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派遣员的品格2》:每3个月跳槽一次,居然能混到年薪40万

最近临公子吃饭时,刷了一部日剧《派遣员的品格2》。

这部反映派遣员工生活的连续剧,2007年第一部出来时就很火。尤其是女主角大前春子给人留下挺深的印象。

剧中,派遣员工多数拿着微薄的时薪,不仅和正式社员的待遇天差地别,没奖金、没福利、没交通补贴,还处处受到社员们的排挤。

而大前春子一上来就是大牌架子。

态度冷漠傲慢,声明自己绝不加班,从不与同事或上司套近乎。她仿佛是全身都长满锋利的刀子、同时又全身都是铠甲的人。

这部剧的人设定虽夸张,不过映射出的一些情境却是扎心又现实。

01

早在13年前的第一部中,以大前春子的时薪,计算出她的理论年薪是624万日元(大约40万人民币)。

这在派遣员工里是极其罕见的,甚至高过不少正式员工。

之所以能拿到高薪,有两个直接原因。

首先,帮公司解决问题。

几乎每次遇到危机,她都能展示出某个意想不到的技能,用最快速度解决问题。

比如公司遇到网络公关危机,当大家不知所措时,她已经整理好应对投诉的指南,打印好发给大家,方便同事接电话时使用。

说白了,你的职含金量,终究还是看你解决了多少高含金量的问题。

其次,是对时间的敏感度。

春子虽然完全不加班,然而在工作中极度专注。不摸鱼、不参与同事的任何闲聊,并将它们称之为“时薪小偷”。

很多人吐槽上班无聊、收入太低、没啥成长,但有个真相是:

他们压根没把时间当回事。

习惯摸鱼刷剧,办公桌前颓废放空,而微信群里无论什么话题都能聊得热火朝天,一天下来正经事没做几件。

研究数据表明:人平均每周工作45小时,其中有17个小时是根本没有效率的。而据我现实中接触到的情况,有些人的有效工作时长估计连50%都达不到。

时间是一片土壤,没有用心耕耘却指望开花结果,不可能嘛。

工作时间尚且如此,业余时间就更不要说了。

不知道你有没发现,那些嚷着上班空虚寂寞冷的人,上班之外,其实也做不了太多有意义的事。人么,容易依赖惯性进入某种循环。

你对待时间的态度决定了你的时间价值

昆仑万维的董事长周亚辉说过:“人的一生会有很多机会,机会总是均等的,不均等的是学习能力,要在时间上积累。”

想在时间上积累,是要从尊重时间开始的。

02

其实,春子最初并不是个没有感情的工作机器。

她刚毕业就去了银行做正式员工,兢兢业业地上班,与同事们相处得很好。没想到28岁那年被公司裁员了,此后走上了派遣员工之路。

28岁,又是单身女性,在日本的求职环境中可以说是很悲催了。更悲催的是,毕业多年,春子除了接待,其他的什么都不会。

这时她才突然明白,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要掌握更多被市场认可的技能

于是开启了疯狂学习模式,一个接一个地解锁了N项技能。

这几年我对此特别有感触:

自我成长一旦停止,就意味着,职业生涯的升级大门也就此缓缓关闭。

因为本职在IT行业的关系,临公子周围很多技术型同事。通常来说,28-30岁算是一个分水岭。

同样是程序员

有的人写代码常年套用框架,能搬用别人的代码就绝不自己动手写,自测时随便写个输入值就当做测过了。反正怎么轻松怎么来。

有的人善于思考:什么样的代码更高效?什么样的逻辑更清晰合理?甚至能反过来对产品运营管理岗位提出建议,让整体协作更加顺畅高效。

几年下来,二者的差距简直天壤之别。

水平原地踏步的人,始终无法触碰到核心业务,好几年了依然只能做些边缘项目,有时做着做着一不留神就被更“美价廉”的年轻员工取代了。

有的人觉得委屈:“上司又没安排我做其他任务,我都按照要求做了呀。”

听起来挺合理对吧?

其中有个很致命的Bug——

成长是你自己的要求,而不是别人的责任

公司并没有义务要栽培你呀,上司也没有义务要手把手带你飞呀,想获得更多职筹码,自我驱动真的是重要必需品。

要知道,华为的高管去培训,不仅要自费而且还要请假。就像任正非所说:企业是选拔制,而不是培养制。

如果连成长升级、工作挣钱都得别人追着你去做,以后遇到机会你又怎么可能主动抓住呢?

03

《派遣员的品格》第2季一开头有个故事背景:

如今日本的派遣员工人数已达到140万。这数据比第1季播出时的2007年翻了一倍多,而且还没算上零工等其他非正规雇佣人员。

每个派遣员都会尽力表现,希望三个月结束后被公司续签。

偏偏大前春子坚持“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不超过3个月”,到期后马上离开。

做法虽极端,但从某个角度看,她也有点儿担心失去独立生存的能力,或对公司开始产生依赖,因此希望自己在持续的不确定性中变得更强。

多维职业,已越来越流行了。

《2018美国的零工经济报告显示,几乎1/4的美国成年人在零工经济中赚钱,“零工” 工人占美国劳动力的 34%,到2020年将增长至43%。

一纸合同或许已不再是永恒的保障,仅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个人和公司相互选择,彼此付出+收获,形成合作而已。

工时代下,我们不仅需要Plan B,乃至Plan C、Plan D……

当然,这么说不是让大家都去当斜杠,更不是去做低价值、重复性的跑腿打杂,而是要明白:

未来我们面临的变化会越来越多,提早多铺几条路,才能在任何变化面前都从容不迫。

04

认识一些IT外包员工,有时聊天时他们有个共同感受

外包员工挺没归属感的。

我一个同行朋友在外包公司两年了,他说,先不说福利待遇通常没有正式员工好,日常干的都是杂活累活。他平时负责几个旧系统运营需求开发,没什么机会转为正式员工,心态上也日趋力不从心。

不过他也坦言,工作相对没那么辛苦。

一来,开发难度并不大,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修修补补;二来,考核没有特别严格。开发工期不够那就多要几天,有Bug就改Bug,反正不是核心系统,甲方也没盯太紧。

而且说白了,真要出什么大事也轮不到自己负责。

但在我看来,这恰恰是最危险的心态。

以为自己不是正式员工、不属于这家公司,就对手上的事情轻忽怠慢。可你有没想过以后你换了家公司、换了个项目,你拿什么争取理想薪酬

我认识一个从阿里外包转正的人。

据他说,阿里的外包团队非常多,要转正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然而过程中用心的话确实能学到不少东西,加上与阿里的员工共事,但凡有些上进心,多少都能汲取些能力值+经验值。

他算是最主动、最努力的那部分人,从来没抱着“我只是个外包,差不多就得了”的念头。

相反,本职以外还积极学了不少技能,最终转正也是顺理成章。

稻盛和夫所说,人的能力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始终要把跨栏的高度设置在比现有能力高两三成的高度。

对自己要求90分,最后可能得到70分;

对自己要求60分,最后大概率不及格。

所以说,不要因为当前的角色,而放低了自我要求。

人往下坡路走的第一步,都是从放低跨栏、享受轻松开始的;同样,人往上坡路走的第一步,是从你明白你是为了自己而工作,决心不懈怠地走好每一步,开始的。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4 +1
临公子

微信公众号:临公子的后花园(ID:hi-lingongzi)这是个工作、理财和自我修炼的公众号.我是临公子,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秋成社区签约作者,一枚不正经的工科产品汪。

复制成功
工作  自我  工作时间  薪酬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