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达利欧在《原则》这本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成长公式:
痛苦+反思=进步。
第一次看到这个公式,最大的感受是:高手看问题,总是这么通透。一个简单的公式,就将成长这件事情说清楚了。
反思,再后来,遇到很多厉害的高手,都在提反思这件事情。看来,要想成为高手,没有一定的反思能力是万万不行的。
但真正意识到反思的作用,是在践行了3个月以后,非常建议更多的伙伴养成反思这个习惯。
下面是开工至今,我在朋友圈的10条反思,分享给大家。
1、痛苦+反思=进步
第一条正是关于这个公式的。
我觉得可以将这个公式再完善下:痛苦+反思+行动=进步。
反思,是对信念/假设的校正,但校正后的信念/假设是否有效,还得回归到行动中去检验。
没有行动的反思,是伪反思,改变行动的反思,才会让我们进步。
2、关于认知升级
都在说认知升级,但很少有人真正知道认知是一门科学,有着系统的学科内容,认知科学至少包括了哲学、心理学、脑神经科学、人类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这6大学科。
要提升认知?先去涉猎这些学科。
3、关于学习策略
很多学科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架构,但我们在实际中,很多时候并没有按照自上而下的框架去学习和构建体系,而是看到什么就学什么或需要什么就学什么。
这种学习方法,看似高效、实用,但本质上是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式的学习方法,知识点遗漏不说,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也未打通,长此以往,便会陷入“一年经验用十年”的尴尬局面。
比如,心理学,我们通过碎片化的文章或者一两本畅销书籍,了解了一些知识点,便觉得收获满满,但心理学这个学科的大树到底是啥样的,我刚刚学到的知识在这棵树上的位置到底在哪?这些问题,我们却很少去深究。
但如果要自上而下学习,这些学科都太复杂了,要想彻底打通,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怎么办呢?
确定优先,搭建框架,逐步精确。
确定优先: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学科学习的优先级。比如,这一年,专攻心理学。
搭建框架:先搭大框架,颗粒度粗点没问题,但一定要养成这种意识。这些大框架在哪里?我觉得还是要回归专业教材。
逐步精确这个步骤,可以在日常完成,也非一日之功。比如阅读到一篇文章,可以补充到框架内哪个知识点,已有的知识如何匹配到框架之内。
当然,不管何种学习策略,没有实践、没有行动都是白搭。所以,方法想清楚后,马上行动起来!
4、关于学习场景
分享一个稍显极端的观点:没有使用场景的知识,就不要去学。
从学习的底层规律来说,知识必须被不断检索才会真正形成稳固的神经元连接,缺少检索的环节,这种连接的效率会大打折扣。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道理看上去很对,但就是做不到的原因。
什么是检索?
对应到学生学习,检索就是测验,对应到成年人学习,检索就是实践运用。
如果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没有使用场景,就缺少了实践运用的环节,自然是没法帮助我们改变行动的。
就像这篇文章里的很多观点,看上去好像很有道理,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只能是停留在“看上去很有道理”的层面。没有实践,没有使用场景,再多的好知识都只是碎片化的信息而已。
5、关于成长破圈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活在一个圈内,在圈内自作聪明。
当我们觉知到这一点时,这个圈就裂开了一个缝,成长就在这时候发生了。
但接下来,并不是一帆风顺、一路向前,而是会比在圈内更混沌,越钻研,可能越迷茫,同时也越生敬畏心。
芒格说:如果哪年你没有破坏至少一个你最爱的观念,那么你这一年就算白过了。
同样,如果哪年,你没有觉察到自己以前是多么的无知,那么这一年就算白过了。
6、关于情绪
妄图压抑、忽视情绪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发泄情绪也不是处理情绪的最优方法。
处理情绪最优的方法是看见+行动。
看见:一旦发现自己产生了某些情绪,抽离自己,将自己想象为一个旁观者,来观察此刻的真实情感,辨识情绪的类别,是焦虑、恐惧、还是羞愧、内疚等。
情绪不是我们,情绪只是特定外在在我们意识这个大背景中的投射,看见它,情绪自然会慢慢消失。
行动:选择当下你最应该去做的行动,让身体相信你能克服短期的障碍。比如,在你不自信的时候,提高嗓门、昂首挺胸。
7、关于如何找到使命
老实说,很难,能找到自己人生使命的人寥寥无几。
但有一点,我们可以做到:将手头的每一件事情做好。
做好不是完成,而是制造惊喜、超越预期、不可优化。
我一直相信,当我们能将手上的每一件事情做好时,我们更有可能找到自己的使命。因为使命是关于内心的,而将每一件事做好,也是在寻找我们的内心。在事上磨,心上练,大体是这个道理。
8、关于正人先正己
要想纠正别人,就要先匡正自己。不要轻易给别人建议,除非你自己能做到。
这个道理适用于带团队、育儿、亲密关系等等领域。
比如,不要埋怨孩子,为什么学习不好?先自问自己:我是否了解科学学习的方法。
比如,不要责难下属,为什么事情没结果?先自问自己:是不是我没有交代清楚?是不是我没有做好过程跟进?
9、大脑喜欢抱怨
抱怨可以让我们产生摆脱责任的错觉,而这可以给大脑减轻计算负担,因此,大脑喜欢我们抱怨。
所以,千万不要陷入这个陷阱——被我们的大脑操纵。
记住,任何时候,我们都有选择,抱怨只是其中之一,且是对改变现状效果最差的选项。
如果你觉得自己没得选择,那么,你可能被你的大脑操纵了。
10、比策略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心态
很多人喜欢看干货,比如,对一些高手在某件事情上的方法/策略非常好奇,但当他们看到这些方法/策略后,尝试了一段时间,发现没啥效果,便放弃尝试,然后再去找其他高手……
有一个非常扎心的事实:越是高手,越没有什么“高招”,他们的方法可能越朴素。
为什么他们可以成为高手呢?
这其中的差别,不在于策略/方法,而是心态。
联想处理系统,是缓慢学习的记忆系统,基于我们早期经历过的情境,运用大量经历中积攒的知识,快速且自动地对当下的情境进行信息填充和解读。
比如,要解决一道数学题,运用的是我们的快速锁定系统;
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联想处理系统在起作用。
联想处理系统里的神经连接就是我们的心态。
如果我们想要培养自己更多的积极心态,那么我们就必须克服当下的混沌和无意识状态,需要更多地进行有意识的思考和采取具体的干预措施。
联想处理系统是高手的暗箱,是你看不见的变量。
写在最后
如果以上10条,你只会记住1条,我希望是第1条:痛苦+反思+行动=进步,它几乎包括了成长的一切秘密。
祝:日日精进。
我也觉得需要加个行动,你反思了心动了不行动最后得到的只是循环,改变不了。 若在小编建议上,我想加个“恒心/持续”,这样就能真正的改变
2024-06-24 18:28 · 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