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别被带偏!2.4亿人每天上微博,真不只为一片“瓜”田

作者: 郝智伟

2.4亿人每天访问微博

打开“真香”世界的大门。

他们不只是追星、刷热点、吐槽、碎碎念;

更要寻求世相百态,心头挚爱。

因为有那么一群博主,没有巧夺天工的人设,却有登峰造极的专业,没有得天独厚的光环,却有独具匠心的志趣,这群“奇葩”用硬核实力圈粉、宠粉,把各种冷门兴趣玩得异常火爆,让微博“媒体大广”之外,又多出了各种“趣味小酒馆”。

地理鬼才,历史达人,考据派大星

今年3月,新冠战疫进入攻坚阶段,“三维地图看世界”收到一位医护人员来的私信。

这位医护人员感慨自己身在抗疫一线,看到太多生命的脆弱,害怕自己被感染连累家人,压力巨大,意志消沉,直到在微博发现《唐僧西天取经路线图,三维地形,路段凶险!走了17年》的短视频,被玄奘契而不舍的精神激励,这才走出负面情绪

满满的正能量,让他成为“三维地图看世界”的忠粉,那些别样的历史、地理解读,也成为他后来的精神食粮,支撑他坚持在抗疫一线。

“这对刚出道的我们,是莫大的认可和支持。”“三维地图看世界”负责人觉得所有辛苦都变得异常值得。

2019年末,几个历史爱好者在河南聚餐,酒局上推杯换盏,让这群老同学、老同事直抒胸臆,他们都意识到:爆红的短视频让所有人打开新脑洞,历史故事、经典战役、王朝兴替,都值得用三维地图的方式重做一遍。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于是,小伙伴们决定,先利用业余时间把事情做起来,大家各尽其能,有人负责三维地图基础视频生成,有人负责剪辑设计,有人负责历史考据、文案脚本,做什么选题,大家一起讨论,粗剪出片,大家再一起审核、修改、发布。

由此,今年1月开始“三维地图看世界”在微博上发布视频,就在第四个视频上线后,微博的运营编辑找到他们,不仅官博转发、帮导流、给补贴,还从粉丝运营、热点运作、话题选择等角度提思路,打辅助,让它享受马太效应“好者更好”。

之后,团队三个小伙伴也辞去工作,开始全职运作账号内容,进一步提升内容的质量和发布频次

结果,《唐僧取经……17年》、《秦岭……中华龙脊》等视频在微博播放达200-400万,在微博“知识榜”名列前茅,引爆历史圈、军事圈。

就这样,“三维地图看世界”7个月吸粉130万,成为知识科普区名副其实的大V。

与之类似,“地缘志”也是微博科普区的超级新星。它5个月10多条微博就吸粉超20万,成为大号“史图馆”团队又一爆款。

当年“史图馆”因为一款《中国历代疆域变化》蜚声互联网,其数十亿的总播放量创造记录,更开辟了“地图解说”的先河。

“因为团队都是专业科班出身。”负责人浅绿眼中,他们专业的考据,过硬的引证,加上自有的GIS地理信息系统),锻炼出硬桥硬马de内功。

因此,当“史图馆”要做更接地气和热点的“地缘志”时,微博策划了“历史云课堂”等活动,持续地给予推荐、曝光,引导大V互动,让高能内容在兴趣人群中引爆。

由此,《中国原来有这些地缘板块,看完长知识!》、《江苏为什么这么“散装”》等视频播放量20-30万。

一句话,只要能力在线,好饭不怕慢,好内容不怕晚。

恐龙代言人,化石真香信徒,科考嘤嘤怪

与前两位后起之秀不同,“邢立达”在博客时代就是“大拿”,作为最懂恐龙的网红,他出书、写专栏、创建中国第—个恐龙网站,同时还打野升级,去野外考察与恐龙相关的一切。

微博诞生后,邢立达成为最早一批用户,他把生硬的科学知识转化成“段子”,为大众揭开恐龙的神秘面纱。“因为研究、考察间隙,各种碎片化时间都能用上,每天发十多条微博也没负担。”就这样,他成为粉丝身边最懂恐龙的“朋友”。

从此,白垩纪、三叠纪的断代不再深奥;恐龙足迹、古生化石、古病理学、琥珀包裹体等,都变得越来越“亲民”,非主流的趣味也被更多人熟悉、喜欢、参与。

更重要的是,这位特立独行的科普大V,没有老牌科研咖的严肃呆板,身上满满的“烟火气”——野外考察被蝎子蛰,会发微博“嘤嘤嘤”求安慰;野外考察经费不足,会自己拿科普书稿费补上;恐龙玩具的细节不对,他也会认真回复孩子家长……

“科普就不该是山里挖土、神秘高深,只讲高大上,没人看得懂。”什么样的石头可能是恐龙蛋,科学热点里哪些需要质疑,哪些值得讨论……真的更重要。

基于此,邢立达开创了解读恐龙的千层“套路”,在微博积攒了大量人气,成为500万粉大V。

而视频大潮下,邢立达也毫不落后,真人出镜《邢立达的恐龙课》等新内容,90天爆出370条原创视频,平均放量超16万。《邢立达的恐龙课·基础课》、《怎么找恐龙化石?恐龙化石都有什么?怎么修复恐龙化石?》等成为爆款。

他感慨:视频更能抓人注意力,远强于长文,后者要很专很爱的人才会看完,但视频只要策划周密,兼顾硬核知识与兴趣点,启迪普通人的脑回路,就能引爆大众认知、讨论、参与。

正是受到这种启迪,粉丝们踊跃“投稿”,请邢立达鉴别“化石”。神奇的是,一次日常鉴别,邢发现粉丝很可能在江苏新沂马陵山发现了恐龙足迹化石。随后,他联合专业团队前去考察,也证实了这点。

结果令人兴奋,这些古迹被微博、当地媒体大量曝光,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及时制定保护措施,确定研究、开发、利用步骤。同时,微博科普效应扩大,促进更多线索产生。其过程也被视频化,科研、圈粉、科普三不误,所有参与者都收获满满。

“现在,再也没有人会问‘恐龙是否真的存在’这样的问题了。”邢立达深信恐龙爱好者绝不再是少数派,哪怕是身处青藏高原的少年,身边没有恐龙相关的一切,也不妨碍他在微博上找到同好,启迪认知,感受“人以群分”的小确幸。

无疑,这种群体的共鸣,圈层的温暖,才是粉丝用爱发电、用心支持的本源,更是大V和微博提高影响力、持久性成长的关键。

造圈、燥圈

是的,互联网时代,没有毫不费力,只有竭尽全力。

毕竟用户在线的时间是有限的,哪种形式的吸引力更大,用户在注意力和时间分配上就更优先,因此,所有互联网模式的本质,都是在抢占用户的心智和时间。“你多吃一口,别人就可能少吃一口”。

微博MAU月活跃用户数)5.5亿,而DAU(日活跃用户数)2.4亿,中间有3.1亿的差额,说明激活现有用户方面,它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过去生猛地扩圈、涨粉,现在更要精耕细作地“造圈、活粉”。

翻译人话就是:吸引有能力的创作者不断加入,加速内容消费升级,在弱关系链的社区里,以高冲击力的视频新内容为核心,以兴趣为导向,制造圈层,活跃粉丝。

按照《第四消费时代》的说法,当代人质生活不断富足,重新思考消费时间的意义,越来越多人从单纯物质层面的“消耗”转移到精神层面的“自我充实”。

更重要的是,内容消费者不再整齐划一,他们的职业观、生活观和价值观更为个性,直观体验、兴趣优先变得越来越重要。

此时,垂类视频夹带圈层社交,更能在用户间形成一种集体认同感,具有相同取向、爱好、价值观的粉丝们能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相互认同便是理所当然。

那样,有趣的视频就变成“认同感泉涌,归属感尿崩,幸福感爆棚”的极乐净土,社交也变得更为紧密融洽:加粉不再是个体娱乐,点赞、评论、转发,则是规模更大、互动更多的群体狂欢。

就比如恐龙考古、历史解读这样的趣味,真爱者可能只有总人群1-2%,这个比例不高,但架不住微博N亿人口底子厚。

只要微博视频让各圈层“燥起来”,用户再冷门的兴趣都能找到对应的“部落”,他们就会燃情热血、蜜意心上,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发现,满足对未知的好奇心,释放无处安放的荷尔蒙。

这既过滤了信息时代大量的无效内容,更形成从行为信息筛选到精神诉求都更稳定的需求链,用户围绕某个核心内容生成结构稳定、联系紧密的群体,像《无组织的组织》说的“有共同目标、高度协同、一致行动”,其活跃度自然突飞猛进。

如此一来,微博就能享受多元文化的“信仰”加成,吃到精神消费升级的红利

没错,微博早早圈入数亿人群,汇聚三教九流,生活气息,如今更要对应世相百态,撬动用户挚爱。科普、知识分享、二次元等垂类正变得越来越有内味儿。

现在,如果还有砖家、分析湿只把微博定义成一片“瓜田”,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真的傻,要么是真的坏。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20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1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武功=内功+招术+兵器

2020-07-22 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