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那个最不被看好的同事,成了主管”:真正厉害的人,都在暗处努力

  • 作者丨焱公子+晋良
  • 来源丨焱公子(公号ID:Yangongzi2015)

前段时间,因为疫情原因,很多公司被迫远程办公,这就让那些平日里摸鱼混日子的人,瞬间露出马脚。

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身边一位朋友。他因为在远程办公过程中表现优异,复工上班后,获得了老板3000元的奖金激励,并直接被提拔为主管

在此之前,主管的职位已空缺多时,至少有四五个竞争者虎视眈眈。而我这位朋友,因为入职时间短,平常也沉默寡言,是其中最不被看好的。

当然, 他这番“逆袭”,并非偶然。

虽然他们公司早就有远程办公软件,但因为没有大面积普及,再加上平时工作微信之类的软件完全能胜任,一直没几个人愿意花时间去学习适应。

而朋友当时就留了个心眼,没事时就去研究远程办公软件,还专门去找研发团队的同事请教细节。

疫情爆发之初,他已经意识到公司后续将推行远程办公模式,在过年期间,他就早早做好了准备。

之后,当公司宣布延期复工,全员在家远程办公时,别的同事都是赶鸭子上架,各种不会不适应,要么就趁机摸鱼;而朋友因为准备充分,第一时间便能快速高效地处理各种任务,跟在公司时毫无区别。

墨菲定律中有一个观点: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中的竞争,从来都是在开始之前,就胜负已分。

真正厉害的人,都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努力。然后等待时机,一鸣惊人。

1、职场中的聪明人,都是人前低调,人后做事

学习不好的孩子,往往都是在外面各种玩耍,回家接着玩。

而那些成绩优异的孩子,在外面会和你一起玩,但永远不会让你知道他回家后有多努力。

差距,就是这样形成的。

职场中,亦是如此。

读者小严曾在后台讲过他刚进公司的经历:

那时他刚开始做销售,身边有位同事跟他同岁,比他晚到公司,但是签单的业绩,却总是他的两三倍。

有一段时间,他感觉压力山大又愤愤难平:同样是90后,凭啥那同事那么牛,他自己却老做不过他?

难不成,有什么猫腻?

那时,小严常常在明面上故意抢同事风头,有时需要配合的事项,也经常故意找茬,但无论怎么折腾,也无法缩小差距。

直到后来,这名同事因个人原因要去其他城市发展,辞职离开。走之前,约他单独喝了顿酒。

小严说,至今他还记得,同事当时醉醺醺跟他说:“你知道我为什么业绩那么好么?原因简单极了:那就是下班之后,我还继续工作。”

他当时一听就乐了,以为同事还在继续忽悠他。

然后同事又说:“你别不信,我每天下班回到家,就开始用手机邀约、坚持沟通维系客户、研究产品资料、研究讲解技巧、周末出去找客户拜访、这些事情我都没少做。”

同事边说着,边打开自己的手机,给小严看自己做的详细记录。

小严看着那些东西,越看越觉得惭愧,终于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总追不上人家的原因。

他将所有精力都放到了人前,下班就是下班了,该打游戏打游戏,该消遣消遣,而与此同时,别人却每天至少多花3到4小时,在默默耕耘及自我提升上。

人前低调,人后做事,这才是职中真正的聪明人的做法。

2、肯在背后默默下笨功夫的人,会走得更快

在前公司时,我曾带过3个实习生领导一开始就告知我:半年实习期满,择优录取1个,其余2个直接淘汰。

这3个实习生,咱们姑且称他们为甲乙丙。

其中甲特别会来事,一进公司就跟部门老人打成一片。

乙口齿伶俐,心思机敏,特别擅长沟通汇报。

相比之下,丙生性木讷,反应也有些迟缓,几乎找不到什么亮点。

我领导和我自己都一度以为,最后一定是在甲和乙中选1个,或者破格把两人都留下。

一场突发的紧急任务,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那天我刚从外地出差回来,飞机落地已经晚上10点。因为还要处理些文件,我打车往公司赶。

到公司楼下等电梯时,我随手打开微信,正好看见甲发了条朋友圈。定位是公司,内容说他刚加完班,感觉特别充实,又学到了很多。

5分钟前,乙也给我发了条微信,汇总了他今天的工作,请我指示评点。

我觉得特别欣慰。进公司一瞧,却只看见丙还坐在自己工位上。

我问丙,为啥还不走?他不好意思回复,感觉自己进步太慢,所以想再加把劲,也力所能及为项目多贡献一点。

我凑上前看了看他正在做的方案,与乙刚汇总给我的内容,几乎一致。

我心中一咯噔,问他:这是你自己想的?

丙点点头:是啊,下班前我还专门跟乙说了说,想听听他的意见

我又问:甲呢?他刚走?

丙说:他6点下班就走了啊。

我有些无语,拍了拍他肩膀,让他早点回去休息。

之后的实习答辩,丙以非常扎实的技术功底和清晰逻辑,拿到了A+。

结果也没什么悬念,他成了唯一被留下来的人。

爱耍小聪明,运气好固然能蒙蔽一时,但露馅不过是早晚的事。

人“笨”没关系,在职混,更重要的,是态度

曾国藩从小也不是很聪明,硬靠着勤读苦学,参加科举考试连续考了七次,才中了秀才。

带兵打仗时,他也是奉行奉行“结硬寨,打呆仗”的理念,不求一战定乾坤,只求用不断的小胜,稳中求进获得成果。

诚如鲁迅先生所说:“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肯在背后默默下笨功夫的人,才能真正夯实内功,从而,走得更快。

3、懂得在暗处努力的人,才能更快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专注:优秀的隐形推手》一书中,作者丹尼尔·戈尔曼提出过一种专注于工作的“三步走”方法。

具体分为三点:关注自己,关注他人,关注外部世界。

缺乏对自己的关注,会让你变得没有目标

对他人缺乏关注,会让你变得愚昧;

而对外部世界缺乏关注,会让你变成井底之蛙。

职场中,我们很容易做到对自己保持关注,但对于后两点,往往非常容易忽视。

这便会造成,我们很容易跟自己和解,却不太会去关注身边同事的情况、公司发展的情况。自然,也就更不愿意在暗处主动再多努力一点。

我有位朋友在某知名公司做HR总监,她曾感慨:

“在公司里,越是职位低的小透明,往往越有着一颗想一夜成名的心。他们总幻想某个机遇会突然砸到自己头上,然后一切都会随之改变。

但问题是,他们弄错了方向。领导对他们的印象,都是从平时的点滴累积出来的,平时不去用心努力,就算机会来了,为什么给你?即便给了你,你接得住吗?”

这番话,也让我想起了薛兆丰曾经说过:“今天跟昨天一样,你为什么会奢求明天和今天不一样?”

最大的公平,是没有不劳而获,也不兑现白日做梦。

要想获得从0到1的破局和改变,不妨首先关注一下别人都在做什么,外部世界在持续发生怎样的变化?

基于此,再向内审视一下自己,看看你缺乏什么,需要付出点什么努力,才能赶上别人和时代的步伐。

懂得审时度势,甘于忍受一时的寂寞,在暗地里默默努力的人,才能更快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迎来那个脱颖而出的时刻。

写在最后

查理·芒格曾提出逆向思维的概念。

他指出,如果一个人不接受失败,那就可以去分析走向失败的路径,并拒绝走上这些路。

而对于我们职场人来说,不妨也试试这个方法。

先别去幻想未来在公司,自己能混得有多辉煌。而是倒过来,先去看身边那些混得不尽如人意的人,他们都走了些什么样的路。

如果他们走的路,正是你当下正在走的方向,当然必须要停下脚步。

而选择走什么样的路,就是影响后续竞争的关键因素。

还记得文章开头的那句话么:

职场中真正的竞争,从来都是在开始之前,就胜负已分。

记住:真正厉害的人,一定都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努力。

你能在暗地里能下多少功夫,就能成多大的事。

  • 作者:晋良,LinkedIn专栏作者,恩师名晋,前百万粉丝公号运营培训。焱公子,发型光芒万丈的跨界理工男。多年500强,专注解职。写有灵魂的故事,过有温度的人生。微信公众号:焱公子(ID:Yangongzi2015)。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5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