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1年干了别人8年的活,马斯克才是真正的工作高手

2017年美国连线杂志马斯克花费时间进行有趣的对比换算,得出的结论是:马斯克一年干了别人八年的工作量。

造火箭,Space X对比蓝色起源,耗时比例1:6;

造自动驾驶汽车特斯拉对比福特,耗时比1:4;

造超级高铁,马斯克对比加州政府项目,耗时比1:6;

挖隧道,The Boring Company对比正常地铁,耗时比1:14;

交付平民价位的电动汽车,从立项到交付,耗时是通用汽车的2/3;

更快的汽车生产线,通常汽车组装需要3分钟,特斯拉机器人生产线10秒搞定,耗时比1:18;

登陆火星,按规划马斯克想在2024年就送人类上火星,NASA要到2035,马斯克又1:8领先;

第一次看到这个数据,完全可以用目瞪口呆来形容,要知道除了工作外,马斯克还有5个孩子……

到底是什么成就了如今的马斯克?

01、关于底层决策系统

马斯克目前所担任CEO、创始人或重要角色的企业已有7家。

作为这7家企业的灵魂人,经常要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对马斯克来说,除了要考虑决策的质量外,还要考虑决策的速度,因为他实在是太忙了。

从这几家公司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马斯克的决策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面对一系列复杂甚至完全是人类未曾思考过的问题,马斯克到底是如何决策的?

马斯克曾说:物理学的思维模型是迄今为止最有用的思维模型。

马斯克在不同的商业领域都非常成功,但他并不是针对不同的领域提炼不同的方法论,而是把同一种底层思维应用到不同的领域,这种底层思维正是基于物理学的第一性原理思维。

马斯克在清华大学钱颖一教授的对话中,描述了物理学的第一性原理。

有了清晰的个人底层决策系统,相当于有了一个指导原则,在面对未知、面对抉择时,用这个原则来对需要决策的问题进行校准,这会大大提高决策效率

相反,对于一家公司的CEO来说,如果没有建立个人底层的决策系统,总是靠凭经验、拍脑袋来决策,不但无法确保决策的准确性,还可能会导致整个团队在一件错误的事情上做到极致。

马斯克的底层决策系统对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启发呢?

对所有人来说,我们其实都在经营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的名字就是我们自己。

从我们成年开始,我们就要对我们所做的选择负责。

遗憾的是,在此之前,我们所受到的教育,几乎没有人专门教过我们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关键选择,以至于我们在面临重大抉择时,都在拍脑袋、随心情。

因此,要确保我们在做的事情是正确的、是值得做的,就需要建立我们在面临各种选择的底层决策系统。

那么,如何建立这种底层决策系统呢?

我们要对人生中的关键事件确定我们第一性的选择标准

这些关键事件包括教育、就业创业理财投资、婚姻、养育子女、孝敬老人、甚至包括死亡。

比如,拿就业来说,当新的机会来临,跳还是不跳呢?

如果你没有选择的标准,你只是凭感觉选,做出正确选择和错误选择概率各占50%,但如果你有自己择业的第一性标准,你做出符合人生规划的选择的概率将大大提升。

比如,你可以确定这么几条标准:

——符合人生长期规划;

——公司规模10亿元以上,行业前10;

——薪水提升20%;

——职位Title至少提升1个等级。

如此等等。

尽管每个人的选择标准都不尽相同,但当我们有了这些标准后,更能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至于平时一些小的决定,虽然不需要这么复杂,但也要有一些衡量标准,并且要在这些标准上,不断提高标准。

你做的每一个选择,都应该是你能选择的最好的那一个,你所放弃的都不如你所选择的。

——你在选择看哪部电影时,你要提高标准,你可以先从豆瓣评分9分以上的开始看。

——你在选择看什么书的时候,你要提高标准,要看评分,看风评,看作者背景,看出版社

——你在选择听哪门课时,你要提高标准,要看有多少人买过这门课,看评价怎么样,看授课老师过去的作品怎么样。

凡事提高标准,是做出好选择的关键。

02、关于时间管理

马斯克绝对是将时间管理做到了极致。

很多人对时间管理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时间管理就是节省时间,通过各种手段,从10分钟省出1分钟,再把省出来的很多1分钟去做其他的事情。

其实并不是这样。

这些充其量只能叫做手段,目标都谈不上,更别说目的。

时间管理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节省时间,而是将事情做到极致。

比如,为了学习英语口语,你左安排、右安排,终于每天凑出了半个小时,接下来你按照既定的计划坚持学习。你觉得自己把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你认为这就是时间管理。

NO,这并不是。

时间管理的本质是将单位时间的效率最大化,用数学公式表示:

时间管理成效=产出/花费的时间。

我们很多时候,总是将注意力放在分母上,而常常忽略分子。

个例子中,省出的半个小时是分母的范畴,你如果总把注意力盯在这个上面,你就看不到更加重要的分子,也就是学习英语取得的成效。

应该怎么办呢?

——你要定期去和高手交流,或者向身边的人寻求反馈:我读一段英语给你听听,你帮我看下我的口语哪里还要再进步进步的。

——你要定期去参加所在地区的英语沙龙,主动求虐。

当有一天,身边的高手都对你拍手称赞时,这个时候你的时间管理才是有成效的。

时间管理并不仅仅是管理时间,其实质是管理所做事情的成效。

一旦你懂得了时间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取得成效,那么你的注意力就会放在怎么取得更高的成效上,而不是仅仅只是节省时间。

甚至有时候,我们为了取得成效,在很多事情上反而会采取迂回战术,看似比别人花了更多的时间,但只要把时间尺度拉长,这种迂回所取得的成效完全足以抵消时间的增加。

一旦你具备了这种思考方式,你就会体会“慢即是快”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03、关于脑规律

马斯克力求将事情拆到最小单位,然后做到单一要素10倍好,这些无不和他脑力息息相关

要知道,人类的大脑也是一个需要察言观色伺候的主儿,了解大脑的运行规律才能更好地使用他、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有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发育80%都在七岁前完成,错过这个阶段回头再去补,困难会大很多、效果很差很多。

这些其实都在说明一件事情:大脑有着自己的规律,我们只有去认识他的规律,顺应这种规律,才能更好地学习、更有效率工作

关于大脑规律的研究有很多很多,我摘取了对我们自我修炼最关键的三点。

第一,大脑最重要的规律是劳逸结合。

这点应该是常识,但越是常识往往越会被忽略。

很多人大搞疲劳战术,白天学一天,晚上还熬夜复习,但长期下来效果并不理想,结果整个人都备受打击,自信心受挫,认为自己脑子不行,其实是疲劳战术这个方法不行。

而且一旦大脑被过度创伤,很可能就是不可逆的伤害。

第二,大脑有长时记忆短时记忆

——短期记忆的实质是大脑的即时生理生化反应的重复,是数量最多又最不牢固的记忆;

——而长期的记忆则是大脑细胞内发生了结构改变,建立了固定联系,更加稳定且保存时间更长。

比如,你在家里忙完了,想去玩手机,却发现不记得放在哪里,这是典型的短时记忆,

比如,怎么骑自行车就是长期记忆,即使已多年不骑了,仍能骑上车就跑,这是长时记忆。

要获取知识、习得知识、内化知识,我们就要让知识变成长期记忆而不是短期记忆。只有这样,在我们随时需要调动某个模块的知识时,才能得心应手。

如何才能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呢?

有两种方法:将知识付诸实践、将知识与知识之间建立连接。

将知识付诸实践,就是要在实践中去检验获得的知识,这个过程又会反过来强化这些知识在大脑里的认知,形成正向增强回路。

比如,你想提升自己的沟通技能,你听了很多课,但就是不敢开口把课上的内容用起来,你就很难有很大的提升。相反,那些没听过课,但有大量练习的人,反而更能够掌握沟通的真正要义。

另外就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连接。

前几天有朋友在社群提问:向大家请教个读书问题,我每次看过的书,只能记住其中一两段,看大家分享的文章,前一两天还能记住内容,但是过三四天基本忘完了。

这个情况很多人都会遇到:花了很长时间看完一本书,结果过几天全部忘干净。

当我们阅读一本书时,会有源源不断的信息会涌向我们的大脑,大脑首先会对这些信息进行过滤,只留下它想留下的(说起来很残酷,我们大脑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偏见的存在),经过过滤的信息进入我们大脑后,首先会以短时记忆的形式存在下来。

如果一段时间后,这个短时记忆没有在大脑中找到和它相关的其他记忆,这个短时记忆就会消失,而一旦它能够和其它记忆产生关联,就犹如找到了亲人,就会在大脑里扎下根。

再往里面深挖一层,你会发现,我们之所以看书记不住,根本原因还是书读少了。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不断的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

第三,大脑需要经常被激励

这里面要说到一个概念,叫做增强回路。

经济学中有个概念叫“马太效应”。说的是穷者越穷,富者越富。来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金融学上有个概念叫“复利效应”。当资产增值累积到一个临界点,后面的增速会越来越快。

这些概念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叫法,但都表现为一件事的“越来越...”,其本质上都是在说一个东西,增强回路。

增强回路就是,因增强果,果又反过来增强因。

比如阅读,增强回路是这样的:阅读→感受到新知的快感→更多的阅读→知道更多→更多的阅读;

比如写作,增强回路是这样的:写作→感受到肯定反馈→写作能力的提高→更多的写作→更多的反馈→能力的提高→更多的写作。

如何找到或者打造这种增强回路呢?

三个步骤:

Step1:找到闭环圈,一般的闭环公式是A→B→C→D→A→B→C…;

Step2:找到推动闭环的第一推动力;

Step3:持续强化第一推动力和整个闭环圈。

以写作为例

第一步:找到闭环。见上面的例子;

第二步:找到第一推动力。在写作这个增强回路中,推动这个回路加速运转的第一推动力可能是我们写作能力的提升。

第三步:持续强化。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在闭环圈各个环节进行强化训练。

对于我们喜欢的事情,如果建立了这种增强回路,结果是:我们越喜欢它,我们就会越喜欢它。

04、关于迁移式学习

马斯克工作之余酷爱阅读。

据他弟弟(金博尔 · 马斯克)介绍,自青少年时代起,埃隆马斯克就开始每天阅读 2 本不同学科的书。

换句话说,如果你一个月读一本书,马斯克的阅读量是你的 60 倍。起初,马斯克的阅读涵盖科幻小说、哲学、宗教、编程、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的传记。

随着年龄增长,他的阅读和职业兴趣扩展到理、工程学、产品设计商业科技能源,对知识的饥渴使他得以接触在学校未必能学到的各种学科。

如此惊人的阅读量,让马斯克获取了大量的知识。但更为惊人的是,马斯克的学习,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摄取,而是一种迁移式的学习。

所谓迁移式学习,将我们从一个领域学习到的内容应用到另一个领域。

马斯克是如何做的呢?

马斯克把知识解构为若干基本原理,然后在这些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个新的知识体系。

他发表在 Reddit AMA 上的回答描述了他是如何处理的:

把知识当作一棵语义树——确保你理解基本原理,正如树干和大的分枝,再寻求树叶/细节,别让它们就无处挂靠。这样把知识转化为更深层次的,抽象的原则,促进学习迁移

当我们闯入一个新领域时,我们不应该只是采用一种方法或者最佳策略。

我们应该挖掘很多不同的方法,解构每一个方法,然后互相比较、对照。这将帮助我们发现最基本的原理。

如果我们花时间学习不同领域的核心概念,并且经常把这些概念联系到日常生活和真实世界,那么不同领域间的迁移将变得更简单而快捷。

这种思维技能需要大量的刻意练习,如果有什么心法可以分享的话,我会告诉你下面这段:

Keith Holyoak,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教授,也是世界上类比推理的顶级思想家之一,他建议为了磨练技能,人们应该问自己以下两个问题:

——“它让我想到了什么?”

——“为什么会让我想到它?”

这并不是魔法,这只是正确的学习过程。

写在最后

在上面采访视频,马斯克其实说了指导他人生的两个重要思想:

其一,是基于理学的第一性原理思维;

其二,是类比思维

马斯克说:类比思维很诱人,听上去很有说服力,但只是一个故事而已。类比思维给人类提供了一个捷径,能够最大化的降低大脑的负担,对日常生活来说,这已经足够了。但如果要有创新,就必须回到第一性原理。

马斯克的人生其实有两套算法在并驾齐驱,而且这两套算法有着内在的不可调和性,但或许正是这两种并行思维方式,才让马斯克成为马斯克。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11 +1
陈后圣

作者介绍:陈后圣,前世界500强职业经理人 、MBA智库&商业新知等知名平台签约作者、大愚咨询创始人&CEO、个人成长教练、目标管理专家。,微信公众号:陈辞令(ID:ccl2019-00)。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