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良计
最近写创业和赚钱的话题比较多,后台也收到了很多咨询。
其中有些人,看了很多创业成功的故事,就觉得别人赚钱很简单,不就是干了个XXX,不就是认识了XXX,不就是大把撒钱,这有啥技术含量,这有什么值得学习的.....总之一句话:
“我上我也行。”
但现实真的如此吗?别急,先和大家说3个故事,聊聊这个问题的本质。
01
熟悉我的读者知道,我主业是在广告公司工作。广告是一个典型的卖Idea的行业,可在我们这一行有个共识,那就是:
你想出一个Idea没什么了不起的,能够把这个Idea完完整整做出来才是真的厉害。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想Idea,在我们这一行是最容易的事情。但把这个Idea原汁原味做出来,就要复杂得多。
比如,你要考虑这个Idea项目上线的时间因素,时间会不会太紧张,来不来得及做出来;
你要考虑项目的预算分配,多少钱办多少事,既要又要还要,先看看口袋里的钞票够不够;
你还要考虑多个项目执行团队的技术水平和沟通成本,一个沟通不顺畅导致的误会、修改、返工,就可能让整个项目开天窗。
你还要有很强的向上管理技巧,帮助客户把Idea一层层向上汇报卖出去...
但这些只会体现在项目的实际执行过程中,并不会体现在高大上的纸面PPT上。
所以很多时候我复盘曾经给客户的提案,从第一版方案到最终成品出街的东西,中间相差十万八千里。
因为这里面,有太多不可预料的变数。
你能想到的idea是100分,如果最终能做出70分的样子,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功。大多数情况,做出来的都是60分,甚至不及格。
比如多年前我们给一个汽车客户提案,创意团队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加拿大一块地方专门给这个汽车的车主修一条公路,好让他们开着车肆意驰骋,借此来体现该汽车的操控性能和驾驶乐趣,也能体现品牌的极致态度。
我们在会议上第一次提出这个Idea,客户就喜欢得不得了。作为一个事件营销,如果能做出来一定可以拿行业大奖,大家又可以开香槟庆祝。
但只要稍微想想,就知道这个Idea不可能实现。
首先,上哪儿找一个地方能让你修一条公路?就算找到了,当地政府会不会同意你修,这都是很大的未知数。
第二,修条公路要花多少钱,要修多久,找谁来修,后续的执行问题都是广告公司无法回答的未知领域。
第三,就算最后这条公路修出来了,怎么保证只让你品牌的车主在上面开,别的车就不能开上来?如果要做到这一点,又需要做哪些额外的工作?
第四,哪怕以上问题都解决了,事件营销做完以后,这条公路该怎么办?你为了打广告专门修了一条公路,那广告打完以后这条公路要怎么妥善处置?
拆掉吗?那这又要花多少钱?
放着不管吗?那如果随着时间流逝这条公路荒废了,会不会引发后续别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安全隐患,这些会不会给品牌带来负面影响?
所以经过一系列评估,这个Idea被忍痛否决。但无奈客户太喜欢,于是我们只能做个极限缩水版——找了个当地的赛车场,包了他们一条赛道专门给车主开。
这么说出来就能感觉到,和最初的那个Idea相比,最后这个实际操作非常平庸,就是一个很普通的线下试驾活动。但这已经是在当时所有条件和能力范围内,我们能做到的最好结果。
也是因为这段经历,我才深刻体会到为什么说把一件事情做成,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02
第二个故事,来自我的观察。
前几年共享经济火爆的时候,周围很多人眼红,觉得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这都没什么稀奇的,不就是一个租赁行当的升级版吗?
最初我也是这么想的,直到有一次在酒局上认识了一位参与过投资滴滴的投资人,和我分享了一段往事。
他说,滴滴打车的创新性并不是做了一个平台,然后把车主和乘客撮合在一起。
它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在一个从来没有人做过的领域,成功克服了重重阻碍,改变了用户的打车行为。
而要做成这件事真正的难点,不是你开发了个App出来,然后让司机和乘客在上面可以接单打车。
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司机相信你的这个新平台真能提高他们的接单效率,帮他们赚更多的钱,而且相信你还不是个骗子。难点在于,你怎么去改变大家固有的思维观念,改变人们过去的打车习惯,去接受用手机打车这个新概念,愿意去下载,去使用,然后发现你这个产品是真的好。
所以当年滴滴的创始人,每天带着团队跑火车站说服的士司机去下载他们的APP,亲自演示怎么使用,冒着被当骗子被打的风险一个个去谈,积累种子用户。
这都是泥腿子的工作,一点也不高大上。但恰恰是这些泥腿子工作,对滴滴的初期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这,还只是创业起点要解决的问题。
等到用户慢慢接受了,市场行为渐渐培养起来了,紧接着来到市场高速发展期,你怎么去和其他打车软件竞争?
如果大家对当年打车行业的烧钱大战还有印象的话,就明白我要说什么。
彼时市场上少说有几十款打车软件,每一家的功能都大同小异,那么对消费者来说,凭什么非要用你的软件打车?
所以我们看到所有品牌都在砸钱搞补贴,为的就是抢夺市场。最夸张的时候用户打车一分钱都不用出,还能拿到优惠券。
那这背后考验的是什么?融资能力,对现金流的风险管控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后台用户的运营能力......而这些都属于“冰山”下的能力,是你看不到的东西。
冰山之上,你只会看到大家都在烧钱,然后就觉得,不就是烧钱吗,我有钱我也行。
但真的如此吗?
烧钱看上去很简单,但这钱怎么个烧法,第一个季度烧多少钱,后半年烧多少钱,是一次性烧完还是分批烧,在哪些重点市场烧钱,为什么选择这些市场,这一大笔钱有几种烧法,是全部做用户补贴,还是打广告+补贴,还是地推+补贴,打广告打什么广告,是做品牌宣传片还是买流量,烧钱赢来的一大批用户你有没有能力接住,能不能运营好,用户留存可以做到多少......
以上这些,都是囊括在“烧钱”这两个字下,需要横向纵向拓展开来深度思考的问题。
所以,不要再说我做一个打车软件对接司机和用户就好了,我融一大笔钱然后烧就完事儿了。
成功,真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03
最后一个故事,我想聊聊乔布斯。
他是苹果成功的原点,他的创新颠覆了整个手机行业。但你可能不知道,当年想出用全触摸屏来做手机,乔布斯并不是第一个人。
很早以前摩托罗拉和三星就有了这个技术储备,但当时没有大规模推广开来,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有当时的市场接受程度,生产环境的限制,还有商业博弈等多方面因素。
而乔布斯并不只是想出了这个Idea,他还要负责去推行这个Idea,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比如要和技术部门反复沟通,确保设想的功能都能实现,还不能抬高生产成本。
比如要整合繁琐的上下游供应链,保证上游的生产材料不随便涨价,下游的代工厂愿意给你代工。
比如要制定大胆出位的营销策略,找到好的广告公司帮自己在市场上一炮打响。
还要吸纳、训练和带领一批卓越的团队,让优秀的人才愿意围绕在你身边,跟随你追寻同一个梦想。
既要有逼格满满的高大上idea,又要有把这些Idea执行出来的本事,最终共同造就了iPhone的成功。
乔布斯执掌苹果的时候,每天工作18个小时,聪明高效如他这样的人尚且如此,你觉得iPhone的成功真就只靠想出几个惊世骇俗的Idea?
可惜,很多人看不到这些背后的努力,因为写出来不性感。
观众喜欢看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喜欢简单叙事,喜欢看一个人干翻一个行业的传奇。
但这些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还可以,你要真照着去复制成功,那就见鬼了。想想当年国内多少想学乔布斯做手机最终失败的反例,问题就出在这里。
以上这3个例子,共同说明了一个质朴的道理:
想出来,和做出来,完全是两码事。
Idea重要吗?很重要,它是开启后续一切辉煌的起点。
但光想出来不能执行,没用。况且全世界那么多聪明人,凭什么你的Idea就天下无敌,举世无双,别人就想不出来?
而能把Idea做出来,才真正凸显了你的与众不同和坚韧不拔。这其中有诸多品质需要具备,有茫茫多的困难要一个个去克服,能完整经历整个周期最后拼到终点的,才叫成功。
人在越年轻的时候,越容易被宏大叙事感动,反而对那些渗透到“毛细血管”里的汗水和辛苦,置若罔闻。
这个坏习惯养久了,最后就会滑坡成夸夸其谈,无法落地的纸上谈兵。久而久之,变成一个嘴上功夫了得,实际操作一塌糊涂,一事无成的loser.
因此我劝各位,请改掉这个毛病。
对他人的成功保持敬畏,哪怕你看不起,觉得这没什么,也请静下心好好研究一下。
别人赚钱了一定有他的道理在,不管这是靠自己努力还是吃到了时代红利,也别管是踩了狗屎运还是跟对了大佬。
20年前国内房地产腾飞的时候,我身边很多学历不高的人拼命贷款买房,如今资产翻了几十倍。
你说他们踩中了狗屎运,是老天爷让他们赚钱?但你可知道,当年有更多的人觉得房子永远不涨,甚至根本没有这个意识,宁可把钱花在消费上也不买房。
还是那句话,人家的成功里面,一定有他的道理。
找到这些道理,去看看里面有没有值得你学习的东西,对你有价值的启发,而不是觉得对方的身份、地位、背景、成长环境不如你,就抹杀掉他做过的所有努力。
你学的是做事的方法、思路和经验,是对时局的把握,是做决策的逻辑,这才是真正要下功夫的地方。
而不是看到别人成功了,不屑地说一句,不就是运气好,我上我也行。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共勉 =)
暂无评论,点击讲两句