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常用功能
A A
  • 超大
链接已复制好,马上发给小伙伴吧~

MBA智库资讯,汇聚中国主流的商业管理新闻

老板裁员的时候,心里都是怎么想的?

作者:张良计

经济下行时期,没有人想被裁员,但很多裁员确实是合情合理。我总结了3条最常见的被裁原因,大家可以引以为戒:

1.“你名不副实”

工作水平和薪资待遇差别太大。这是老板开人时最普遍的情况。

明明只有一个实习生的水平,却想要拿经理工资,明明连团队都没有带过,却想一上来就领导十几个人的项目

这都是名不副实。说难听点,叫自不量力。

我朋友有个传媒文化公司经营到现在七八年,在行业里也算小有名气。最近想往新媒体方向转型,于是花钱雇猎头市场上找人。

其中色了一位还不错的92年候选人,简历写得很漂亮,在几家业内的知名公司都待过。人也年轻有朝气,一上来就要副总裁职位,年薪没有80万免谈。

我朋友不敢怠慢,面试的时候仔细询问他的工作经验。

对方侃侃而谈,写过的10万+文章信手拈来,对行业的理解也颇有心得,手机里全是新媒体大佬的微信,看样子是捡到个宝。

可没过几个月,我朋友就后悔了。

本以为这位副总裁能带出一支有战斗力的内容编辑团队,可谁知道他只会动嘴皮子。话讲得很漂亮,实操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他以前写过的10万+文章更多是因为公司平台大,团队协作效率高。你想想,随便一篇文章放在一个已经五百万粉丝的号上也能轻松10万+。可现在从零开始,他没有任何经验。

而他那些所谓的大佬“人脉”,也不过是点头之交。去参加几个交流会,结束了和人家合个影换个名片加个微信罢了,交谈不过三句话。

有一次我朋友公司帮客户推一个新上的电影,让他团队出一版新媒体的宣发方案。这哥们一个星期就憋了三页PPT,面试时吹嘘的资源整合渠道打通,平台联动一个都没有,甚至根本不能称之为方案。

最后客户火了,把近千万的单子给了另外一家公司。我朋友因此丢了块大肥肉,试用期都没过直接让这位副总裁走人。

后来我对我朋友说,幸好那时候你没给他承诺股份,不然这家伙不知道要飘到哪里去了。

这就是典型的名不副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条:

第一,是错把平台赋能当成个人实力。

大公司出来的人都或多或少有这个毛病。在大公司时,出去见客户,人家敬你是因为有公司光环背书,客户和你签单是相信你背靠大平台的雄厚实力。

千万不要搞反了顺序,得意忘形。

像我身边一些从大型广告公司离职出去创业的人,脱离了大公司的背书去找客户,难上加难。人家看了你的营业执照银行流水就觉得你是小公司,怎么敢一下子把一年几百几千万的生意给你做?

就算你做过再厉害的案例,再怎么创新有想法,也无济于事。开过公司的朋友,一定明白个中滋味。

公司提供的平台是敲门砖,首先让你能接触到这个行业里最好的资源,然后才轮到你去展现才能。

别把公司给你的,全当做自己挣来的。

第二,是错把团队成果当成个人能力

前面那个例子就是这样。

那位“副总裁”毫不留情地劫取上家公司工作成绩,一揽子全包在自己身上,忽悠我那不懂行的朋友。结果真到了让他全权领导的时候,却掉了链子。

这给到我们的启示,是要认清自己的定位。在职上一定要分清哪些是个人能力,哪些属于团队成果。面试的时候可以适当给自己“加码”,但心里要有一个明镜:

我能够做什么?

我不擅长做什么?

我的极限在哪里?

当我搞不定的时候,我需要哪些帮助?

就像很多人以为GQ实验室的文章是一个人写出来的,但如果大家仔细去看他们每一篇的文末,全都署名这是一个团队的劳动成果。从策划,编辑,撰文到视觉,插画甚至配音,多的时候甚至有十几个人。

千万别把团队协作,误认为是单打独斗。

2.“你的可替代性太高”

多大公司年龄30岁往上走的人,被公司开除或劝退都逃不过这一条。

“可替代性高”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性价比太低。

举个例子。

许多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是不会冲在前线干活的。你绝不可能见到一个做到总监或总裁职位的人,还整天对着电脑画Excel写PPT,更不可能让他事必躬亲地去跟进每一个客户

那为什么公司还要雇佣这种人呢?

回到那个词,管理

什么是管理呢?

管理就是制定和监督一套高效的生产运作体系,将成功的经验复制规模化,从而让公司和产品价值形成倍数化增长。

这其中既要求管理者本身的专业技能水平过硬,更需要具备强大的人员号召力,能够带动团队劲往一处使。

管理就是管人,而人比事情复杂多了。搞定一件工作和搞定一群人,完全是两码事。

百度陆奇微信张小龙,都是非常厉害的管理者。他们本身都有独门绝活,并且带领团队也是一把好手。

陆奇手握40多项专利,在多家世界知名科技公司担任过高管,后来帮百度制定的企业战略更是影响深远;

而张小龙打造了知名电邮软件Foxmail,后来让QQ邮箱起死回生,最后更是在腾讯内部PK掉QQ,缔造了全民使用的微信。

他们都属于稀有人才,拿巨高的年薪是理所应当。

也正因为这样,反观许多公司的管理者都是不合格的。

他们没有独当一面拿得出手的专业技能,但通过别的旁门左道混到了管理者的职位,从此便不思进取,好逸恶劳。

这种人才是企业的毒瘤。

360周鸿祎曾说过,要定期清理“小白兔”员工

如果放任那些能力差的员工熬到公司中高层,会让能力强的好员工全都离职,最后整个公司没有任何竞争力

这段话我深表赞同。

那些拿着百万千万年薪却不能带领大家把活干好的人,对公司而言就是花钱养了尊佛。久而久之,会对团队工作氛围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公司下决心开除人时,往往都是从最上层开始。因为他们钱拿得太多,产出的价值太少,性价比太低,最需要被解决。

与其这样,还不如去雇那些愿意努力,有闯劲有能力的年轻人。

他们更有可能帮公司创造未来。

可替代性高的第二层意思,是天花板太明显。

这一条更多集中在中基层员工身上。那些不能够适应市场竞争变化,来精进自己技能的人,早晚要被淘汰。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解释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其实也是三个天花板(如下图):

刚进职场的时候,我们都要学会将时间转化成工作技能。比如熟练使用办公软件,掌握销售话术,学习谈判技巧。

可惜,相当一部分人就止步于此了。

办公软件只学会了基本操作,销售话术就照着老师给的模板背诵,谈判技巧一遇到突发况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渐渐的,你到达了自己的第一个天花板:

价值的重复劳动

你不去思考如何更高效地把工作完成,不去改进平日的工作方法,更不会把这些技巧串联整合起来变成自己的方法论,而是别人教你什么就用什么,完全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

对于这样的员工老板一眼就能望到你十年后的样子。

试问一套经验用十年,既没有发展的潜力,也没有成长的想象空间,还要给你升职加薪让你留下来,凭什么?

我身边不少做老板的朋友,都跟我表达过一个类似的观点:

如果一个员工半年里看不到任何成长,还跟刚进公司的时候一样,那么之后一定会找个理由淘汰掉。

公司没有义务去养这样的人。与其放任这样的员工留在团队,老板早就开始面试替代者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3. “你的吃相太难看”

我朋友跟我讲了一个“闪电被离职”的故事。

最近,他们公司需要新购一批Apple办公设备,于是找了一位懂行的同事负责采购事宜。结果东西买回来没几天,就被其他部门投诉,说新进的这批设备有问题用不了。

后来一查,原来这些设备都是冒牌货。印着Apple 的名字,却不知是哪个山寨工厂做出来的次品

这时精彩的地方来了。

那个负责采购的人,当时是按照Apple 正品配件的价格去购买这批设备的。

比如一个正版的投影转接头可能需要三百多块,但他用这三百多块买了一批价格只有一半的次品,然后跟公司上报说这些都是正品。

一个转接头的差价就有一两百,20个就是将近四千块。这些钱最后去了哪里,大家心知肚明。

这事情上午被查出来,下午那哥们就直接卷铺盖滚蛋。

显而易见,这种吃相太难看。

在职上有野心有欲望不是坏事,但你不能僭越规则,连最基本的职业道德都不讲。

如果说前面两条被开除的原因,和个人能力有关,那这最后一条,纯粹就是价值观有问题。

这是破坏力最大的,也是最严重、最不能被容忍的。任何一个公司,都不会因为你能力强,威望大,而任由胡作非为。

千万不要以为这种狸猫换太子是小事。如果杀伐不够果断,演变到后面就会变成窃取机密,挪用公款,利益输送,向外通敌......

无论哪个拎出来都是要上法庭的。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百度曾经的“天才少年”李明远。

当年他以实习生身份进入百度,30岁做到百度副总裁,年薪百万什么的都是起跑线而已。

论能力,他是百度贴吧的第一任产品经理,随后参与打造了一系列百度的优秀产品;论潜力,他是百度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一度有望成为李彦宏的接班人。

然而,他却利用职务之便,在多起公司的收购案中涉及巨额经济往来,并且利用公司的资源给自己投资企业输送业务。最终他在百度内部的反腐行动中被废除,黯然离职

李明远本可以成为名正言顺的“百度太子”,却因贪婪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途。

由此我想到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里,扮演皇帝的周润发有一句台词:

“朕给你的,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不能抢。”

虽说现在不是封建社会,早就没有什么君臣纲常,但商业规矩还是要有。

什么钱是该你赚的,什么钱是不能碰的,这根红线一定要清晰。以身犯险,吃相太难看的人,最后一定走不长远。

这样的人,在公司不仅会被开除,在整个行业里都会被列为黑名单。为了一时利益断送自己未来几十年的前程,得不偿失。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最后简单总结一下。老板在开除一个员工时,无外乎三种想法:

1. “你名不副实”。这是讲的现在,个人能力不够。

2. “你的可替代性太高”。这是讲的未来,成长潜力太小。

3. “你的吃相太难看”。这是讲的终身,价值观有问题。

愿大家引以为戒。

共勉。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MBA智库立场。
5 +1
张良计

来源:张良计(ID:zhang_liangj),2020领英Linkedin年度行家/2018领英Linkedin年度最强音/专注于职场经验,逻辑思维,个人成长技巧分享。

复制成功
面试  团队  行业  资源整合  市场竞争 

文章评论

总共收到0条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