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东滩顾问 · 廖义桃/尹福臣
近几年在政策、技术、资本等多维因素推动下,全球机器人整体市场快速增长,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工业与服务领域颇具成长空间。从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到特种机器人,国内智能相关技术紧追欧美日,行业应用和产品市场快速发展。从产业格局看,全国呈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部和西部六大集中发展区域,并发展出机器人产业小镇、机器人产业园、机器人产业集聚区等产业集聚模式。
关键词:机器人产业前景,服务机器人,机器人产业园
作为引领世界未来的颠覆性技术,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最集中的体现,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机器人集机械、电子、控制、传感、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在协助或部分取代人类的工作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生产作业、建筑作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机器人产业经过发展萌芽、产业孕育和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到智能应用阶段。随着感知、计算、控制等技术的迭代升级,以及图像识别、自然语音处理、深度认知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深入应用,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机器人领域的服务化趋势日益明显,逐渐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机器人已广泛应用在汽车、电子制造、食品饮料、制药等众多生产制造领域,以及面向医疗、家庭、商业等行业服务以及提供大数据服务。面向人们憧憬的未来生活领域,智能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机器人按应用领域不同,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全球机器人整体市场快速增长:2018 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298.2 亿美元,2013-2018 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 15.1%。其中,工业机器人168.2 亿美元,服务机器人 92.5 亿美元,特种机器人 37.5 亿美元。
我国机器人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工业与服务领域颇具成长空间:2018 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 87.4 亿美元,2013-2018 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 29.7%。其中工业机器人 62.3亿美元,服务机器人 18.4 亿美元,特种机器人 6.7 亿美元。
目前全球机器人行业都处于资本风口,保持着较快的市场增长;我国机器人产业资本市场亦非常活跃,各类机器人产业投资并购活跃,产业发展形成结构化、多层次发展模式,推动机器人产业进入资本联动、跨越增长的新时代。
1、工业机器人产业
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稳步增长,亚洲市场依然最具潜力:2013 年以来,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以年均 12.1%的速度增长。2017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额达到 154 亿美元,其中亚洲销售额 99.2 亿美元,欧洲销售额 29.3 亿美元,北美地区销售额 19.8 亿美元。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关节型搬运机器人占比较高: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约占全球市场份额三分之一。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较快, 年均增长超过20%,2017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 13.8 万台,销售额达到51.2亿美元,预计到 2020 年国内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到93.5 亿美元。
国际工业机器人趋向轻巧灵活、人机协作不断深化。如瑞士 ABB 的双臂人机协作机器人 YuMi 可与工人一起协同工作,在感知到人的触碰后,会立刻放慢速度,最终停止运动。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布局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加速落地。如发那科设立 FIELD平台,能实现自动化系统中的机床、机器人、周边设备及传感器的连接并进行数据分析。
国内工业机器人呈现国产化、应用领域扩大化趋势。如沈阳新松集团将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7 自由度协作机器人,实现了快速配置、牵引示教、视觉引导、碰撞检测等功能,显著降低了应用门槛。另外,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用户企业积极向上游延伸,海外并购扩张步伐进一步加速。例如美的集团收购库卡公司迅速布局机器人领域的中游总装环节;埃斯顿先后发起 4 次跨国并购,不断收购优质标的。
2、服务机器人产业
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兴起,全球服务机器人行业迎来快速发展:2013 年以来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达23.5%,2018 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92.5 亿美元,2020 年将快速增长至 156.9 亿美元。
中国服务机器人需求潜力巨大,家用市场引领行业快速发展:2018 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约 18.4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43.9%,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其中,我国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为 8.9 亿美元、5.1 亿美元和 4.4 亿美元。到 2020 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40 亿美元。
全球服务机器人认知智能快速发展,产业化进程持续加速。目前正在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加速迈进,扫地机器人、送餐机器人、情感机器人、陪护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超市机器人等,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不断拓展。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创新不断加快,国内企业在智能生活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家用、医疗、公共服务成为三大投资热点。
(1)家用机器人
目前市场上家用机器人主要以家庭服务机器人为主,如造地机器人、除草机器人,服务于人们的家庭家居生活。国内企业开始大面积布局智能家居领域,未来在家居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的娱乐放松以及孩子的课外教育等方面将是未来的热点方向。
(2)医疗机器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与医护人员供给不足的矛盾不断凸显,使得康复机器人与健康管理机器人的需求大大提高;同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服务质量的标准化要求大大提高,为服务买单的观念也日益增加。目前全球广泛应用的达芬奇手术系统,通过机器手臂的协助,外科医师只要坐在控制台,看着手术部位的三度空间影像,即可遥控机器手臂,做出与人手相媲美的各种角度的旋转、弯曲、捏夹等动作,切、拉、缝、打结,灵巧不输人手,还可避免人手会颤抖的情形。
(3)公共服务机器人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局限性和成本限制,使得目前公共服务机器人主要集中在银行、酒店、机场等公共场所,扮演现场客服等职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程度不断升级,公共服务机器人将更加智能化,可适应场景更加多元化,功能更加精细化。比如,新一代科沃斯银行大堂服务机器人已在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全国约千家营业网点“上岗”。
3、特种机器人产业
全球特种机器人新兴应用持续涌现,各国政府相继展开战略布局。2013 年以来全球特种机器人产业规模年均增速达 12.8%,2018 年全球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37.5 亿美元;至 2020 年,预计全球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 49.5 亿美元。美国、日本和欧盟在特种机器人创新和市场推广方面全球领先。
中国特种机器人应用场景范围扩展,市场进入蓄势待发的重要时期。我国特种机器人市场保持较快发展,各种类型产品不断出现,在应对地震、洪涝灾害和极端天气,以及矿难、火灾、安防等公共安全事件中,对特种机器人有着突出的需求。2018 年,我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约 6.7 亿美元,增速达到 23.2%,高于全球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智能性与适应性显著增强,特种机器人应用场景迅速增加;中国特种机器人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领域形成规模化产品。我国特种机器人76.2%为军事应用机器人,机器人企业及研究院所不断加大对特种机器人的研发力度,并以无人机、水下机器人、防爆巡检机器人等为切入点,研制出一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新型产品。
从产业布局看,全国呈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部和西部共六大集中发展区域。在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中,长三角地区基础相对最为雄厚,珠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机器人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东北地区虽具有一定机器人产业先发优势,但产业整体表现较为有限,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但已表现出相当的后发潜力。
从产业集聚度看,东北地区产业聚集程度位列全国之首。由于本地龙头企业占据了东北地区机器人市场产销量的绝大多数份额,产业集中度达到60%;得益于众多全球机器人领军企业及国内龙头品牌在长三角地区设有总部基地或研发中心,产业集中度达到45%;由于存在大量的机器人本体设计制造与系统集成初创公司与小型民营企业,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集聚度整体偏低为20%。
从目前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模式看,主要有机器人产业小镇、产业园、产业集聚区等三种产业集聚形式。
一是机器人产业园,主要选址在智能工业发展基础较好、综合服务完善的经济开发区内,以机器人专业园的形式发展,打造机器人产业链。典型案例有上海宝山机器人产业园、昆山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园、沈阳新松智慧产业园、深圳南山机器人产业园、合肥机器人产业园等。
二是机器人产业小镇,主要选址在沿海经济发展较好、工业基础较强、周围交通条件便利的区域,主要以独立特色小镇的形式集聚或作为大型智能制造开发区内的核心产业项目特色化发展。典型案例有河北廊坊香河机器人小镇、余姚机器人智谷小镇、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合作示范区佛山库卡机器人小镇等。
三是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主要选址在产业基础好、科研资源丰富的经济开发区内,作为开发区里的核心发展区域与周边智能产业协同发展。典型案例有安徽芜湖国家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顺德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中山机器人产业集聚区、马鞍山机器人产业集聚区等。
国家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主要位于芜湖鸠江经济开发区,同时在芜湖经开区及芜湖县布局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已形成全产业协同发展态势,并率先在全国实现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机器人本体全面接近国际一流水平、机器人系统集成日趋成熟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国家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连续多年获得最佳机器人产业园奖,目前落户的机器人企业120余家,2018年实现产值112亿元。
1、产业定位
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重点发展六自由度机器人、并联机器人、重载搬运机器人等,聚焦攻关减速机、驱动器、伺服电机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
积极发展服务和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领域重点发展医疗康复护理、养老助残、家庭服务、餐饮服务等;特种机器人领域重点发展管道检测、反恐排爆等。
延伸发展智能装备产业。重点发展数控系统、自动导引小车、智能传感器、智能识别系统,延伸发展智能控制系统、精密传动装置、精密仪器、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等智能装备产业。
2、功能布局
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主要包括芜湖机器人产业园和芜湖机器人产业孵化基地两大核心园区。芜湖机器人产业园规划总面积5300亩,包含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零部件研发和制造、机器人系统及成套装备集成应用、前端技术研究院研发创新、机器人主题公园、机器人产业创意基地及配套商业等在内的六大功能区域。
2013年,机器人产业园一期核心起步区启动建设,重点布局发展机器人整机、核心零部件、外围配套设备及工业自动化装备,建设有5.7万平方米的机器人孵化器,当年实现6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在芜湖经开区重点推进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集聚,加快实施一批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实现区域内机器人整机研发生产和应用推广的衔接。在芜湖高新区重点布局机器人软件开发、应用和服务机器人;在芜湖县重点布局机器人零部件配套等。
3、双轮驱动
在科技部、国家机器人专家小组、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的指导下,芜湖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推进组确定了聚集区的发展方向,以芜湖及周边的汽车行业、以及3C、喷涂、机加工等领域应用为切入点,通过国产化自主研发加海外并购,推进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
在技术研发方面,成立芜湖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1+N”模式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资源,建立哈特(哈工大)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安普(安徽工程大学)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安徽工业大学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赛宝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开放式公共研发平台。
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创新,重点衔接日本、德国、意大利等机器人技术发达国家,寻求与海外产业资本、行业领先企业、国际技术团队的投资技术合作。埃夫特加大海外并购力度,已成功收购意大利CMA和EVOLUT两家公司,并在北美、欧洲建立2个研发中心。
目前,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已初步形成四类机器人产业集群:一是以埃夫特、希美埃、瑞思、行健智能、中安重工、金三氏数控、中电鑫龙等企业为龙头的工业机器人企业集群;二是以酷哇机器人、星途科技、微云为代表的服务及特种行业机器人产业集群;三是以奥一精机、固高自动化、翡叶动力、大洋电机等企业为龙头的关键零部件企业集群;四是以东旭光电装备、瑞祥工业、扎巴科智能、戎发冲压、埃华路等企业为龙头的系统集成企业集群。
4、产业平台
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机器人生态产业链,有八个产业支撑平台,按照企业的需求要素,技术、人才、资金和市场,以及政策支持和产业视野。
• 产业研究与专家智库平台
• 技术研发检测平台
• 投融资平台
• 应用推平台广
• 政策咨询服务平台
• 人才服务平台
• 公共配套服务平台
• 产业链配套协作平台
比如在投融资方面,设立芜湖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筹集约5亿元机器人产业发展资金;设立6000万元专项担保资金,通过机制创新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新机制。
5、营销推广
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重视机器人产业的应用推广工作。坐落于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的安徽空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机器人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营销平台建设,它依托芜湖国家机器人产业园,打造了机器人研发制造端到用户端的连接桥梁,为智能机器人普应用、惠万家提供一站式服务。以政府为引导,借助空谷等市场力量,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以机器人展会、创新创业大赛等多样化的营销活动,促进园区品牌的推广和产业资源的整合。
- 图片:图虫创意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