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陷入这个误区,努力10000个小时你也不可能成功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说道: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努力的重要性,已经不需要去证明。

所有的人都听过“越努力越幸运”,但怎么样才能称得上“够努力”?什么样的努力才是有意义的?究竟要多努力,才能够配得上好运气的降临?

这些问题多数人都没有答案。

著名的“1万小时定律”,或许能帮助我们从中看出些许端倪。

1、“1万小时”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格拉德威尔通过一直致力于心理学实验、社会学相关研究,通过长期对古典音乐家、冰球运动员的观察与统计,发现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跟天分无关,只是练习的问题,需要练习1万小时。

之所以是1万这个数值,是因为人类脑部确实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者技能,然后才能达到大师级水平。顶尖的运动员、音乐家、棋手,10年内,每周练习20小时,大概每天3小时。每天3小时的练习只是个平均数,在实际练习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可能不同。

一直到花费了1万小时,才真正能一项技艺至臻完美。

2、1万小时定律真的能带来成功吗?

著名音乐家莫扎特是公认的神童,四岁就开始学习钢琴作曲,六岁就到世界各地演出,他一生中共创作了将近600部作品,其中有很多都成为了经典。

他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过人的天赋,还有持续不断的练习。早在莫扎特4岁的时候,他父亲就已经全职教他音乐了,每天训练的强度非常大。在他6岁生日以前,他已经练习了3000多个小时。

当然,1万小时的训练是必要不充分条件,并不是只要练了1万个小时,就一定能成功。在一些庸碌勤恳的普通人身上,1万小时定律有时候似乎并没有带来神奇的效果,甚至反而成为了他们思想禁锢的枷锁。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可能是练习方式的错误,也可能是智力方面的缺陷,以及其他原因。

3、1万小时定律的正确打开方式

1万小时给了我们坚持的动力和对未来更多的希望,就好像在前进的道路上一眼就能望得到的终点,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成功就能在某一天如约而至。但不是所有走过的路都是有用的,如何正确打开1万小时定律?关键在于有目的性和专注力。

首先,当你为每一次的练习制定计划、明确目标后,会使这个过程更加有具体的展现成果。比如练习乐器的目标制定可以是完整无误、速度合适地完成3次练习,将定性和定量结合,会看到明显的成效。而没有明确目的的练习是盲目的、散漫的,很容易变成走一步算一步的无效练习。

其次,专注是一个人对练习这件事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专注力的保持可以大到某个领域、某个行业,也可以小到每件事、每一天。

将持续的学习过程细化到每一天中,碎片化的时间也是量化的积累。那么,要如何在碎片化的学习中保证专注集中而高效的呢?

就是要从一开始就要养成正向的思维,进而影响你的知识、思想、行动。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3 +1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