊的近1个小时内,我默默数了下:她卖出去7单,有人一次性买了4盒。她甚至加了两个人的微信。
我震惊指数直线上升啊!
你知道,公众场合这样兜售东西,多数人是反感的。成功率极低不说,碰到脾气差的,话没说完就让你麻溜儿滚蛋。
不被人讨厌已是阿弥陀佛,讨人喜欢,简直难上加难。
同样是“卖”,有没有用心、有没有用对方法,绝对是迥然不同的AB面。
02
几个月前,有个推销按摩贴的小伙子跑到我们办公室。
他一个一个座位问,再一次一次被拒绝。直到有同事不耐烦,电话保安上楼请他离开。
港真,我内心也是拒绝的。因为他的言行,实在让人一言难尽。
他先是站在离我很近的身后,说话时我吓了一跳,一转头,就看到他胸口那个脏乎乎、破了几个洞的背包。
“买按摩贴吗?很好的!不骗你!”
“这东西对你们来说肯定不贵,对吧?”
“我刚毕业出来工作,业绩压力很大啊,姐姐能不能帮帮我呀?”
我随口问了句,这充电一次能用多久呀?
他愣住了:应该…好几次没问题,反正能充电。
听到这答非所问的回复,我哭笑不得。他见我不感兴趣,又跑到我前面的程序员位子上。
那位小哥是典型的冷漠型码农,推销的小伙子看他没啥反应,竟然直接上手,把按摩贴贴在他脖子后,打开开关,只见小哥肩膀一阵抽动…
“你别影响我上班啊。。。”程序员小哥忍不住说话了。
“不买拉倒。”小伙子悻悻离开。 你有没发现一个现象?我们面对一件商品时,通常先面对出来卖的人。
东西再好,卖的人不行,你也很难产生什么购买欲;东西一般,卖的人厉害,没准还额外加几分好感值。
就像卖按摩贴的小哥,每句话都散发着只想掏你钱包的味道。
一会摆可怜希望别人“帮忙买几个”,一会说反正东西不贵,一旦发现对方没有购买意向,态度立马180°大转弯,更别提连产品都不熟悉。
人家对你都无法产生信任与好感,怎么可能对你卖的东西有好感?
这年头出来卖,“硬件好”是标配,“软件好”才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03
事实上,不管卖什么,“及格线以上”越来越成为主战场。
我有时会去星巴克码字,发现里边经常1/3都是看书、工作的人。
以前我心里还有些嘀咕:一杯原材料、口感、毫升数差不多的咖啡,路边小店大概卖12元,星巴克卖32元,价格泡沫也太多了吧?
可我当时忽视了,消费的咖啡只是价格中一个部分,更多的是为环境或文化氛围买单。
也就是说,软服务甚至超过了实物本身的价值,它让人们在潜意识里,更加认可商品。
打几个比方。
做报告谁不会?
有人只知道拼贴PPT模板,内容既没Power又没Point,可有人能通过各种维度展示,将想法表达得淋漓尽致。
做计划谁不会?
有人一拍脑袋就写了一堆不着边际的目标,可有人懂得层层拆解、分阶段拿出可执行的方案。
卖东西谁不会?
有人一上来恨不得把东西往你怀里塞,可有的人,却明白售前-售中-售后的真正含义,并尽可能做好。
我只能说,机会永远留给那些输出成果高于预期的人。
《硬派工作》有句话,所有工作的目的都是创造价值,因此附加价值就成了区别自己与对手的关键。
不然,即便你拿住一条大鱼,没有捕鱼的能力,最后机遇也只会像鱼一样,一扑腾,又溜了。
04
那么,怎样叫“高于预期”?我觉得用两个字可形容:极致。
这并不是多么高大上的要求:满足需求,又恰到好处地多出一点儿,就足以脱颖而出。
比如说,某护肤品牌在电商渠道做得挺出色,他们有几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首先,东西性价比高;其次,他们客服24小时在线,即使客户半夜咨询也能得到第一时间的回应。
另外,他们通过大数据分析,对不同特性、不同购买时间的客户,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连赠品都送得不一样。
只要客户反馈问题,无论好评or差评,都有可能收到意外的惊喜礼物(礼物还是根据买家的性格差异挑选的)。
看起来,都是一些小事,但日积月累下,微不足道变成了举足轻重。
而“极致”,在竞争体系中可谓是同心圆般的存在。
你想想,不管哪个领域的互联网巨头,其实都在做一件相同的事——想方设法采集足够多的用户数据。
为什么?
就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精准的定制化服务,好让产品变得更加极致、更加立体,软实力更牛X。
想踏上快速上升的良性循环,成败都藏在一个个细节里。这正是菜鸟与高手的区别:
菜鸟只管去做,不管做的效果,更不思考如何拥有更好的效果;
高手不仅去做,还会把每个要素拆解、各个击破、力求最佳,同时不断思考如何改善。
危机从来只关顾高喊“及格万岁”的人,而良机,从来只愿意与心里拉着一根金色标准线的人为伴。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