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25岁女演员心梗去世:毁掉一个人,就告诉他人生逆袭靠拼命

文/姜榆木

2021年第一天,年仅25岁的演员孙侨潞因心梗猝死,让无数人感到震惊和心痛。

曾是《巴拉拉小魔仙》凌美琪的扮演者的她,承包了许多00后的童年,在网友眼中,她美丽而乐观,正值花一般的年龄。

可当意外陡生,我们只能用“她回魔仙堡”之类的话来聊以自慰。

类似的悲剧,我们已不是第一次看见。

去年9月,中国地质大学研三学生李源在凌晨猝死,倒在了赶论文的书桌上;
演员高以翔在录节目时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年仅35岁,事发前他已连续工作17个小时;
还只有20岁的游戏主播“孤王”过劳猝死,他每天零点到早晨9点直播,去世当天他通过直播收到礼175万,可惜他无法为此高兴了……

这些生命的过早消逝,无一不是过度透支身体的结果。

令人可叹的是,孙侨潞去年4月还在给粉丝科普透支身体的危害。

她提到,自己在美国留学时因为作息极端不规律,整个人精神恍惚,甚至出现抑郁割腕的症

明明只有24岁,身体年龄却已到了39岁。

孙侨潞在直播中呼吁“宝贝们,别再熬夜了”。

可谁能想到,努力呼吁大家远离死神的孙侨潞,自己还没还清健康的额度,就被死神留在了这个冬天。

1、拿命拼,是拼错了方式

茨威格曾说: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总以为疾病和死神只会光顾别人。”

但事实上,年轻人的健康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备受眷顾。

根据中国疾病死亡人数最新统计平均每天有1500人猝死,其中大部分是25到40岁的年轻职人。

在猝死的所有诱因中,频繁熬夜和过度饮酒首当其冲。

对这届年轻人来说,在各种场合喝酒,为了工作熬夜加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生活成本的急剧增加,职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同龄人的事业有成,以及各类成功学刻意渲染的焦虑……

年轻职场人被困在各种考核算法中,觉得人生能拼的,就那么几年。

且不说病魔从不会嫌弃你年轻,透支年轻的身体去拼,就能拼出职场价值吗?

并非如此。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中有这么一幕。

实习生王颖飞为了次日的模拟法庭辩论,熬夜准备材料

可到了辩论场上,她因为彻夜未眠,整个人精神恍惚,精心准备的观点和论据都没能好好陈述,还让自己的小组陷入被动。

带教老师史律批评她说:“我批评你,不是因为你没表现好,而是因为你熬夜了。只要你熬夜,不管表现怎么样,都要被批评。”

另一位带教梁律也说:“职场是长跑,你上来就百米冲刺,哪能天天冲?”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疯狂透支就能换来领导的感动与认可。

其实领导看重的并不是你某一天的爆发力,而是你持续输出价值的能力

通宵干活,看似很努力,但第二天,第三天的工作态如何保证

最后只能是消耗了健康,却只感动了自己。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张勇曾谈到自己的成功十法则,其中他认为的最高法则就是好好睡觉:

“只有睡好觉才能有更多精力去处理大大小小的事,才能更好地谋划你的未来。”

通往成功有无数条路,没有一条要以透支身体为代价。

没有必须喝醉才能取悦的领导,也没有必须通宵才能维系的工作,更没有必须得在30岁前完成的事……

人生的最大课题,永远是以最好的状态过好当下。

2、所谓拼命生活,其实是自我管理

大多数看似不得已熬夜的背后,其实都藏着自我放纵和外力裹挟之间的反复纠结。

铁木在一篇文章中说道:

“很多人熬夜,只是不想结束碌碌无为的今天,又不想面对茫然无措的明天。”

我曾一度有过这样的状态。

读研赶论文那段时间,为了准时交稿,总是写到凌晨。

每次夜深人静,走在泛黄的街灯下,还有种莫名的成就感。

朋友劝我少熬夜,我还争辩说“自己的思维在后半夜最活跃”。

但这完全是自欺之语,每次熬夜,我都要第二天中午才起得来,整个下午也是哈欠连天,看会儿电脑就眼涨,根本别说专注写论文了。

这种态持续了半个多月,直到有研究生熬夜猝死的新闻曝出,我感到后怕,赶紧把作息调整回来。

其实回头来看,很多熬夜都是自找的。

明明计划在晚上九点前写完当天内容,但实际写的时候,只要聊天软件的图标一闪动,就忍不住去点。

接收到任何信息,都忍不住去网上搜一搜,甚至顺势看会儿相关视频。

一晃到了晚上11点,才终于在“今天怎么什么都没做”的愧疚感下切断网络,开始专心熬夜写论文。

看上去是知耻后勇,但其实只是在用白天的错误,牺牲睡眠时间和第二天的状态。

后来到了工作岗位上我也发现,很多看似需要熬夜处理的问题,都能通过“早睡一小时,早起一小时”来解决。

如果不能,那只能说明白天的工作方式是有问题的。

所谓拼命生活的负荷,不在身体上,而是在精神上。

那些最牛逼的人,往往不是看上去最拼的,而是高度自律,在计划面前保持专注力。

有再多目标,也得一个一个去实现;有再多事情,也要一件一件去完成。

把每天要做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排好次序,然后心无旁骛地依次去做。

到点了就让自己去休息,如果没达到当天预期,说明布置给自己的工作量过多,或工作效率太低。

只有直面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优化自己的工作模式,而不是一味通过熬夜补救来掩饰战略层面的错误。

3、保持健康,才是最负责任的表现

其实我们所处的职环境,已经是层层筛选后的结果。

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健康作为一种资产也就越显得宝贵。

即使你通过压榨身体创造出许多优势,但只要某天过劳倒下了,很快会有无数人可以取代你。

哲学大师斯宾诺莎曾说:“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责任。”

这份责任不仅是对于自己,也是对于企业以及家庭。

记得杨天真在做切胃手术前说过:

“为什么不可以为了工作牺牲身体呢?如果我只活30年,每天都活的很精彩,我也很好!”

即使她能如此看得通透,可若真为了工作而有了三长两短,痛苦的仍是那些关心她的人。

我们看到孙侨潞猝然离世后,她妈妈那篇长长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心酸和凄切。

我们也看到27岁程序员倒在电脑桌前,留下妻子还有刚出生的女儿在无助和迷茫之中。

我们本是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对未来的期许去生活,可当我们为生活疲于奔命时,生活原有的意义便也离我们远去。

所以,别再把年轻当做可以随意挥霍的资本了,只有把年轻的态保持下去,那才是真正的资本。

而保持状态的方式,在于心态、专注力以及长期主义的智慧。

曾看过一句话:

“许多人突然大病一,才恍然大悟:青春可以挥霍,身体却不可以。”

希望你会懂,但不是在亲身经历后才懂的。

参考文章:
《拒绝拖延、熬夜、爱幻想:高度自律的人生怎么养成?》,来源:公众号“我是铁木君“,铁木君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3 +1
姜榆木

作者:姜榆木。榆木脑袋,亦有浪漫情怀。MBA智库——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兼具热点与干货,顶尖管理知识、进阶职场指南。APP、头条号、微博@MBA智库。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