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代际共存的职场上,你会和父母、儿女同时工作吗?

1

上周母亲节,我的一位朋友X 联系我,让我给他母亲M留意新工作机会,笑说他母亲什么也不缺,但缺国内猎头朋友。

M在一家全球500强公司HR,前两年被调到欧洲总公司BP Head,欧洲疫情让人心忧,M准备回国发展,已经有内陆省份的上市公司想找M做海外HRVP,但M还想看在上海或深圳的机会,所以想找国内的猎头看看机会。X就把我介绍给他母亲。

X自己的事业也很成功,30岁出头已经是一家高科技独角兽公司高管。X父亲也有自己的事业, 一家都是不同行业的职精英 ,家庭成员关系很紧密,职业观也很相近。

我和M聊了聊,M是位非常优秀的职业女性,交流中你会忘掉她的年龄,她也笑称,即使在欧洲,她也算年龄很大的员工了,在国内工作时,她多年都是公司最大的员工。 她也谈到,以前她是儿子X的职场导师,现在儿子职场领悟力很高,已经是职场上的朋友。

这么多年的猎头生涯中, 遇到过很多父母为儿女找工作,但这两年儿女为父母找猎头朋友的情况也多起来了。

这几年职场变化其实很大,职场关系在悄然发生变化。其中代际共存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在专业职场领域,直系代际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支持的案例在增加。

我们越来越习惯于职场上老中青共存。

一、技术发展劳动力短缺带来的职场年龄模糊化

1、技术在进步, 体力要求在降低

随着机械工业化的不断深入,体力劳动的强度也在减轻,加之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短缺,从白领蓝领工作,到处都能看到很多年长人士。

我前一段时间回扬州老家,发现只要能工作,愿意工作,农村老人也很容易找到简单的工作,因为现在劳动力短缺了。

蓝领如此,其实在白领为主的工作上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工龄很长的员工。

2、经济在发展,人口素质在提高。

中国恢复高考四十多年,在主流智慧工作中,积累了大量有过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人才,只要学习能力强,中老年人运用最先进技术的能力并不比年轻人弱。

随着生存需要越来越不成为问题,对于工作的理念已经有了极大的变化,工作不再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工具,而是个人成长自我实现的重要渠道

领英最新的2020年职业趋势报告,也显示,几代人共存的职已经成为现实。

除了家族事业传承(即我们常说的富二代), 职业理念传承(职业选择高级打工)也不罕见。“中年”在职场上代表的年龄宽度越来越大。

象M这样的优秀人才已经近60岁了,早已经实现财务自由,先生事业有成,儿女也已经成材,却仍被视为职场上的中年人,还在追求自我超越,根本没有退休计划,仍然在职场游刃有余。

二、信息时代,经验已经无法形成壁垒

职场上从事办公室为主的职业工作生理要求越来越低,但是并不代表职场已经没有了年龄压力。

三年就是一代人,在职场上又是盛行的说法。

随着信息传播门槛越来越低,很多工作已经无法论资排辈, 甚至经验越来越不重要。

最近看A股高管年龄分布,A股141名高管为90后,最年轻的仅25岁。同时,我们又能常见媒体热议30多岁遭遇裁员后再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事件。

猎头遇到的中年人很多,中年危机一直是咨询职业转型的重点。

昨天两个不同行业的朋友找我帮忙提职业建议,两位都是七零后,一位做了二十多年市场相关工作,一位做了二十多年的运营,今年都是因为所在企业遇到了问题,不得不再次找工作。

二位都是名校硕士毕业,过往也有大公司工作经验,现在也算中高级管理人员了,年薪都有五六十万,但找工作非常困难。

市场行情不好,年龄偏大就成为很大的障碍。

两位找了三个月工作,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要退出职了。

不得不说,中年人在职场上进退维艰,是职场上一个重要问题。

美世《2020全球及中国人才趋势报告中,也指出中国企业高管最关心的员工问题中:Z时代的新生代进入职场和员工团队老龄化分别有68%和66%的HR关注,可见这是两个广泛同时存在的现象。

在各种年龄层并存的职场上,很难再以统一固定标准论资排辈,以价值论成就必然成为主流;所有年龄层,不断学习,已经成为职场生存的必需。

2

中国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现代职场发展了30年,很多优秀的人才也一直在随之发展,对于中年甚至过去意义上应该退休的老年人来说,代际影响并不在于年龄。

在我们公司近千万的高端人才数据中,候选人年轻化也日渐突出,30岁以下的候选人超过1/4。但年薪过百万的人才仍然以40岁以上为主,年薪过500万级的绝大部分在45岁以上,以50岁——65岁最为集中。

从我们的数据看,40岁以上人才跳槽频率明显降低,外部工作机会质量较高,但条件日益苛刻,达到标准的候选人数量大幅减少,候选人也偏向谨慎。

可能性越来越广,但真正能达成理想职业目标的人,还是很少。中年以后还想要在职场上不断进步,就要问自己:

1、你的优势在哪里

年龄是你的特征,无法变成你的优势。

很多经验,其实也不是优势。

以前我们总是说要做越老越值钱的工作,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是很难用某种工种来替代,具体工作很可能消失,能力模型可以提炼,但只要能积累出宝贵的越来越值钱的能力,工作只是一种能力的表达。

人才普遍年轻的互联网行业为例。很多人觉得这个行业一老就只有被淘汰的命运。

上周有团队顾问告诉我,接到最新的一个互联网头部客户的要求,高级专家不再看35岁以下的人,资深专家不再看40岁以下的人。顾问感慨又有一批非常不错的候选人不符合要求了。

要知道高级专家的薪资已经是过百万了,35岁就能达到这种条件的其实也是不易的。但是客户这样的要求,却是非常实际的,互联网行业的技术更新迭代快,如果不能在同龄人中更快更强,就会被挤出这个行业,如果35岁在这个行业还没有百万年薪的能力水平,这样顶尖的互联网公司自然愿意花更多精力在表现出更有潜力的候选人上。

上,每次到了对年龄,学历更挑剔是个标志。越是薪资较高的行业,往往也是人才涌入,竞争激烈的行业,年龄就越轻,学历也就越高,人才的高配是常态。

如果看平均年龄,互联网行业从业年龄确实很年轻,但纵观现在最成功的老牌互联网公司,创始人和核心团队中60后,70后的仍站在C位的不在少数(比如马云,64年,李彦宏:68年,马化腾,71年,张小龙:69年,雷军:69年,王小川:78年,丁磊:71年)。

只不过年龄越大,必须站到更高,甚至公司必须不断的进步,才能留在原地。

如果是具体某项技术,就必然会有不断更迭要求。但能力却可以迁移。

商场和职场一样,剩者为王,胜者即剩者,只是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成为了前浪。技术无法帮你留在原地,能力却能助你穿越周期。

想建立我们的优势,要习惯于问自己:我做的工作越老越值钱吗? 更要问自己:我的能力中哪些能力是不会过时,需要时间来磨炼积累的?

2、在哪里能发挥你的优势

多元化的社会里,你最有价值的地方在哪里,你有长项有用武之地吗?

这就要对经济趋势职业发展逻辑,有大视野。

前段时间,我们为一家顶尖智能家居公司推荐成功了一位日本退休专家客户不仅没有年龄限制,为了这位专家开了特别很多绿灯,专家甚至不要每天上班,就能拿到很高年薪。

这样的技术专家让很多人觉得只有那些底层技术才会越老越值钱,实际上,这样的老专家也许在工作前二十多年都要默默无闻,忍受寂寞,而且一直苦苦求索,成为这个领域的技术大牛,并且对技术走向极为清晰,这样的人同样凤毛麟角。

而且,现在即使在日本,象这样凤毛麟角的专家,也无太多用武之地了,只有在此项技术仍然短缺,还在发展中的中国,才刚好有付得起、也愿意为老专家付这样条件的企业

这位候选人M现在的这个Offer,也是因为这家内地客户希望进入欧洲市场,M的经验能力才成为超越她年龄劣势的压倒性加分项。

能够有充足的积累,不断学习,也要具备大视野,具备相当的灵活度和适应力,才能在职工作更久。

3、需要哪些资源配合?

到一定年龄后,过往的业绩很难成为留在职场上的保证

年龄越大,在职场上对技术评估越不是重点,一个人总是留恋过往的辉煌只能说明已经无法有新的成绩。

身体资源,人脉资源,学习能力和意愿变得更加重要。

M就是这样出色的人才,因为她的特殊经历,对中西方职场和规律的理解,以及长期积极参与中欧社会活动,为中国各类商会和民间组织做了很多工作,M社会关系强大,在职场上人脉很广。M现在的机会也是国内朋友的引荐。

想要留在职场上,需要工作之外的资源。

积累丰厚,绝不仅是工作经验和技术能力,也是金钱、身体、人脉、个人品牌影响力的综合检验。

3

以前家庭里往往只有一代人在工作,即使有老人在工作,往往也不会是家庭主要收入源,收入最高的中青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养家压力很大。

现在在直系家庭里三代工作的并不少见,而且收入旗鼓相当,全家多个精英的情况越来越多。

随着人类寿命延长,百岁人生不是问题。经济技术进步, 职也越来越多样化。

过去的职场都是按年龄退休,很多人为了未来的退休金不得不工作,现在的职场有能力的人很多已经不再为财务发愁,更多倾向按意愿退休。硬件条件也提供了可能。

只是在职场可能性越来越广的今天,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随着年龄的变化,能从事我们理想工作的机会确实会变少。

职场不会对每个人天然友好,中年之后,想在职场上不断上升,甚至与各年龄层,多代际的人同台共舞,提前做好规划和积累才会让我们留得久,站得高。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3 +1
景红

景红,亚洲知名猎头公司仲望咨询总经理,在人力资源行业拥有15年以上的资深经验,LinkedIn专栏作家。微信公众号:景红空间(ID:JinghongJoyce), 微博:Joyce-景红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