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15块钱的小生意,打败了年入2000万的网红店

01

我家附近有个20平方米左右的小理发店,在隔壁社区里,环境很简陋,就是那种老小区家庭理发店。这么多年了,哪怕我结婚后也会跑过去理发。

除了和老板娘很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她家洗头时都会按摩头部+肩颈,特别舒服!

手法一点不比我去做推拿理疗差。通常按10分钟吧,心情好或者店里没人时会帮我多按一会。我甚至问过她能不能办一张按摩卡,被老板娘翻着白眼无情拒绝:按摩是洗头赠送的啊,位置都不够坐,谁给你按摩啊?

从不办卡,也从不做优惠,然而生意始终不错。

剪头发,男的15元,女的20元,价格到前几年才各涨了10块。很多附近的居民哪怕搬家了,依然会从大老远跑过来理发。

事实上我家附近有很多美发店。

中高端的、私人定制的、连锁的、便宜快剪的,估摸着有20来家,包括一家号称“老板一年能赚2000万”的网红店,理发一次最贵的要300多元,然后送一堆体验产品,优惠活动一波接一波。

据说客源没达到预估,外加现金流出问题,不到两年就关闭了。

而开得久的理发店,我观察了下几乎都有自己的标签,比如A家会按摩、B家理发速度很快、C家有卖特别实惠的次卡。

它们凭着自己与众不同的小亮点,在小区附近站稳了脚跟。

02

这几年不是非常流行内卷嘛。

各个领域的竞争都日趋激烈, 人们为了超过别人而拼命努力,最后精疲力竭。明明自己并不愿意卷入竞争,可周围的人都这么做,迫不得已只好入局。

其实这不是什么新鲜现象。

卢梭提过一个概念,叫“剧场效应”。

大家都在剧里看演出,原本好好的,突然有人为了看清楚些就站起来,其他观众骂骂咧咧可那人就是不听,于是别人只好站起来。最后,剧场里的每一个人都站了起来。

演变到最后,观众不仅站起来,而且一个个地站到椅子上。

观众的尴尬之处在于,都知道这样很累,可谁也不愿意坐下来,谁坐下谁吃亏呀。

解释内卷现象时,有一句话很形象,那就是“宁愿累死自己,也要饿死同行”。

资源就那么点儿,所有人疯狂往同个赛道上挤,为了超过别人而拼命,哪怕头破血流。

你看大家都996,你只好跟着加班,甚至加班更多,希望以此拖垮其他同事;
你看投标时许多公司竞争,一个个都在降价,你只好想办法也以超低价去竞争;
你看附近理发店都在做活动,你就想那我也打折搞优惠吧。

都知道这么做有问题,可似乎又必须这么做,在单一维度上厮杀。

这叫恶性竞争

良性竞争是什么样的呢?

我说件小事吧。

我公司附近有很多外送咖啡,价格都差不多,我平时在办公室除了喝美价廉的挂耳,时常也会点外送咖啡。有阵子我乳糖不耐受,一喝牛奶就腹泻,可有时就特别想喝拿铁啊,咋办?

找了一圈,发现一家刚开的小咖啡店有卖燕麦拿铁。

那时候燕麦拿铁还没开始流行,市面上有些店用燕麦口味的牛奶,乳糖不耐受人群拿到手后就很心碎。而那家小店不仅满足了我的需求,外加提供150ml的迷你杯,味道也不错,于是我成了常客。

靠着差异化优势,小店很快成为同区域的外送No.1。

这样的事情在现实中蛮常见的。

就说海底捞,大家那么爱去是火锅特别好吃吗?肯定不是,真正让它火起来的是频繁上热搜的“变态服务”啊。免费美甲、擦鞋、代看小孩、代打游戏、辅导作业、免费洗头,哦对了,还有社恐最害怕的尬式过生日。

其实海底捞从来没标榜过自己火锅多好吃,一开始,品牌就打算通过超预期服务来实现差异化

相比做到最好,做到不同,是一种更容易实现的破圈策略。

03

这年头人们爱说稀缺感,可有个真相是:

“稀缺”并不是取决于你好不好,往往取决于你有没有差异化。

这些差异并不都是需要付出巨大财力,有时在原有业务上,尝试一个新的东西就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刚才说到的燕麦拿铁,近两年很流行。星巴克和许多咖啡馆用的燕麦奶是来自一个瑞典的O品牌,做植物蛋白饮料已经20多年了,但由于品类的局限,一直没太大突破。

几年前,他们开发一款专门用做咖啡伴侣的产品,一举打入咖啡市场,“燕麦拿铁”在很短时间内便风靡全球。现在一提到燕麦奶,大家第一反应就是O品牌。

独辟蹊径,利用咖啡策略,这家植物蛋白饮料品牌快速蹿红。

了解自己的优势,打造出差异化亮点,这是品牌对抗内卷化的最佳方法。

个人品牌上,更是如此。

混职时很多人有个惯性思维,我要多么出类拔萃,才能争取到更多机会;我要做到多高的KPI才能立足不败之地。

但多数情况下,你会搞得非常累。

况且边际效应递减:越往上走,每前进一步要花费的精力比之前更多。

而换个思路,追求差异化优势,路子可能会开阔许多。

我之前有一个做系统支撑工程师的同事,技术上充其量只有60分水平,可他有个特别厉害的地方:做标书

做标书思路清晰+效率惊人,而且出错率极低,考虑的比大家都要周密。

这一手,他参与的项目逐渐多起来,后来成为部门的核心员工

再说我自己吧。

本职是互联网产品狗+副业码字,产品能力未必算多优秀,写作能力估计也只算马马虎虎,但我在国企上市私企都做过,接触过不少岗位,且长期各方评价都不错,或许能提出一些职场建议;副业上,我平时喜欢琢磨些挣钱副业路子和投资买房,副业年入7位数,国内外买了8套房,或许也能提供一些不一样的观点。

慢慢给人“能赚会花的上班族”的印象。

这种个性化的标签,就是相对容易让人记住的点。

04

我们前行中,有时觉得路越走越窄,在群体作用下,大家经常涌向同一个山头,或是想着如何超越山头的人。

而想要路越走越宽,我们就要学会寻找最有利于自己爬上去的那座山。

不断发掘自己的优势,不断打磨那些不同之处。

成为那个标签闪闪、独一无二的自己。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5 +1
临公子

微信公众号:临公子的后花园(ID:hi-lingongzi)这是个工作、理财和自我修炼的公众号.我是临公子,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秋成社区签约作者,一枚不正经的工科产品汪。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