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BA智库·晨瑶
不够专注的努力,只会拉低努力的质量,导致事倍功半;缺乏聚焦的付出,只会把时间投入无效劳动,让人丧失信心。
1、专注地执行工作,进入心流状态
美国专家赫伯特说过:“信息消费的是人们的专注力,因此,信息越多,人们越不专注。”
现如今,随着各种App的使用,层出不穷的信息把时间分割成碎片化,把人的注意力都尽数抢走。
一旦精力分散,被迫中断工作任务,工作速度持续下跌,失去对现有情况的掌控,到头来又要花十几分钟,回到最初的状态。
因此,聚焦于当前手头的工作,尽快进入心流的状态,是每个人深度工作的前提。
演说家彼得·尚克曼曾经被约过一本书,但因为各种事情,他一直没有动笔,临近截稿期时,遭到出版社的电话催稿。
彼得想出一个办法,他花费2000美金购买一张纽约飞往东京的飞机票,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书籍一大半的内容。
抵达东京后,他购买一张返程的机票,在飞机上写完剩下的内容。
利用来回三十多个小时,写完一本书的手稿,可以想象得出,那是怎样一种高效。
毫无疑问,彼得在飞机上的状态,正是处于一种心流的状态。
处于心流状态的人,忽略周围发生的事情,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甚至忘记任务的困难程度,沉浸在完成目标的过程,工作思路也变得极为流畅。
一旦感受到专注给自己带来的价值,一个人将会接收到源源不断的正向反馈,形成增强回路,从而获得成就感和充实感。
建立防干扰模式,屏蔽周围的信息,再集中全部精力,高效地解决当前工作,直到达成预定的目标。
2、专注于单线程工作,精准对焦目标
走进心流状态,聚焦于执行的任务,一次只完成手头的一件事,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他让团队发放200多份问卷,调查学生同时处理多项事务的情况。
教授把这些学生分为同时处理多项事务的人和不经常处理多项事务的人,并预测:经常同时处理多项事务的人工作效率更高。
可结果超出所有人的预期,那些处理多项事务的人看似各方面都能兼顾,其实每件事做得都很一般。
事实证明,多份工作任务同时切换,其实是在干扰工作思路,让人顾此失彼,无法输出高质量的价值,实际在做无用功。
网友沈明说过自己的经历。
沈明是一家公司的项目经理,领导吩咐他为客户开发一套远程数据采集系统,两个月后交付。
当时,他的手边还有两个项目在做,原本可以延迟执行领导安排的这个任务,他却把团队召集起来,说明项目的分工要求,同时开展三个项目。
可他忽略了一个事实:团队内的成员还承担着其他额外工作,做项目的过程中,这些成员需要在其它工作当中来回切换,无法做到高度专注。
一个多月后,跟团队的各个成员沟通时,沈明发现根本无法交付开发系统这个项目。
很多人在不同任务间进行切换,想要用同一时间段做更多事情,总以为这能提升效率,缩短完成任务的路径。
其实,这往往会让注意力变得稀缺,分配给每项任务的思考空间越发逼仄,完成任务的质量也将大打折扣,甚至会产生各种失误,卷入效率低下的怪圈,产生自我怀疑的心态。
《认知觉醒》这本书出现过一句话:“真正的行动力高手不是有能耐在同一时间做很多事,而是会想办法避免同时做很多事的人。”
我们高估自己拥有多任务切换的超能力,却忽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高手通常一次只专注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到位,而不是在同一段时段,做多而复杂的事情,最终败给心底的焦虑。
在面对多任务时,不妨列出一份清单,集中处理同一类别、有强关联性的事项,有序地开展每一批次的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专注所在领域,打造自身专业优势
无论是执行一份工作,还是攻克所处领域,学会对着目标持续发力,做到专业的程度,才能在所处行业打造个人稀缺度。
看过设计师戴森发明真空吸尘器的经历。
戴森用吸尘器打扫卫生时,老款吸尘器极为笨重,使用时颇为费力。
清理到一半时,灰尘吸不进去,需要频繁更换一次性的吸尘器袋子,浪费钱财。
他从工人锯木使用气旋式除尘器收集木屑中得到灵感,开始构思无集尘袋的真空吸尘器。
当时,胡弗牌吸尘器占据市场,同类竞争者众多,市场成为一片红海,身边人都劝他别异想天开,但他不为所动,耗费5年时间,研制过5126个吸尘器原型机,终于把吸尘器改良成双气旋真空吸尘器。
可是由于旧式吸尘器的利润丰厚,英国厂商并不愿意为新款吸尘器投资,戴森的公司濒临破产。
为了跳出困局,戴森前往日本推销这款吸尘器,打开这款吸尘器的销路,进军美国市场两年,爬到美国家用清洁市场前列,超过20%的市场份额。
2005年,吸尘器实现全球销量第一,打败老品牌的胡弗吸尘器,戴森也凭借这个发明,成为亿万富翁。
常常看到很多人一遇到困难就绕道而行,对领域的认知仅停留在表层,势必会因为缺乏深度研究,最后沦为平庸。
这些人总想用最小的成本,进行大范围摸索,企图学会更多内容,其实这只是浅尝辄止,无法将整套知识体系内化于心。
寻找优势领域,并深耕下去,对所处领域形成深刻的认知,逐渐培养起自己的专业能力,随着优势不断叠加,渐渐地形成鲜明的辨识度,蜕变成所在领域的高手。
△
作家丹尼尔曾经说过:“缺乏专注的精神,即使立下凌云壮志,也决不会有所收获。”
的确,不够专注的努力,只会拉低努力的质量,导致事倍功半;缺乏聚焦的付出,只会把时间投入无效劳动,让人丧失信心。
从各种信息洪流中抽离,抛开繁杂的信息,无干扰地完成每一件事,就能少做无用功。
执行任务前,注重先后次序,一次只做一件事,分清重点去执行,能够避免工作精力的过度损耗。
把所有的精力投注在一个领域,打磨自己的专业能力,做到单点极致,以免出现流于表面的结局。
聚焦于本职工作,针对目标全程投入,经过一段滚雪球的阶段,将会跟别人拉开段位。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